库尔斯克战役德国对北翼的突击,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和遥控坦克上场

作者:greatwarii

这其实是第六章:对库尔斯克的北翼的突击。

因为有几个德军的武器在此功败垂成,就多说几句。 

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和遥控爆破坦克,对库尔斯克北翼的攻击。这是北翼战斗最突出的特点。他发生在一个叫波里尼的火车交汇站。我先从战役的宏观面上,介绍德军对库尔斯克北翼的突击过程。然后再对其中最激烈,有深刻探讨价值的波里尼战斗,作个详述。 

1943年7月5日凌晨,苏军中央方面军在库尔斯克北翼防区,抓获一名德军工兵。他供述:德军将于3:00发起攻击。时钟指向2:00. 

如果苏军进行“反准备”炮击,将要耗去一半的弹药基数。但如供述为假? 

如果苏军不进行“反准备”炮击,德军会以全副装备和人员进攻,失去防守反击的目的。跳出战壕的德军易于消灭。 

朱可夫让罗科索夫斯基自己决定。(这在朱可夫的回忆中有证明)。 

罗科索夫斯基立即下令方面军炮群开炮。时钟指向2:20. 

500门大口径火炮,460门迫击炮,100台M-13卡秋莎,开始轰鸣,打破草原黎明前的寂静。 

事后查明,德军的炮击是:2:30该开始的。 

于是,德军的攻击推迟到:4:30炮火准备,5:30,德军向苏军预定防御区,13集团军的40公里宽正面,发起冲击。另有侧翼助攻。 

苏军的炮火准备还是早了。德军步兵未完全脱离掩体。事先的火力侦查不精确,对德军炮兵损伤不严重。(朱可夫是如此评价)。但破坏了德军的通讯系统,打乱了进攻节奏。战争打的是信息一点不假。 

德军的攻击重点是苏军13集团军正面。和预计的一样。此外是左邻的70集团军和右邻的48集团军。 

德军的编成中,普通的坦克师由加了防弹“裙板”的4号坦克组成。我重点谈“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和“巨人”遥控爆破车。 

参战“费迪南德”共89辆。还有一辆留作测试车。(另一说,共有三辆费迪南德作为检修车)。此坦克是由竞争失败的波尔舍“虎”式坦克底盘,加装88mmL72倍率长身管火炮。正面装甲200mm.它的火炮可击穿,所有当时的坦克前装甲。如2800米上击穿T-34,2000米击穿美国M4.而他的前装甲,可抵抗所有的当时坦克的主炮。他的设计是先进的电传动。两个汽油发动机(2X320马力)带动两个发电机。两个发电机带动两个电动机,驱动两边的履带。操纵方便,灵活。理念是先进的。因而希特勒在1942年9月26日特批:用还未定型就生产的波尔舍“虎”式坦克底盘,生产90辆(一说92)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看来,希特勒是科技至上,也可以说,是把先进武器视为胜利的关键。从他本人的绘画中,我看到的是阳光的心态。时势造人物啊。

但武器是打仗的,不是为了研发。电传动的不成熟:故障多。(在给古德里安表演时,跑了42公里,不掉链子。可在战场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车身重又造成:速度慢。越野的速度是8~10公里/小时。油耗大,需常常就要回后方阵地加油,极大的影响攻击纵深和速度。 

“巨人”遥控爆破车是一种线控(也有无线的,但未在库尔斯克使用。)的微型坦克。载600公斤炸药,有1cm厚装甲,650米线长。当到达起爆点时,用爆炸螺栓松开炸药包,(这种技术,现在也被用在多级火箭上。凭心而论,德国的二战军事创新太多了。真是个悲剧的民族。但他对他国的伤害,又是最深的)驶离爆点,然后引爆炸药。他如果碰上苏军地雷,自身就殉爆,同时也清理出50米的周围雷场。和费迪南德组合作战,可以理论上通过苏军的反坦克防御带。但在实战中,远无这样美妙。 

45辆”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组成653重坦克营 

44辆“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组成654重坦克营 

20辆 150mm“灰熊” 突击炮组成216突击炮营 

72辆“巨人”遥控爆破坦克组成313和314 遥控爆破坦克连。 

以上兵力和装备,组成656重装甲歼击团。团长荣根费尔德中校。 

656团,和装备27辆“虎”坦克的505重坦克营,配属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从奥廖尔冲向库尔斯克。它对苏军中央方面军造成巨大威胁。 

(这是一辆保存完好的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

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是否在苏联的库宾卡?它的后坐的长身管火炮,实在令人恐惧。 

巨人遥控爆破坦克。看起来像玩具。但它是通过雷场的利器。现在的无人机,理念上,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是器材更先进而已。 

7月5日。德军用它的新式装备,对苏军的13集团军反坦克地域,进行了冲击。德军有300架飞机参战。 

对“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苏军的办法是地雷和大口径火炮,155和205的,才能有威胁。而苏军的T-34和反坦克枪,没有用处。当然,飞机很重要,但第一天,苏空军在下午的350架飞机,对突入的德军,只起到了迟滞作用。 

德军冲击了五次。第五次,冲开苏军的第一道防线,深度6到8公里。这是日落时,德军战果。 

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的战况:7月5日晨,第九集团军开始进攻。在德军一阵密集弹幕和空军轰炸之后,653重装甲歼击营伴随86和292步兵师的士兵们向宽大的正面运动,紧随其后的是177、216和244突击炮营,其中,216突击炮营装备了灰熊突击炮。战场遍布地雷,装甲车辆大量损坏。 

当天17时,653重装甲歼击营完成战斗任务时,他们手头可以动弹的费迪南德只剩17辆!费迪南德损失9辆。 

654营,因误入自己的布雷区,损失10辆(履带断,可修复),4辆退回,其他冲入苏军第一防御带。 

巨人爆破车战况:7月5日,第301遥控爆破装甲营下属3 个无线遥控爆破连分开部署在第九集团军进攻奥廖尔南面的战区内。 

2个连配属给第656重装甲歼击团,一个连配属给505重装甲营。各个连队以连为单位成建制作战,他们的连长都直接指挥各排,并在大部队进攻时带领连队和前锋部队一起行动。 

每个连的作战任务都是一样的,具体来说就是: 

进行积极的战斗侦察; 

探测雷场并在其中开辟道路; 

摧毁敌军坚固工事掩体,以及对方的重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阵地。 

1, 配属给653重装甲歼击营的第314爆破装甲连的战况: 

主防线的雷场非常密集,而且呈梯次配置,苏军同时用重型火炮弹幕封锁我军进攻路线。我们开辟了三条安全通道,因为雷场的纵深很大,排雷过程中消耗了12辆爆破车。 

2, 控制坦克前进时未能引爆地雷。战斗工兵无法顶着密集炮火前进,结果使得任务进行得很不顺利。这让进攻几近停滞,大量炮弹爆炸催毁了爆破车清理出的道路,费迪南德战车遭受损失。我们继续投入了爆破车,1辆冲入了苏军占据的战壕,被手榴弹引爆;2辆冲入密林中,我们无法回收,只得摧毁。剩下4辆也全数被毁,其中一辆引信仍起作用。 

战术评估: 

遥控爆破连是一支有潜力的进攻部队,他们和重型坦克歼击车(不是费迪南德,而且是其他战车.)协同作战时成功了两次,和虎式坦克协同成功了一次。至于斐迪南德坦克歼击车,它们沉重的车体严重拖累了遥控爆破连,他们不得不暴露在苏军火力范围内等待斐迪南德坦克歼击车到达,而在这期间他们被打得七零八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虎式坦克配合,实战证明,无线电遥控部队在与纯坦克部队协同时才能扩大战果并最终取得胜利。 

以上摘自《第301遥控爆破装甲营营长莱内尔描述了“堡垒”作战中无线电遥控连队的表现(出处:弗莱堡军事档案馆存档文件)》 

任何武器的作战效果,只有,也只能通过实战来检验。 

虎式坦克战况:505营在斯旺少校的指挥下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被配属于莫德尔元帅指挥的第9集团军麾下,这是该部队第一次参加实战。 

战役第一天,505营参战的27辆虎式坦克共击毁了苏军42辆坦克,其中15辆是KV-1重型坦克。此次成功的作战不仅突破了苏军第15步兵师的防线,而且对苏军第70集团军的整个右翼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战斗中该营所有坦克都被苏军的坦克及反坦克炮火多次击中,但只有一辆被击毁。战役头几天,505营推进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 

这是第一天的战况。我将详述直到7月12日的战况,在接下来的续集里。(太忙于生活了。多谅解)。 

我想谈谈对德军装甲兵的看法。很有意思。这是转的网文,有小修改。 

冷战的开始,使曾经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的西方和苏联反目为仇。而德国的分裂和政治倾向性的影响,使西方军事学者在谈到苏、德坦克战时,很多都采取了对德国装甲兵赞扬、推崇甚至是崇拜的观点,纳粹德国将领们的回忆录,又在印象上与西方军事学家互相呼应。 

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评论者,从德国军事力量被西线分散、苏联军队所拥有的优势人员和装备到苏联恶劣的气候和地形条件,甚至是希特勒个人的无能和战略指挥的错误等方面上,找出理由来解释德国装甲兵的失败。德国坦克和装甲兵在西方很多书籍和资料上的被套上了一个虚拟的光环,德国军队在东线的战斗也被宣传成了荷马史诗式的悲剧,而德国装甲兵则经常被描绘成条顿骑士或温泉关前的斯巴达战士。 

兵力分散、装备不足、地形气候这些因素确实对德国装甲兵的作战造成了影响,但是如果细致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却可以看到与印象不同的结果。德国在东线战争中丧失战略优势是以1942年底的斯大林格勒为转折点。德国在1943年前,在北非和西线部署的军事力量,在整个军事力量的比例上并不比苏联被牵制在远东的部队更多,盟军对德国军事工业的战略轰炸还没有对德国的战争体系造成明显的破坏,而斯大林格勒战败之前的德国陆军后备力量补充和整体规模上仍然比较稳定。苏联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确实对德国军队的作战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苏联军人也并不是冻不死和饿不死的,来自大自然的考验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是公平的,能够对德国带来影响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同样会对苏联军队产生作用。德国军队在兵员补充和工业生产能力上并不低于苏联的情况下,在1942年秋季就已经在东线达到了战斗力伸展的极限,而苏联军队在1942年底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逐渐扭转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是战争期间由技术、后勤和战略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德国和苏联在坦克技术发展上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和苏联装甲兵是整个东线战场地面作战的核心战斗力,而作为机动打击力量的坦克,则是执行地面作战的基础。德国和苏联在坦克发展上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和手段直接体现到了装备技术上,德国坦克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重视单一性能指标和技术上的先进性(战争末期的非正常情况除外),而苏联坦克则在各方面性能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得到了极大的产量。东线战场可以说是对这两种设计思想所发展出动产品的检验,而通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德国在这两种坦克思想的碰撞中成为了失败者。如果对德国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坦克技术发展进行分阶段的分析和了解,可以看出德国坦克在技术条件和装备思想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德国坦克在战争中表现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说的很好。不用增减一个字了。装甲兵是如此,那么整个苏军和德军的对比,苏军在东线的作战,苏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又何不是如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