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关注的目光·李洋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9年8月14日15时,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关注的目光·李洋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

2019年8月14日15时,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关注的目光·李洋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幕式,欢迎莅临观展。

李洋,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洋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他借鉴中国古代敦煌艺术,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营养,创作了一批以表现为主导的抽象水墨,距离原来的起点走得很远。然而,迷恋意象色彩的李洋,凭着自己的直觉,更凭着自己的理性,始终认识到生活源泉的重要。他总结前辈大师们的艺术经验,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就是最好的证明。「写生作品化」并不要求一切写生都是一件独立的创作,虽然从「创作」广义的概念出发和从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写生与创作是无界线可言的。「写生作品化」的观念提示我们,写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机械摹写,而要从创作的角度去取舍、去概括、去提炼,这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培养这个观念。

邵大箴:著名美术评论家

春到草原 250cm×192cm 2019年

李洋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优良传统,他多年来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现实的感受中形成表达的主题,获得实在的素材,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作品的意境营造。另一方面,在水墨写意人物造型上坚持探索,在笔墨上不断锤炼,形成具有优秀品格的笔墨语言,也形成了自己娴熟而有鲜明特征的艺术风格,堪称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传承开拓型的代表画家。

李洋善于以敏锐的感受捕捉丰富的人物动态,努力运用多种的笔墨语言塑造形象的性格与精神。从早期以描绘陕北高原的农民为主,到后来大量表达都市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青春一族,他的艺术表现愈加宽阔。在表达都市人物和时尚生活这一新的主题中,他调动了具有现代形式感的笔墨语言,从笔线、水墨、晕染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都市文化气息的意境,由此传达出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景象和富有个性的青年形象。最重要的是,在充分发挥水墨写意语言与表达具有充分现实感的都市生活时,他的艺术保持了一种不染俗尘的品质与格调。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冰雪呼伦贝尔 250 cm×192 cm 2019年

李洋是当代优秀的中国画学人,优秀的中国画画家,早期探索所形成的成熟画风奠定了李洋中国画的个性面貌和学术影响力,这一风格在每一时期都融入李洋新的探索之中。

近十几年李洋的研究重点是水墨人物画写生与教学,他坚持时代的写实风格,以人物写生深入现实主义创作内涵,深入中国画意象审美,以写生创作为主题,画出了时代劳动者的美,形成了自已的人物画写生风格。

李洋的造型与笔墨在继承学院优秀传统中,认真深入扎实的学习领悟蒋兆和先生、叶浅予先生、杨之光先生、方增先先生、刘文西先生、卢沉先生、周思聪先生、姚有多先生和许多前辈的艺术思想与人格力量,不论是在深入生活,把写生做为一种人生境遇和审美体验,还是在课堂教学实践,都以心性之体悟。

李洋的人物写生呈现出劳动者敦厚平淡和平凡朴素之美,这其中的意笔与人物之美成为李洋在艰辛的实践与创作中托岀的心灵之觉,成为李洋人物画写意与写实的融合之美,成为李洋画风之品格。李洋继承传统写生基础,注重时代审美语言创造,他画风的鲜明个性和笔墨内涵已深入影响着许多年青的中国画学人,李洋的水墨画风当随时代。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

版纳集市 250cm×193cm 2019年

李洋的“写生作品化”与艺术创作

(摘录)

2009年李洋在《美术》杂志发表《写生作品化》一文,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与创作中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其目的,一是链接中国画教学传统文脉,将前辈大师总结出的艺术教学方法和艺术实践经验衔接今天的中国画教学。二是反思人物画教学中写生与创作的辩证关系,力图在写生作品化的要求下捕捉体悟对象的内在神蕴,提炼造型,惨淡经营,进而生发笔墨语言,以形写神,提升意象造型之美,在写生作品化中探索水墨人物画的意境与美学精神。

渔港晴午 273cm×217cm 2017年

面对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与统一,李洋潜心于研究中国水墨人物写生创作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近现代艺术教育的蕴涵,苦苦探究广阔的传统美学精神和前辈艺术大师们历经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经验,同时在个人多年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不辍思考,从“画若布弈”的创作思想和“意象色彩”的问题意识到明确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由意象到意境,追求的是中国画的理想,因而对于艺术教育和创造实践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渔家女 180cm×96cm 2016年

从陕北农民到城市边缘人群,从云贵川到粤闽桂,从陕甘宁到内蒙古,以及近年如人类学者田野考察般的遍访,无论傣族、白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壮族,还是蒙古族、鄂温克族……,都在李洋的画笔下展现各自的风采,是李洋艺术创作题材上的转换与追踪,也是他多年探索以艺术创作关注社会问题的成果。因此,他把“行万里路”落实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为一种生命境界。在与人、与自然、与深厚博大的心灵和苍茫自然的血脉气象的遭际中,锤炼贯通主体心灵的往还互动,与对人性的通透理解。

傣族姑娘 250cm×193cm 2019年

在农民工、城市人群、少数民族的采风写生人物塑造中,李洋不脱离生动的直观,在从自然中得来的新鲜感和具体性中探讨人性、笔墨经验、色彩和新程式。“向纸三日”,凝思结想,生发多样的面目和多样的生动意态是李洋写生作品化的前提,在“经意之极,若不经意”的过程中,探寻手段方法与意境的统一。

养路工 180cm×97cm 2015年

2012年前后李洋创作了一批《城市风景》《边缘人物之八零后》《写生作品化》,既有保安、小时工、打字员、装修工、纺纱工,也有收银员、服务员、美容师、临聘教师、物业管理员等等,虽然称为边缘人群,但其实涉及了新一代的城市建设者们,他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期望值更高,有着更强烈的城市认同感和寻求更好的生活发展契机的渴望,李洋把他们与城市人群并置,捕捉认识他们的精神的实质和对时代生活真实强烈的情感,强调直观切入的形象的细致刻画,丰富的面部表情,人物构图的穿插聚散形成的动感,昭示了被画家的感觉和心灵浸润的土地上这一人群的质朴、渴望和憧憬。

城市风景 200cm×200cm 2015年

混搭季节 180cm×160cm 2009年

而《上班族》表现了小雪纷飞中熙熙攘攘的打拼一族,短促飘动的线条与淡墨的皴擦,更增添了细雪拂面寒风瑟瑟中的繁忙氛围。人物内在的憧憬透过色彩的躁动,象征着跳跃飘浮的生命的渴望,呈现出心理世界的丰富,拨动观者生命深处的通感。而李洋在画面中探索运用构成、分割、并置、拼贴、重叠手法进行创作,构图中人物的起承转合关系,愈显出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素描造型的束缚,也打破单一的时空观念。

上班族 200cm×200cm 2015年

在《苗族老汉》的题跋中,李洋写到:“此幅作品以速写手法迅速完成,记录画家对对象一种感受,即以意立象,以形写神,意象合一,形神兼备,带有很大主观表现品格,所谓借物抒情,缘物寄情也。衣纹皴擦非结构,而是一种需要。”作为画面的重点,苍劲的脸庞与双手以淡墨加褐色渲染,胸部的空白愈加映衬正面直视的目光和略显夸张的脸庞和双手。让我们联想到芥舟学画编中称“观人之神如飞鸟之过目,其去愈远,其神愈全。作者能以数笔勾出,脱手而神活现,是笔机与神理凑合,自有一段天然之妙也。”胸部几道疾速笔触是画家在整体效果中对微妙变化的关照,似乎也在加强对人物性格的暗喻。平凡的生活性主题中体现出的劳作与自足,李洋以他的平和理性在笔墨形式流淌中咀嚼人生。

苗族老汉 138cm×68cm 2016年

《傣族演员》《哈尼族妇女》,人物形象大多保持着平实的静态描述,以浅淡或似断非断的线和笔法的韵味塑造面部的秀骨,以墨色长裙和彩色上衣为特征。众色的相同,一色的变化,设色不掩笔意而浓淡交错,灿烂中仍具笔情墨趣和水晕墨章,墨色相融增加了诗意的抒情性。赶摆场景与农家生活重叠错落,鸡群、瓜果、农具与竹笼、芭蕉、繁花杂糅。在和风细雨、清浅小溪的氛围中,感受她们的坚毅、真挚、憧憬的情感世界。以生动性和通透性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诗情,塑造了一种精神世界,也倾诉了画家的心境。

傣族演员 134cm×68cm 2015年

哈尼族妇女 134cm×68cm 2015年

2016年酷暑时节,李洋又将前往“海滨邹鲁”之乡福建惠安。他说现在每每画一幅作品需要很长时间收拾,需要不断调整和丰富画面。李洋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在写生作品化中,面对想象力和理性思考力、生动与深刻、具体与概括、客体描绘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心理、情感与思维过程;如何在简繁之间求索而突出画眼;如何在写生作品化中突出笔墨的表现力和相对独立性,把握笔力、笔势、韵味,以及如何在关照笔墨意趣的表现时又能关照“直面血肉人生”的主旨和独立而强大的思想力。

六月惠安 180cm×96cm 2016年

正所谓:真者,精诚之郅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夫》)传统人物画给予中国艺术增加了文化的厚度和重量。今天在更高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层面上,审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路径问题,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为人民大众,为历史的“剧中人”和历史的“剧作者”们抒写、抒情、抒怀,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和贡献中国色彩,李洋任重而道远。

张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美术研究》副主编、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李洋 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4日-2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一层5号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