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说园林|“道法自然”——道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下)

null

先秦园林那些事儿14【园林趣谈】6、“道法自然”——道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下)

(2)“天人合一”思想与园林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思想,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是从当时人们将天命和人事相联系的礼教思想中衍变而来的。

儒、道、佛三家均提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所阐述的侧重点不同。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追求人与自身的和谐,以求得心灵的平静;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则主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null

▲中国风景园林文化总纲——“天人合一”思想

可见,“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就是以“和谐”为本。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以及庄子的“道通为一”等重要思想都体现了“天人合一”。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和谐”在园林方面的主要体现,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道教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的园林,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推崇园林自然天成的境界

无论园林基地的选址、园林景观形式、景观节点的布置,还是园林植物配植等方面,均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风景式园林。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不同时代、不同人对其解读也有所不同。

在季羡林先生看来,“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文明的主导思想,他对该思想的全新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教授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他认为这个纲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自然与人的统一。

null

▲孟兆祯院士题写“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可见,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现代园林应该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

(3)“神仙信仰”与园林

道教的“神仙信仰”深深地根植于我国远古先人的心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古典园林形式是“囿”,其中主要的建筑物是“台”。“台”就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其最初功能是用来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运用到造园中,“台”增加了登高望远、便于欣赏风景的“游观”功能。

许多有关神仙和仙境的传说,为后世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蓝本,这在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在这些玄妙的神话传说中,以“昆仑山”和“东海仙山”两者最为著名。前者中的“悬圃”“瑶池”等成为人们向往的仙境,同时也成为古代造园师们为营造人间仙境而频频模仿的蓝本;后者的“蓬莱、方丈、瀛洲”则引导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经典造园模式。

null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无论是西汉的上林苑和建章宫,还是隋唐时期的西苑,抑或是宋代所建的著名皇家园林——艮岳,无不具备古典园林的特殊功能——通神、求仙,表达了先人对长生不老和人间仙境的向往。

这种独具东方特色的“一池三山”的园林营建模式便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

(4)道家朴素辩证思想与园林

道家哲学在认识自然大道时,处处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维模式,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的存在,并相互转化,形成令自然循环往复的“道”。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在认识自然的时候,既看到了事物的共性一面,又看到了事物的对立面,并把“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所有的对立面统一起来, 从而达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和谐审美境界。

可见,道家辩证思维鲜明地指出了世间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永恒而普遍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很大。有无、虚实、内外、大小、高低、抑扬、疏密、藏露等对比手法,普遍运用于我国园林艺术创作过程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内涵就在于“境生象外”的意境魅力,园林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它的根本特征便是“无”“虚”“空”,这与道家“无中生有”“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基础理论不谋而合。“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相对、虚实相合。

null

▲园林中漏窗与景墙“虚实相生”

中国的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亲和,使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使自然意境给人以启示和遐想。而“内外借景”“小中见大”“高低错落”“先抑后扬”“藏而不露”“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是园林结构布局、空间组织、节点布置、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使中国园林更具有含蓄性和趣味性,独具东方韵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