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一代文豪苏轼生于四川眉山, 与弟苏辙、父苏洵“一门三学士”皆列唐宋八大家而广为人知,但很少人知道苏轼的文脉政宗并不仅仅源于父辈,眉山苏氏的家族渊源大有故事可讲。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苏轼雕像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吟咏元宵节的众多古诗词作品中,上面一首也是其中佳作之一,成语“火树银花”就源于此,另外“金吾不禁”、“玉漏无催”(金吾指京城禁卫军,玉漏是古计时器)也广为后世文人引用,出现在诗词和如《三国演义》的小说当中。

诗作者苏味道,公元648年生于赵郡栾城,(今石家庄市栾城区)自小聪颖,九岁能文,与临近的赵郡赞皇县年长三岁的李峤少年时便一起闻名乡里。20岁举进士后转任咸阳尉 ,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后称‘儒将之雄’)爱其才华,甚加礼遇,并将女儿嫁给了他。679年随岳父征讨突厥,为管记(即负责文书表启工作),后来为名将裴居道代写酬谢表章,苏味道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名声鹊起。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苏味道

依靠岳父的关系和文才,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终入朝拜相,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任后好景不长即犯牢狱之灾,出狱贬为集州刺史(今四川巴中南江一带)。不久召回朝廷并于698年以凤阁侍郎二次入相。这一年,曾经恰同学少年的凤阁舍人李峤也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阁议政,也堪称一段佳话,他们二人又合称“苏李”。后来味道在为栾城父母迁葬当中,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今陕西黄陵)刺史。不久神龙政变唐中宗复位,杀张易之兄弟,苏味道由于以前攀附二张,又被贬为眉州刺史二次入川,后又迁为益州(今成都)长史,卒于上任道中,归葬故里,终年57岁。说来这一家也与四川有缘,味道父苏荣就曾在梓州(今四川绵阳三台县)任参军,赵郡苏氏就是从此时起走向兴盛的。

相传苏味道为人圆滑,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说,处理事务时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求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哪边也不让人抓住把柄就行了。时人称其为“苏模棱”,由此又贡献了一个著名成语“模棱两可”。当然这也和武则天时代险恶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苏味道留给后世主要还是文学上的贡献,苏李与崔融、杜审言又合称“文章四友”,他们大力创作近体诗,又身居高位,对早期律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四友的后代也非泛泛之辈,诗圣杜甫即杜审言之孙。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石家庄栾城苏邱村苏味道墓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子、四子都做了官,只有二儿子苏份就在眉山县(今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未入仕途,从此眉州始有苏氏,苏洵就是苏份的九世孙,也就是苏轼是苏味道的十一世后人。“眉山出三苏,草木尽皆枯”,如果说三苏占尽耗尽眉山的人杰地灵的话,那么也可以看做是苏味道的文学基因在苏份一脉继承并长久酝酿后的集中爆发。三苏念念不忘他们的祖籍,苏辙的文集名《栾城集》,被宋廷授“栾城县开国伯”;苏轼也常自称赵郡苏轼。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苏轼到定州(今河北定州)任知州,但仅半年时间又接到诏令,贬往岭南英州(途中改惠州)。诏令十分紧急,令其即刻动身赴任。苏轼不敢迟疑,当即收拾行李,带领家眷连夜启程南下并在真定(今石家庄正定)留宿,真定离栾城已非常临近,可惜苏轼这次也不得到栾城寻根祭祖的机会了。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眉山三苏祠供奉苏味道像

再往上追溯,苏味道是东汉顺帝年间官至冀州刺史、并州刺史的苏章之后。东汉的刺史与西汉的监察官职能不同,是一级行政区(州)的军事行政长官,冀州刺史是很重要的封疆大吏,后来袁绍、曹操都曾任这一官职。苏章生于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是名见于《资治通鉴》的清官。任冀州刺史时,清河太守是他一位老友,因贪赃枉法,致民怨沸腾,纷纷上告。得知苏章为其上司,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即苏章为其保护伞)。苏章请其赴宴,席间称:“今日我与你故人叙旧,是私恩;明日我是冀州刺史,办公事。”次日公堂之上,苏章愤然作声:“你有二天,我亦有二天,上天不可欺,民心不可辱”,遂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明朝布政使朱一蜚在《冀州怀古》诗中写道:

“独有苏章遗轨在,二天未许戴私恩”。

在换任并州刺史后,秉持一贯的执政作风,不惧权势,不徇私情,上书朝廷,弹劾打击当地豪门权贵,因违背皇帝旨意而遭罢免。当时冀州刺史治所在赵郡高邑(今石家庄高邑县)高邑原名鄗,光武帝刘秀在此称帝,后期在韩馥任冀州刺史时迁治所到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元和姓纂》记载:“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意即苏姓的起源地就是在邺城西的苏城。苏章在这一时期迁家到赵郡,其后代至苏则为魏东平宰相,家族繁衍,形成赵郡苏氏家族。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苏章

苏章又是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建的后裔,武帝时苏建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又曾以将军身份建造朔方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西北)。后曾任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太守。苏建有苏嘉、苏武、苏贤三个儿子,次子即是在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位列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苏武,其知名度不亚于苏轼。苏章据记载是苏建长子苏嘉之后,是其七世孙。也有学者认为实出苏武一脉,即苏轼是苏武的直系后代。

苏东坡的隐秘家族史:文脉源长,名臣济济,一人知名度比他还高

苏东坡的苏氏家族在由汉至宋的千余年间文臣武将名人辈出,苏轼更继承了祖辈苏味道、苏洵的文采,创立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座高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