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观察 | 闭幕片《寄生虫》取消放映,十三岁的“FIRST”却走出“青春期”?

“今年好片比例大概在70%左右,总体质量比去年惊喜。”资深影迷、前媒体人小江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

“今年好片比例大概在70%左右,总体质量比去年惊喜。”资深影迷、前媒体人小江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他已经连续五年借出差机会或自费来到FIRST青年影展。

像小江一样的重度电影爱好者还有很多,其中不少人从全国各地乘坐火车高铁经历转乘来到FIRST,住宿远离核心地带——泛索菲特大酒店地区,以节省费用。青藏高原正午时分灼人的紫外线,也无法阻挡青海大剧院门口乌泱乌泱等待观影排队、席地而坐的影迷,类似《春江水暖》及《平原上的夏洛克》等大热之作,观众在映后字幕播出过程中及播出后持续鼓掌长达10分钟,几乎所有观众都会等字幕播出完毕再离场,影迷们每天轮轴转,连看三四部甚至五部电影。

这样的感受在国内是罕有的,由于FIRST电影节自身更偏向作者电影的性质,在评价维度上比北影节、上影节甚至更有纯粹感,并拥有酷似欧洲电影节的体验:参加影片酒会,坐在旁边聊天的就是王传君。产业链上下游的电影人们聚集在一起,有大咖也有新人,自由谈论电影制作和业内轶闻。看着他们,不由想起了影评人卫西谛写过的一句话:“黑暗之中自备烛火,电影的光照亮我们。

经历了十多年发展,第13届FIRST正在比以往更积极地拥抱市场,去粗粝化。电影之外,“6.5分风波”和“闭幕片取消放映”引发了更多舆论关注。7月27日,官方宣布“原定于7月28日放映的闭幕影片《寄生虫》因‘技术原因’取消”,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前阅读量破7900万。

许多人在豆瓣和朋友圈表达了失望不满的情绪:“今年许多FIRST的新面孔都是冲着这部金棕榈大奖得主来的,电影放映技术难题什么时候才能攻克?”从上影节开幕影片到FIRST闭幕影片,当“技术原因”成为电影行业一个微妙的新梗,《寄生虫》的消失再度戳中了大众敏感的神经。

FIRST:成为西宁文化名片的路上

2006年,FIRST前身大学生影像节创立于中国传媒大学;期间经历停办一年后,2011年,在联合创始人杨巍的推动下,大学生影像节就与西宁市政府签订了一个20年的协议,2011年正式落地西宁,并且更名为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远离文化中心北京上海,选择进驻地处西北、旅游资源丰富的西宁,FIRST似乎正在成为西宁捆绑发展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夏天与青海湖塔尔寺一起刺激着当地的消费增长。“五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山,现在这里全被高楼覆盖了。”上文提到的小江指着万达广场附近的高楼说道。

在唐道637附近,胡歌、宋佳、姚晨的巨幅海报挂在墙上,随风飘扬。定位于综合文化空间的几何书店,有手工作坊、画廊、咖啡厅,每天有导演和观众的交流活动,人满为患。魅瑟空间和玛町藏酒吧是FIRST酒会和“故事的夜”指定合作商家。在美食街,有的奶茶店打出了“持FIRST证件全场8折”的标语。每天的露天放映,也会吸引很多路人参与儿时怀旧。

但实质上,作为文艺青年市场基础远不如北京上海庞大的西北省会,FIRST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存在感少之又少,更多地是一场外来影迷的圈层狂欢,其痕迹也更多地存在于唐道637、索菲特大酒店区域。记者询问了四五名出租车司机,他们的回答都是:“电影节,没听过。”

相比较于往年,FIRST的战线正在悄然收缩:从以往的万达、耀莱、银河几家影城放映,改为银河加上青海大剧院音乐厅放映。

荣耀、争议、去粗粝化:

FIRST系电影人的来路与去处

“Back to FIRST, back to future.”这是今年FIRST的主题。以一部第五代导演代表作、田壮壮的《盗马贼》4K修复版作为开幕影片,加之片中与现实呼应的青藏高原风光,成为一次经典致敬和轮回。

参展影片绝大部分也没有让人失望:《鱼乐园》以其生猛被称为“年轻版《老炮儿》”;《春潮》继《再见南屏晚钟》《柔情史》后再度探索女性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作为少见的农村题材黑色幽默类型片,获秦昊力挺;《春江水暖》以长镜头的摇移构建出了中国山水画卷徐徐展开之态;《慕伶,一鸣,伟明》三段戏各有风格。

总体而言赛制相比去年有所改革,强化了剧情片的概念,增设了“观众选择荣誉奖”《世外之子》等均是参加过海外其他电影节再参展,为口碑提供了保障。影展主席刁亦男透露,“作为主席我不确定我有没有使用一票否决权,但我们最后都争得拍桌子了。”据悉,“有的评委气得上厕所,秦昊拍桌子六次”。

上述几部得奖热门片豆瓣评分均在7.4分以上。另外,围绕着豆瓣评分这一点,FIRST CEO李子为的一番话也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和争议。她表示FIRST电影在豆瓣“起评分至少6.5分,至少在7分”,打出1星2星的观众是“状态不好”。在社交媒体上,这段话被解读为“强制打分”。事后,李子为在一个活动上表示接受了同事一个多小时的批评教育。这段话涉及到的影片是与《嘉年华》类似指向性侵题材,背负着“中国版《熔炉》”厚望的《马赛克少女》,目前豆瓣评分为5.3分。

淘票票总裁李捷在“三高电影养成记论坛”的一番话或许能够解释“6.5分风波”的动机。他认为“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很多环节都被扁平化了,上映第一天的观众口碑就决定了影片的生死,乐观地讲,中国可能成为文艺性和商业性平衡最好的一个国家,投资人和导演都不是中心制,而是评分中心制”。

站在维护青年导演、影展口碑、后续商业开发的立场上,李子为的焦急和关心变得不难理解。不过,电影艺术本身正如李银河说过的一样,“朽与不朽是最严酷的评价标准,没有人能做出任何事,去影响它的一丝一毫”。

对于靠才华和灵气而非工业化制作支撑的大多数FIRST系电影来说,没钱是常态。例如获得2016年最佳探索奖的《中邪》拍摄成本共计7万,其中给男主支付了2万医药费。获得去年最佳纪录片奖的《四个春天》成本仅为1500元。相较于以往新人首作的粗放型,今年FIRST参展影片还有个明显的感受就是“经费更充足”,更加团队化和规模体系化,而非导演身兼所有职务、发动亲朋好友出演的“独角戏”。

在今年这些相对成熟的FIRST参展影片背后,逐渐出现了更多知名电影人、音乐人以及资本的身影。《春江水暖》由窦唯担任配乐,《马赛克少女》由王砚辉、王传君主演,由和和影业参与出品发行。《平原上的夏洛克》由少年派影业发行,由饶晓志担任监制。

据官方数据,前期收到的732份报名项目中55%的项目已有制作公司,79%为导演处女作,许多创作者在创作前端已开始在为之后与资本和产业的对话做准备。这从不同层面上为影片后续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不过,要赢得更大的市场还有不小的难度。

当下的市场环境并不是独立电影的天堂,不同于法国文艺片有机构和基金扶助,国内文艺片投资方只能自负盈亏。《北方一片苍茫》票房不足百万,《旺扎的雨靴》因市场原因撤档。被姜文钦点成为《邪不压正》编剧的李非,以犯罪类型片《心迷宫》《暴裂无声》完成主流转型的忻钰坤,以及由《我不是药神》创下暑期档票房奇迹的文牧野,都只是从FIRST走出的青年导演中极少极少的“幸存者”,大部分青年导演仍然身在主流视野外沿。

有业界人士认为,“高度类型化或许是文艺片的出路之一。”艺术院线发行和网络发行为FIRST系电影带来了更多曙光。随着近几年来观众的高速成长,作为电影产业新生力量的摇篮,FIRST或也将迎来更好的时代。一代人终将老去,总有人正年轻,新的天才或许就存在于他们中间。

直击创投会:更积极拥抱市场的姿态

“我们是来投资好项目,不是便宜的项目,如果你不是好项目,即使你很便宜我们也不想投资!”麦特文化CEO陈砺志面对项目代表压低预算以获得资方青睐的倾向时,这样说道。

“这些年轻创作者23岁从大学毕业,大部分要30岁才能拍出长片处女作,过程中怎么办呢?FIRST就是在中间这七年里努力提供帮助和孵化。”谢飞导演这样说。

在一对一洽谈之前,创投公开论述犹如双方你进我退的无硝烟战役,结果也是悲喜不一。

一位投资人直言:“我总体看下来,感觉还是很文艺,少数民族题材居多,市场接受度高的作品还是比较少,像是《一场无用的图灵测试》简直看不懂啊。”

《平原上的夏洛克》在结束第一场产业放映后两天24个洽谈时段全部约满,《塑料王国》导演王久良新作《荒原上的情歌》以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枯水行舟》等片获得投资人青睐。从上述创投会上受欢迎的片子中,也不难看出投资人的喜好:现实主义、喜剧、强剧情向的,能够挖掘宣传点卖点,有商业化潜力的。

但完全向市场妥协,显然也不是创作者和理性的投资人所乐于看到的。自由野性的丧失往往伴随着灵气的丧失。一名创作者被分析了一圈弱点后表示会修改剧本,主持人最后问他会修改多少?他说:“95%坚持自己,剩下5%我会想一想。”

今年FIRST首次提出了“电影市场体系”的概念,平行于FIRST电影节板块,涵盖创投会、产业放映、论坛、工作坊等,为创作者和产业之间搭建桥梁。今年也是FIRST首次设立电影市场通奖,举办电影市场·颁奖酒会,爱奇艺、新丽电影、光线等合作伙伴可自由选择将奖项授予入选创投及产业放映的任意项目。这表现出FIRST更坚决积极拥抱市场的姿态。

更早之前,FIRST曾经尝试过涉足自己并不擅长的出品投资等产业链上游。2015年,FIRST与并驰影业宣布成立“并驰LAB”实验室,签约了忻钰坤、周钜宏和王一淳三位青年导演,破5000万票房的《暴裂无声》即为成果之一。

不过,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影展,FIRST一直负债,出品投资发行则是一场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的豪赌。去年,致力于剧本孵化的“FIRST Lab”代替了“并驰LAB”,今年“电影市场体系”的搭建更为全面。FIRST肩负起识别挖掘有才华新导演并为他们提供帮助的责任,显然比将他们培养成成熟导演更得心应手。毕竟“判断一个电影好坏是容易的,判断一个电影的票房却是一门玄学”。

自我表达与商业市场注定是两极悖论吗?资本一定是邪恶的吗?大概只有天真到无畏的人才会断然给出肯定的答案。

西宁距离“电影之都”还有多遥远?十几岁的FIRST还能放肆撒野,生命力强悍如昔吗?或许“谁能成为下一个文牧野”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一部爆款、一个爆款制造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切。新血从包括FIRST在内的提供者不断注入整个产业肌体,去除沉疴,市场日渐成熟,大概那时,会是独立电影的盛夏。

附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春江水暖》顾晓刚

评委会大奖:《慕伶,一鸣,伟明》黄梓

最佳导演:顾晓刚《春江水暖》

最佳演员:刘德基《离秋》

最佳艺术探索:王维华《马赛克少女》(摄影)

最佳电影文本:《平原上的夏洛克》徐磊

一种立场:《鱼乐园》柴小雨

最佳纪录片:《世外桃源》周铭影

最佳短片:《三尺》瞿尤嘉

最佳实验短片:《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马兰花

MOO·先锋音乐突破奖:半野喜弘《春潮》

EN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