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都去哪了?分类垃圾的“奇幻”之旅

我们将分好类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后,它们将经历怎样的旅程?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垃圾分类回收的“奇幻”旅途。

随着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作为主角真正地走入大众视野。

面对“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当我们终于分清那些“猪吃”“猪不吃”的垃圾以后,这些分好类的垃圾都要去哪里?将要经历什么?为什么分类垃圾这么重要?分开后的垃圾又会产生哪些价值呢?

7月22日10:30

家住北京市昌平区东关南里小区的张大爷,在晨练后回到家中打扫厨房及其他房间,准备在去买菜的老伴回家做饭前,拾掇好屋子。

一桶油用完了;一瓶放在角落里过期了,但还剩1/3的醋;一个坏了的烧水壶;一些破掉的塑料袋。倒掉瓶子里剩余的醋,把这些垃圾放进了一个标有“爱分类”字样的蓝色垃圾袋,正好填满。

随即,张大爷掏出手机,打开微信预约上门回收垃圾的服务。这种“扔垃圾”方式与我们日常的习惯有所差别。

以前张大爷扔垃圾,都是每日吃完早饭或晚饭下楼时,把垃圾扔到楼道口垃圾箱。在北京部分地区提前探索、布局垃圾分类的政策推动下,张大爷所在小区引进了名叫“爱分类”的垃圾分类公司。

此后,张大爷就把除厨余、厕所等湿垃圾之外的干垃圾,如塑料、玻璃、旧衣物、书纸等可回收物都放进这个公司给小区居民免费发放的可承受30-40KG重量的回收袋中。

为了解“分类垃圾之旅”,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从事垃圾分类的科技公司。跟着一袋袋垃圾,看看它们从市民家中被回收后都将经历什么?

第一步:垃圾装包回收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当干垃圾分类回收袋被填满,市民通过微信或电话预约免费上门收取垃圾服务。

11:30

回收员在预约规定时间内,到达居民家中,对垃圾袋中的垃圾进行称重。并按每公斤0.8元环保金的奖励实时奖励到居民微信环保账户里。自此,一袋垃圾的旅程正式开启。

第二步:垃圾打包、称重带走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回收员到达居民家中,将装包垃圾进行打包、称重后,装进干垃圾专用回收车中。

每袋回收垃圾相应的环保金到账后,居民能在线下合作便利店和线上商城进行消费,1元环保金=1元人民币。虽然每公斤垃圾相当于0.8元人民币,不过张大爷介绍,日积月累下来,一年差不多能通过这些“卖出去”的垃圾兑换到价值约500元人民币的日用品。

第三步:用垃圾回收所得兑换消费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在与“爱分类”合作的商店中,用环保金进行消费。

13:45

专门运输厨余的湿垃圾车和运输其余垃圾的垃圾车装运完毕,离开社区、街道,开始分别送往后端处理厂。

第四步:运输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专用运输车分类运输垃圾。

14:00

专用运输车到达分拣中心,这些生活垃圾在这里被细分为50多个种类。仅塑料制品就能被分为十几种,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磁带或光碟,都能在这里集合,被成堆堆放在一起。

第五步:分拣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分拣垃圾,再次打包。

到这为止,一袋垃圾旅程算是初步终结,因为到达分拣中心后,每家每户的垃圾无法再进行追溯。

从居民家回收的垃圾袋上带有二维码,记录着这袋垃圾的出发地点与重量,而当它们被全部倾倒在分拣平台上,你家的塑料瓶和我家的塑料瓶就没法分出“你我”了,除非在它们未上分拣台前,还能通过二维码查询,知道每袋垃圾的“主人”。

次日7:00

被精细分类好的垃圾分别被运往填埋场、焚烧厂和再生加工厂进行处理或再利用。部分垃圾会重新化作塑料、衣物、纸张再度回到我们手中。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居民垃圾需要分为可回收、有害、干垃圾、湿垃圾四种种类。当然每一种垃圾都有其不同的旅程,不过不变的只有每样垃圾在最开始被准确归类,在后期才能发挥更大的再利用价值。

当下以上海模式下全国垃圾分类市场规模测算,全国普及垃圾分类孕育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