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此世外桃源,方知九华山

九子岩,金地藏的最初修行地 ; 九子寺,据说是九华山最早寺庙。 九子岩 位于九华后山 金地藏最早修行

九子岩,金地藏的最初修行地 ; 九子寺,据说是九华山最早寺庙。

九子岩

位于九华后山

金地藏最早修行处

九华山最早寺庙九子寺所在地

自古称颂:九子回环,人间仙境。

地藏菩萨第三代应身大兴和尚圆寂于此,

其不腐肉身供奉于山脚下真身殿。

相比九华前山

这里更显洞天朴素与净泊

造访九子寺方知世外桃源

造访地藏洞方知

九华山

发圈参考

注:穿插发人像的话,建议替换掉第4、8张图片,相对这两站的代表性稍弱

主要看点

两寺一殿三小景。

两寺一殿:双溪寺、华严禅寺(九子寺)、月身殿;

三小景:犀牛望月、地藏洞和龙潭。

景区在原本最高的华严禅寺(缆车到达的地方)之后还开发了更高的主峰——天华峰,看着很高大威猛,于是我没有上去,就不讨论啦。

拍摄重点:

建筑整体风貌和细节、寺庙中和路边的小环境景致。由于大部分大寺庙都是现代翻修,就拍摄而言,很难拍出历史风韵感,反而建筑中的一些细节和寺庙中现存的部分遗迹是值得关注的表现的对象,不过这些遗迹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凡是不容易忽略的地方都被现代人粉饰过了。

推荐焦距:24~50mm, 基本可以覆盖95%。

手机拍摄:普通手机完全可以完成。

滤镜建议:拍摄水潭的时候,建议使用圆形偏光,周围反光还是很厉害

寺庙建筑

双溪寺和月身殿(大兴和尚真身殿)在九子岩山脚下,完全现代建筑,可以表现的细节很少,而且周围环境也比较普通,找好稳定的构图,拍好标准的记录照就好,如果运气好有合适的人在画面中那最完美。

山上的华严禅寺(九子寺)虽然也是现代翻修,但周围环境十分仙气舒畅,主寺一侧保留了原来的山门和谛听塔,值得花点时间来表现。

双溪寺。非常“现代”的寺庙,正面没有特征明显的标示,而且两边建筑也并不对称。所以选择侧面以“佛”字为视觉中心拍摄,同时侧面建筑上“华严道场”的字样很明显,能有更多的信息量。

这处小景位于主寺“佛”字岩石的右侧,盆花中间是一个荒废的水井,石头上刻着“。。莲池”,前面两个字我实在是没能识别。

大兴和尚的肉身殿。等到周围商贩全部走开拍摄,如果有两位香客就更好了。

双溪寺山门前,大兴和尚塑像下,大概是诠释九子岩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角度,这也可以难得用到超广角的位置。保证主体(塑像)是水平的,画面其他部分的透视变形都可以忽略。

九子寺也称华严禅寺,初建于唐,位于在碧云峰下的一片平坦幽谷,大约10亩有余。空旷开阔,宛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在这里拍了近1小时,快要准备离开的时候,远处走来两位僧人。

寺庙前成片的木茼蒿,其实就是野菊花...... 虽然很好看,但总觉得这个花的习性和寺庙不是很搭——木茼蒿很怕寒冷,也很怕多水,花语虽然有喜悦之意,但也有骄傲之意。

据说这是曾经的旧山门,确实很有古旧感,不知道地基是不是唐代的。正午的阳光透过树影照射在墙上有点不真实的若隐若现。

谛听塔,宋代建造(仿唐造型),也是这里最古的建筑留存,位于非常的不起眼的寺庙右侧一角。谛听是地藏菩萨的坐骑,似犬非犬,有独角,有顺风耳和和千里眼。

塔一共7层,不用强求拍全,拍到主体对象(谛听),带上周围环境就可以(左边的黄墙和右边伸向远方的小路)。

悠长台阶

登山路上的台阶基本以直线为主,大部分地方暴露感很强,周围细节不多,选择1~2处即可。而接近华严禅寺(九子寺)的路上,以及华严禅寺的周围的道路则有很多竹林、石碑,遇到光线不错的时候,隐隐错错、若即若离。

通往九子寺的路上,有不少如此暴露感的小路,选择路边比较有体量的岩石拍摄,远景能看见一部分就行(因为包含的信息量很小),让整体画面不显得空旷。

通往九子寺路上很不起眼的小石门——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叫做刘公寨堡石门,建立于公元1133年的南宋,当年南宋大将为了御敌而修建。

石门本身细节不多,可以尽可能突出周围植物的茂盛,将石门沉浸在环境中,更显历史感。

九子寺边的一处竹林小路,虽然竹子并不整齐,但好像更有一番武侠的感觉。

九子寺通往缆车方向的路。因为九子寺位于山坳中,所以无论从哪边出山,都是先“上山”。

为了突出光影,前景尽量选择较为空旷的地方,以免竹子的干扰(而且竹子本身排列不规则,且没有上面一张图中那么“茂密”,越是单支,越显凌乱。

从九子寺通往地藏洞的小路。突出布满青苔的石刻,让小路伸向远处。

路边小景

除了大型寺庙之外,往往宗教圣地路边都会有很多现代或过去建立的碑记、石刻、佛龛等等,这些配合周围的环境,即使没有特别的光线也有不错的古色氛围。或者它们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但往往这些细节环境比大型寺庙更加动人。

喇嘛塔,是现存数目极少的元代喇嘛塔。此塔高约3.4米,花岗岩布局,上下浑圆,也是安徽目前发现历史最悠久的的喇嘛塔,证明汉藏佛教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同参共修。

逆光拍摄,用上面的树叶遮蔽直射的阳光,树叶透光阳光更显亮丽。

这是位于山脚下双溪寺边的一处。不知道为何正午时分,这里地面显得很湿润,好像雨水滋润过一般。

通往九子寺山上的一处石刻,不知道年代和来源,只是单纯的觉得周围的山林环境,一个人独自爬山,心境很搭。

一览亭。大概走到这里,距离九子寺还有一半的距离,亭子虽已些许破败,且周围的植物早已遮蔽视野,但缺越发觉得它矗立在山腰岩石之上的那种任性和骄傲。

休息时发现脚下所走看似平坦结实的台阶,其实都是这样的结构相互架设,中间穿插了新绿的蕨草。

光圈略微开大一点点,对焦最近处的台阶。

刚刚开始登山没多久时的一处土地庙,距离路边大约10多米,非常不显眼,当时用手机随便拍下,回来发现这处的环境和质感都很喜欢。

犀牛望月与地藏洞

“犀牛望月”位于华严禅寺的东边,被周围的小树丛环抱,竟有些“日式”的小景。整个约不超过100平米(在古代山巅,这实在是太小了),局促的地盘,却安排了众多细节:石牛、石龟、石塔、小台阶,周边的岩石也都是精心布置过的错落有序,任何一处你都可以贴近水边。

虽然“犀牛望月”的名字通俗的如同景区中强加给某些象形石头的绰号,却是我个人在九子岩最喜欢的一处小景。

犀牛望月全景,构图上保留左边小路,右边让景物“破”出画面。

左边小路通往九子寺,树的边上就是“犀牛”,我猜就是水牛的意思,虽然我没查到来源。画面中间的水下是个龟,如果有偏光镜就好了,这里的水面反光很厉害。

这个“犀牛”并不那么好看,但却有些憨趣。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远处还有一座很迷你的小桥,很精致。前面一张就是站在桥上拍摄。

绕着小景走了4圈之后,发现站在“犀牛”的左边拍摄,这个角度相对可以将水面的反光减到最小,近处水中的“神龟”和岩石已经比较清晰。水中如果没有内容,这个景可能就没那么有趣味了,如果有些鱼会不会更好?

蹲下拍摄,一是可以减少水面反光、二是可以保证远处左边的塔和竹林没有透视变形。

地藏洞,据说这是金乔觉来九华山最早闭关修行多年的地方,后来当地富族闵公得知而感动,为期建寺修庙,甚至把九华山整座山都捐给金乔觉作为道场,这是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的开始。地藏洞很小,坐落在一处小瀑布的顶端,要走一小段巨石凿出的向下石阶才能到达,洞内也很低矮湿润。这里不能算拍摄地,但是值得来拜会。

地藏洞下去的位置。从构图上来说,岩石上有些文字,即使可能没那么好看,但画面也会感觉完整很多。

地藏洞的结构,下图中右边的梯子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前面是山涧深渊,可以想象这里在过去是多么与世隔绝。

登山一路,总要有张鸟瞰图,要不别人都不觉得我等高了。不过,没有好的光线或适当的云雾,景色是平淡无味的,如同下图(拍摄于去往华严禅寺的路上)。

小贴士

1、如果希望九华山和九子岩都去的朋友,建议住青阳。青阳县城中心有公交车直达九子岩和九华山,4~5块钱就到,不用打车,而且直达山门口,几乎不用多走路。

2、青阳县去往九子岩的公交车,可以先地图定位“青阳商业广场”的位置,由于青阳的地图定位不精确,所以到附近询问即可,距离“青阳商业广场”步行不超过200米。

3、九子岩徒步台阶上山只有一条路,不会迷路。

4、不太建议做缆车,实在没多高,1小时怎么都上去了。早上9点出发,下午踏实回城里吃晚饭。

* 池州火车站有公交直达青阳县。

写在最后

“犀牛望月”是九子寺已故空有和尚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找人设计并修筑的,具体年代不知,但从石碑上的那两首刻的歪歪斜斜的小诗来看,应该不是太久远。很是喜欢这两首小诗(因为我看得懂),坐在边上看着我都有点迷了。也可能是饿的。

此外,文章开头提及的三小景色中的“龙潭”,本文没有提及,主要因为水期未到,未见应有的潭貌。

神蛙云集伏池边

湛清泉水旋漪涟

犀牛回首视明月

金龟悟性潜水间

石桥玲珑如虹降

古枫翠柏参云端

瀑叠成蟒戏渊谷

游此方知极乐天

慕名修性入此山

卓锡岩前九子间

朝曦采药除百病

幕鼓参修古佛前

一壑清泉涤尘俗

万篇贝叶铭心田

修筑月池谱意愿

情高志尚乐无边

空有和尚挖药蓄薪修建月牙池供世人欣赏望后人继往开来美化河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