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和袁世凯曾引为知己,为何李鸿章死后却成了仇家?

盛宣怀是靠着李鸿章发家的,后来成为近代官商的代表,他本人也是官居高位,始终把持着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同样,袁世凯也是背靠李鸿章这棵大树,一步步走上封疆大吏的。既然都属于李鸿章的阵营,为何曾经沦为知己的盛、袁二人最终会分道扬镳呢?

null

盛宣怀、袁世凯之间的关系,主要起始于甲午战争后。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们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一致而逐步成为“知己”的。

甲午战败后,朝野上下出现了一片改革军制、筹饷练兵为急务的呼声。盛、袁都是这一潮流中的佼佼者。袁世凯奉命编练新军后,参照湘淮军制和德国兵制,并拟定了相关章程。盛宣怀对于袁世凯的编练新军非常重视,认为袁所办之事,即是他自己想要办的事。

盛宣怀不仅在裁绿营、建新军、军制军器等观点上和袁世凯相同,而且在光绪帝召见时也极为推崇袁世凯,并说“兵数太少”,应该增加。这些话都是袁世凯想听的,因此袁当然要引盛为“知己”了。

null

在戊戌变法的观点上,盛宣怀又和袁世凯达成了一致的态度。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以开民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民主制为主要目标。盛宣怀虽也讲变法,但他所提倡的变法思想是和康梁对立的,即只变工商之法,而不是政治上的改革。

显然,这与张之洞所讲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不谋而合。袁世凯也鼓吹变法,他所讲的变法与盛宣怀相同。至于对维新派,盛、袁都是持对立态度的。所不同者,盛宣怀公开表示不合作,袁则混进维新派而又背叛维新派。

此外,盛、袁两人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期间对基本问题认识和主张上,其观点也大致相同。不难看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互相援引,结成一股绳完全合情合理。在这方面,盛宣怀采取了主动的姿态。还在“东南互保”时,盛宣怀即示意将来继任李鸿章之位说:“合肥老矣,旋乾转坤,中外推公。”

null

盛宣怀援引袁世凯确实是有相当诚意的。事实上,盛宣怀对于袁世凯的晋升,是起到了一臂之力的作用的。或许,盛宣怀认为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对自己最为有利。随着李鸿章于1901年11月7日去世后,盛宣怀便将“中外推公”的许诺提上了日程。

还在李鸿章死讯传出之前,盛宣怀即电告袁世凯说:“傅相昨天两点钟不能言,神气恍惚,病势甚危,北门锁钥,微公莫属。”另外,他还向清廷推荐说:“直督一席,非慰庭颇孚众望。”

盛宣怀一定认为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任商务大臣对自己只会有利而无损。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盛宣怀的预料错了,预期的目的未能如愿以偿。

null

袁世凯就任直督后,与盛宣怀就轮、电问题进行交流,希望归属北洋直接管辖。盛宣怀也知道朝廷早有此议,所以他无可奈何却只有违心地对袁世凯说:“电报宜归官有,轮局纯系商业,可易督办,不可归官。”

但袁世凯站在自己的立场,坚决认为如果不将轮、电收归北洋,那么他的利益就会大大受损,因此两人生出矛盾。尽管盛宣怀用各种办法反对袁世凯把轮、电二局夺归北洋,可是1903年1月15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电务大臣。2月,袁世凯的亲信杨士琦又做了轮船招商局的督办。如此,盛宣怀的计划宣告落空。

实际上,轮、电二局后来成了北洋重要的财源,可是北洋不会经营,管理江河日下。官办企业弊端重重,干预用人之权,又将二局视为私产,各级官员从中渔利。最终导致了轮船招商局将各处码头卖出。

null

盛宣怀反对将轮、电二局划归北洋,担心正是如此。因为这两个企业都是他一手经办,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实业的发展、维护商人的利益。因此在这件事上,袁世凯的做法明显是过了,不仅害了这两个当时最有潜力的企业,还最终与曾经的“知己”撕破了脸,可谓得不偿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