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学:把信访群众当家人

▲文永学(左一)严格要求年轻接访员熟悉相关政策法规

▲文永学总是热情接待信访群众

▲文永学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报告会上的文永学

“言慢人善终有成。”这句话,是文永学的微信签名。这是他在市信访办工作生活12年来,最深的体会。

在没有见到他之前,记者曾认为,他的工作很神秘。后来,他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让记者瞬间改观。他说:“信访系着民生,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只要群众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找到信访办,我们都该管。”

今年43岁的文永学,近来以宣讲人的身份,参与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对此,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近来的心情——“真挚情怀,滋养初心。公仆意识,肩负使命;平凡岗位,解难为民;珍惜当下,继续前行。”

“群众遇到烦心事来找我们,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22日9时30分,市信访办接访大厅已忙碌起来,信访群众进了安全门、引导台,取号登记后,便可进入接待分流程序。接着,向接访员提交诉求和相关证明材料。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信访群众当中,有的妇女抱着孩子,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有的两三人结伴而来。他们之中,有人闷闷不乐,也有人情绪激动,大家各怀心事。

58岁的接访员蒋星会告诉记者,他在这岗位干了22年,天天面对这些场景,早已习以为常。蒋星会算是重庆范围内干信访接访工作年限最久、年龄最大的,他说:“要想干好这份工作,对群众说大话、套话是没用的,必须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落到实处,才算是尽了本职。”

蒋星会说,他眼里的文永学低调为人、高调做事,“每天最早上班的是他,最晚下班的也是他,他是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

蒋星会眼里,文永学就是把本职工作落到实处的好党员、好干部。

据记者走访所知,文永学在市信访办工作12年来,在信访岗位上累计接待群众4万余人次,解决疑难信访问题100余件。文永学善于总结,除了向上级汇报每天的接访情况外,他还会自己作一份笔记,认真归纳每天的工作心得。

蒋星会还告诉记者,接访工作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往往上午来的群众最多,逢年过节前来信访群众也不少。这些年,一旦遇见群众反映的“疑难杂症”,文永学准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带头解决。以至于,接访处的所有同事对他心怀敬意,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工作干劲也非常足。

记者想起了与文永学闲聊时,他曾提起的那番心里话。他说:“面对来上访的群众,我特别理解他们。我经常在想,如果这些事儿发生在我身上,我是多么希望能遇见一个肯真心实意关心我、帮助我的人。因此,我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信访干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遇到烦心事、伤心事、不平事,来找我们,这就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不能推脱,必须冲在前面,要把事儿扛起来。”

“群众的正当诉求,必须得到正义公平的回应”

文永学是市信访办接访处处长,党龄已达21年。他接待过许多情绪激烈的上访群众,面对过太多怒气冲冲的脸色,听过无数埋怨数落的话语,处理过数次过激的信访行为。

“工作之余,怎么解压?”

“下班后,我会去游泳。”

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游泳21次;6月,游了20次。

文永学曾在公安部门工作,曾经的工作风格,与他而今从事的接访工作大有不同。

“起初,难免有些不适应,毕竟有的信访人情绪激动起来,说的话很难听。”文永学坦言,由于接访工作的原因,曾有一段时间,回家后不想说话,跟孩子交流也表现出不耐烦。

为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会正确的自我调解方式,2012年,他利用工作之余,进入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培训。在此期间,他通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相关考试。

这些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文永学发现,自己坚持“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信念更坚定了。

2016年春节前,重庆某区来自10余个省份的60余名矿工,愤怒地围堵在市政府大门口。临近过年了,大伙还没有拿到工钱。文永学赶到现场,矿工们把他团团围住,高喊着:“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为什么我们就拿不到工钱?”

对于矿工们提出的尖锐问题,文永学没有遮掩,也没有“躲闪”,他当场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他大声说:“民工工资决不能拖,你们没拿到工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请大家放心,我现在就帮大家协调解决!”

当着矿工们的面,他拨通了人力社保局、属地政府、涉事单位的电话,为矿工们“讨说法”。经过6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矿工们当天就拿到了工钱,开心地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在我的工作中,还有许多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主体单位复杂、情理法相互交织的难事。但不管困难有多大,群众的正当诉求,必须得到正义公平的回应!”文永学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党就会多添一份信任,多增一份情感认同。”

“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难事当家事”

在这些年的工作当中,文永学积累了一套接访工作经验,统称为“五功”。即,内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听功,坐下来善于倾听,试着换位思考;看功,察言观色,试着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通过一点洞悉全局;抓功,由于信访人文化程度层次不齐,试着从信访群众的只言片语中抓重点问题进行梳理;问功,不是漫无目的地问,而是对信访人的诉求有针对性地问。

不仅如此,他还总结,要试着用正确的、平和的语气与信访人交流,把政策法规、措施方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传达,并将信访人合理合法的诉求,反映到各部门等。

文永学考核和培养年轻接访员的方式,就是看其短时间内,是否能给出信访人满意的答案。除了要求年轻接访员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他还要求其最好在信访人三五句话内,迅速明白信访人的来意。

“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难事当家事。”90后接访员胡璇说,这是文永学时常叮嘱他的话。

记者在一份感谢信中看到,2018年6月21日,原市内某服装厂营业员高女士上访。她在信访诉求中提及,其1987年8月至1991年12月在该厂工作,后调离,由于原单位库房失火,她原在此工作的考勤等档案被焚。这影响了她眼下办理退休的相关程序,并且她多次往返原单位,多次反映问题,均未得到解决。

“这事是我接访的,文处长得知此事后,在没有见到高女士本人情况下,多次组织某区人力社保局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先后多次实地走访调查,通过翻阅现存档案,问询信访人工友等方式,查明了信访人反映的情况属实。”胡璇告诉记者,2018年7月,经公示无异议,该区人力社保局为高女士等3名职工认定了工龄,为其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

于是,高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我衷心感谢文永学和胡璇两名好同志,他们是党和政府培养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们爱党敬业,不忘初心,公正办事,我会教育子女以他们为榜样。”

28岁的胡璇,毕业于天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两年前进入市信访办工作,在文永学的感染下,他逐渐燃起了为民服务的热情,并且更懂得“担当”和“奉献”两个词的意义。

“自己是人民中的一员,要把人民的事情装心上”

重庆某县原邮电局一名职工,1984年时被判入狱4年。当时,单位开除了他的党籍和公职,妻子也和他离了婚。后来,法院改判他无罪,但却因时效问题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加上其原单位历经多次机构改革,已经不存在了,他多次反映恢复公职的诉求,也就成了“无头公案”。文永学2007年开始接待的他,当时,这位信访人心情近乎绝望。

都说“人不伤心不流泪,人无难事不上访”,因此,文永学下决心,这事不管多难,都要去帮其解决。为帮助其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问题,文永学重新梳理了案情,查阅了相关法律政策,会同相关部门论证其解决的合法性、可行性;为还原事实真相、彻底摸清来龙去脉,他带领处室同事先后13次到涉事法院、邮政局、电信局等单位查阅其档案,24次走访相关当事人和知情人,还先后7次组织涉事单位和劳动、法制等部门开会研究,并先后与信访人面对面沟通交流20余次。经过3个多月攻坚克难,终于恢复了这位信访人的党籍,解决了其养老、医疗、住房等一系列难题,还补发了相关费用。问题解决后,他的精神状态大幅度好转,与妻子也复了婚,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

“自己是人民中的一员,要把人民的事情装心上。”文永学说,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他要把心更贴近群众。

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因为工作,他亏欠家庭很多,尤其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多。好在他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以至于他在本职工作上,尽力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爷爷曾是村里的干部,老党员。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不知多少个夜晚,因为村民的家事和难事出门奔波,不管路多远,有多难走,他总是第一个到。爷爷这位老党员的优良作风,一直影响着我。”文永学说,他会好好传承,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使命。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市信访办提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