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北方人不占优势啊

明朝科举,北方人不占优势啊 倘若让小编找一个朝代生活的话,小编肯定不去明朝,因为在明朝做官的北方人太

明朝科举,北方人不占优势啊

倘若让小编找一个朝代生活的话,小编肯定不去明朝,因为在明朝做官的北方人太少了。小编害怕被人欺负……

在洪武1397年,也就是朱元璋在位30年后,发生了震惊满朝文武的一件事――南北榜案,上千北方考生认为当时的主考官刘三吾徇私舞弊,竟然录取了52个南方人,北方士子一听便不乐意了,但与四大案“公说公有理”的争议不同,这桩案子,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因为北方人的确不如南方。而且经过这个案件,明朝的科举制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出现了“南北榜”。朱元璋出于政治等方面的考虑,在下一次科举制中中榜的竟然全是北方人,后来明朝的历代皇帝一直通过政治手段缩小差距,但是南北方的差距,每一位文人士子都心知肚明。

当然,这可不是贬低北方人,因为小编也是一个山东人嘛。

细究原因便在于:一、南北方经济的差异 当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优秀人才为了生计而下南方,为南方经济带来了非常多的人才,这就像一个车轮会将南方的教育事业一步步推向更远。北方自古就被作为战场,经过宋朝时的经济南移,又经过元朝对汉族文人的压榨,南方真的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影响也在明朝时更加突出,出现了浙东四大才子――吴征、刘基、章溢、宋濂等文人才客。

二、朱元璋时期,教育体制本身的弊端 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确立了,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最早都设立于朱元璋早期的占领地,如安徽、江苏、江南地区,北方大规模重设学府,普及教育,多是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朝之后,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开展程度,比起南方都相去甚远。

山东一直都被作为教育大省,明朝时山东进士共有1710名,这个数据也是值得我们山东人称赞的。不过,山东作为当时的人口大省,排全国第三位,但是学校和书院数却仅局全国第六位,与四川相差甚远,这无疑说明了当时的教育体制本身的差距。

三、八股文本身更加适合南方考生作答 八股文的实际创立者就是浙东四大才子,其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加适合南方人作答,这就为南方才子提供了一个便利。不过,深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个人的努力。

山东省至今都被作为教育大省,与历史是密切相关的,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所以看到有人说“山东考生除了考试,一无是处”,小编就有点生气,其实,无论是明朝,还是现在,我们都在不断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明朝时,就是因为南方才子更适应那个环境,才出现了南方一直碾压北方的情况,而现在山东考生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凭实力说话,本应该受人尊重。

作者 于娜娜 未经爱聊城允许禁止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