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周末 | 最好的遗产和最糟的遗产

友导读 关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历史上很多名人都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左宗棠认为世人最大的悲剧,就是让后代

关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历史上很多名人都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左宗棠认为世人最大的悲剧,就是让后代“蠢而多财”;林则徐也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来告诫世人:直接把大量的财富留给后代,未必是智慧的决定。

先贤有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不是那些容易被挥霍的钱财,而是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独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本文来源:居士亭)

本文长度约1988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3分钟

左宗棠当官后,面对积聚的巨额财富,充满了警惕。因为他悟出人类社会有个平衡法则。人在一个地方得到,老天必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让你失去,以实现总体平衡。这种因果,有时是当代出现,有时会隔代循环。

左宗棠认为世上最大的悲剧是后人“蠢而多财”。从小捧着金饭碗长大,本事没学一点,嗜好滋生一堆,每天坐吃山空,人家觊觎你的财富,自己又没本事守得住,往往一生未过半,就倾家荡产,这难道不是家族悲剧?

曾国藩的的外孙聂云台在著名的《保富法》里写道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

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凡是钱来得正路,没有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有才干……优秀显达。曾、左、彭、李这几家,是钱最少的大官,后人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国藩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宗棠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业而闻名;李鸿章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

他还举了其它例子:

元朝的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军师,成吉思汗好杀,在他的劝谏下大为收敛,他身为宰相,却是布衣蔬食,他还是个大佛学家,利欲心极为淡泊,一生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中,做宰相的有十三人之多。

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是一代伟人。他如果想发财,当时弄个几百万两白银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他不做这种事。林则徐死了以后,家里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书香不断,曾孙辈中尚有进士、举人,至今日仍然存在显达者。很多年前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翔,也是林则徐后人。

聂云台还举了林则徐身边的人,广东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鸦片场里大发横财的人,当时凡是海内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盖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图章,可见这三家的富贵。

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流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后人,一个发达的也没有,和林则徐的后代相比,是天壤之别!

再想想现代人,多少人日夜忙碌,舍命的去打拼,就是想给孩子留下点“家产”,留下房子还不算,还想千方百计的给他们留下一笔钱,然后才觉得心里踏实。殊不知,留钱不留才德,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想让孩子多读书,但是他们也会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爱读书,我也没办法!”

而实际上大人劝说孩子们读书的最好办法,是以身作则!而不是给他们讲各种大道理,因为孩子从来不会听你说,他们只会模仿你。

要知道,对孩子来说,家长空口无凭的用大道理去引领他们,远远不如用行为去引领他们!有多少家长自己从来不读书,时间都花费在酒桌、牌桌和各种低级趣味的娱乐上,却指望着孩子的精神趣味在书本上,这简直太荒谬。

有多少父母以为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孩子各种需求,创造最好的条件给他们,就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什么叫“惯子如杀子”?

再来看看林则徐醍醐灌顶般的教诲:“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财富传承最多只能传到第三代,这是被世世代代证明了的规律;而真正的积善之家、书香门第,精神上的富有却是可以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

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不是那些容易被挥霍的钱财,而是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独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小友馨香祷祝:每一个家长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