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哈尔滨,西瓜遇上了反革命…

点击上方 “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三伏天吃西瓜,清热解暑顶呱呱。 然而对于那些经历了30多年前哈尔

三伏天吃西瓜,清热解暑顶呱呱。

然而对于那些经历了30多年前哈尔滨“反革命西瓜事件”的当事人来说,“西瓜”二字,恐怕早已成为了他们一生中的梦魇。“反革命”与“西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怎么会被牵扯到一块,进而又酿成了一个事件呢?这一切还得从1968年的夏天说起。

1968年7月,正值盛夏,哈尔滨市果品公司水果批发部先后从河南、安徽等地进货西瓜600余万斤。由于大批西瓜集中在7月23-26日短短几日内到货,大大超过了水果批发部的卸货能力,加上其中来自安徽的西瓜之前因遭遇水灾,从产地出发时就已多半熟透,因此尽管批发部也采取了各种努力,但依然有几十万斤西瓜腐烂了。

西瓜作为生鲜产品,又是长途运输,出现损耗本是正常之事,但很快,事情就起了变化。

7月27日上午在全省财贸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潘复生指出,哈尔滨市果品公司西瓜问题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要求相关单位要“关门闹革命”。

当天下午,在哈尔滨市革委生产委接管果品公司的紧急会议上,市生产委某领导表示,果品公司烂西瓜是一起政治事件。潘复生同志提出了批评,这说明果品公司阶级斗争盖子没有揭开。把水果烂在火车上,显然是阶级敌人的破坏。大好形势下,吃不到水果,实质是抵制、抹黑。对这个事件要处理,把坏人挖出来。

会后,省蔬菜公司、果品站、市蔬菜公司三家单位当天便联合接管了市果品公司的一切权利。果品公司除留下15名职工继续工作外,其余人全部集中举办学习班,抓“反革命西瓜事件”的坏人。

7月29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记者赴果品公司召开采访座谈会。8月6日,两家报社发表联合采访调查报告《“西瓜问题”说明了什么?》以及评论员文章《破坏和反破坏是当前阶级斗争的一个新特点》,此后事件愈发不可收拾。果品公司干部职工丰X顺、刘X和、张X盛、王X堤等前后被拘留逮捕或是隔离审查。

1969年2月28日,哈尔滨市机关军管会召开全市宣判大会。5名涉案人员均被认定构成反革命罪,刑期最长者达12年。至此,一场因西瓜而引发的反革命案件被完成了处理,涉案人员也从国家干部,沦为阶级敌人。

损失几十万斤西瓜,是否真的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反革命破坏事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根据事后对群众的走访,客观而言,此次损失原本的确是可以避免或是减少的。

1968年的哈尔滨市果品公司水果批发站,正处在内部多个派别相互角力的时刻,星火燎原团掌握进货、储运、业务大权。工人一二五团掌握装卸队,财会大权握于真理团之手、公章则由财贸团保管,大家各自为政,互不买账。

实际上,大批西瓜在同一时刻集中到货,直接反映出整体工作的无序。在此情况下,水果批发部明明有4个仓库,西瓜却又都集中送到其中之一的“中马路库”,进一步的造成了装卸工作的吃紧,最终导致西瓜大量腐烂。

与此同时,来自安徽合肥的30多万斤西瓜,站在今人的角度,也根本不应该运往哈尔滨。因为遭遇水灾,合肥的西瓜提早成熟,在此情况下,合肥当地政府秉承着“宁肯西瓜烂到销地,也不让烂到产地”的方针,继续组织西瓜大量外运,从合肥到哈尔滨,足有2000多公里,考虑到当时的铁路运输效率,大批西瓜在路上就已腐烂也是无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写照吧。

这样一起“反革命西瓜事件”,注定是要平反的,不过同大家想的不同,此事件的平反并不需要等到文革结束。仅仅2年后,1971年8月17日,哈尔滨市军管会、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人名保卫部下发了《关于对原市果品公司水果批发部“反革命西瓜事件”的平反决定》,撤销对5位涉案人员的判决,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平反为何会来得这么快呢?或许这还得和这年6月的一项人事任免有关:1971年6月,潘复生被撤销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职务。而在此之前,周恩来总理则代表中央宣布:黑龙江问题的根子在潘复生那里……

本文资料来源:哈尔滨市档案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