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学术界关于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不屑、不敢、不能。下面逐一来说。 1、不屑

学术界关于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不屑、不敢、不能。下面逐一来说。

1、不屑

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文学史中,游国恩、袁行霈、章培恒等先生都持这种观点。比如游国恩先生说:“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屈已,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科举考试属于常规的当官途径,这中间需要考生做出很多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不必说,还需要考生放下尊严去向一些可能帮助自己的达官贵人示好,而这恰恰和李白追求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格平等的个性是不相符的。另外,李白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声誉,达到“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而通过常规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们升迁太慢。就是成绩非常好,充其量也只能当个八九品官。比如状元及第的王维才当了个太乐丞,而这个职位只是个从八品下。可想而知,其他人在刚进人官场的时候,职位会更不起眼了。

一个人言行的价值,经常是和他的身份紧密相关的——你的职位太低,说话自然就不会有人太在意,所以就有了人微言轻之说。李白渴望通过得力人物的推荐一举成功,而不是与一般的士人为伍,皓首穷经一辈子,浪费生命。所以,李白总是在非常自信地向人介绍着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唐语林》中收录有一个李白拜谒宰相的故事李白登门拜访宰相,盼望能够得到宰相的引荐,被破格任用。于是李白递上自己的名帖——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名片,上面写的是“海上钓鳌客李白”。我们现在的名片上大概包括这些信息: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可能还会有一些业务内容。海上钓鳌客算什么呢?原来李白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钓鳌客是龙伯国的巨人,曾“一钓而连六鳌”,就是一竿子钓走六只驮着神山的巨鳌。李白自比海上钓鳌客,是一种自信。可是李白这次吹大了,在抬高自己的时候也压低了别人,所以惹得宰相很不高兴。不过这也正说明李白不屑常规科举途径,渴望迅速成功的心理。

2、不敢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曾在1996年第1期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李白为何不赴科举考论》,作者是熊笃先生。他认为,李白不屑参加科举是公开的表象,其实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敢参加考试,这才是他的难言之隐。李白不敢参加科举考试是因为他的家世和籍贯不符合考试的规定。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不能证明自已籍贯和身份的考生,是不能参加考试的。而李白不仅没有户籍证明,家族里有人还有前科:曾因犯罪被流放过。另外家族还有经商的嫌疑,这些都是唐代科举考试所不允许的。这些事情本来是不为人知的,但一旦参加科举考试就全露馅了,因此,李白不敢参加科举考试。

3、不 能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刊登了郎宝如先生的文章《“李白不屑科举说”考辨》。作者认为,李白那说不清、道不明、扑朔迷离的家世,阻断了他通过科举考试进人仕途的道路。作者还根据范传正的《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认为,李白无法提供足以证明他非工商之家的谱牒户籍等材料以备户部检查,而户部也不可能存有李白家族的原始档案材料,所以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不敢”和“不能”这两种说法,只是侧重点略有差别而已,前者是因为担心因参加科考泄露了家族曾经不光彩的历史,后者是因为不光彩的历史,造成了缺少考试所需要的档案材料。仔细想来,“不敢”和“不能”这两种说法实质是一样的: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都是因为李白特有的尴尬身份造成的。而李白身份的尴尬之处,也正是当时科举考试中一再强调之处,是户部严格检查的方面。

——节选自《隋唐科场风云》,作者王士祥,题目为编者所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