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产人眼里的中国“文化村”

  “良渚”对于2000年的万科是朦胧的、理想主义的——就像良渚本身之于中华文明;而2018年的“眉

“良渚”对于2000年的万科是朦胧的、理想主义的——就像良渚本身之于中华文明;而2018年的“眉州”,是万科的成熟期,是外部必然趋势和使命。

1

“文化村”

当我们说到“文化”,往往会理解为“文人”掌握的那些来自过去可变成娱乐故事的东西。其实,“文化”是所有文明的核心,它的真实涵义是:应对环境的整套生存策略。

文化的有效性,也就是应对环境的生存策略有效性。一旦失效,被无情的抛弃和删除。埃及拥有世界上最早发的璀璨文明,但他们旧时的文化已然失效,没有人再采用这种生存策略,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也是差不多的命运。

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的原生文明是中华文明。这能让我们产生文化自信吗?“原生”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人的智人祖先走出非洲翻山越岭来到东亚,从渔猎采摘孕育出农耕定居文明,延绵不断、一脉相承。农耕文明,以养活人和吃上饭为基础的生存形态。土地几乎是最核心的生产资料。人力、畜力和水力是基本生产力。农业劳作对“创新”要素的要求并不高,并不需要天天搞发明创造。

为什么中国人拥有高智商,却没有发展出科学和现代文明呢?这是著名的“李约瑟命题”。

认知科学家研究认为:缺乏“个人自由”、反创新的生存策略、对于人际关系的过分注重——中国人缺乏幂律分布中两个极端的人群。也就是说,“个体自由”作为创造力生发最重要的人文环境条件因素,在农耕文明中并非必要,相反成了生产中不安定的因素而避之不及。

没有自由就没有冒险和试错,没有冒险和试错就没有科学新发现。科学革命让欧洲进入“创造力”爆棚的社会。你家商品做的好、销量大,那我家就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工商业文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中国在宋元以后,由于政治的稳定性和战争烈度的降低,技术上逐渐落后于欧洲。

中国地理环境颇为封闭,与其他原生文明之间路途较远,且有山海相隔。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横断山脉,南面和东面是太平洋,西北是戈壁和沙漠,北面是草原。就这样,不同的自然物候条件导致了不同形态的生存策略(文化),由于地理上的阻隔,东西方相安无事、演化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习性。

直到鸦片战争,中国连续发展的原生文明才遭遇西方强大的近现代工商业文明近乎灭顶之灾的挑战。在连续与西方国家的战争中落败,甚至败给了曾经的学生日本,中华民族自尊和自信落到冰点,民族生存策略(文化)在激进删除(全盘西化-文化革命)和改良(中本西用)路径中争斗和摇摆。这便是我们这一百五十年来多舛的国运。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人不断地思想解放和市场开放,勤勉的、甚至疯狂的学习西方社会,不断普及现代教育,利用历史机遇(加入WTO)和聪明才智,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从而在经济总量上回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重新崛起为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力量。

2

原生文明的益处

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0-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核心地位。

李光耀在1994年曾说:“中国参与世界地位重组的规模,使得世界必须在30或40年的时间内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假装中国不过是另一个大的参与者是不可能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参与者。”

当下的中国,150年前从农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付出了外战内乱等血的代价,经过各种深层策略的竞争和各种价值观之间的摩擦。可以说,我们一只脚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而另一只脚仍然在田间瓦舍。

因为科学,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朦胧的、诗意的、整体感应式的思维方式被逻辑的、祛魅的、还原论的、甚至是机械论的思维方式所取代;慢节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被快速的、极富竞争压力的、刺激的城市生活方式所取代。

再看日本。日本在生活方式上、居住空间上、器物生产制造上,仍然大量保留传统,并运用现代工艺去改良传统。在精神领域中,日本禅、侘寂美学、断舍离极简生活方式等思潮传入西方,并在后物质化生活时代获得了巨大的共鸣,甚至通过影响重要的企业家,创造了世界东西文化的融合——典型的是笃信禅宗的乔布斯和Apple。

追溯美学源头,日本禅源自宋代的中国禅。宋代美学追求平淡天真、凝练拙朴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正是宋代儒释道融合的结果。中国曾经的美学成就,为日本所传承和发扬。作为原生文明,在学习日本的同时,我们定要回到自己的传统中,找到与现代生活契合的要素,挖掘、加工、再创造,完成我们“中国之文艺复兴”。

原生文明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好处?“原生”就是我们面对未来的思想资源、美学资源的“独特性”宝库。我们祖先的生存策略通过语言、文字、思想、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空间场景等具体之物来体现,和次生文明国家不同,中国人可以从源头上重新了解这种传承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汉字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仅仅经过基础教育就能看懂两千年前祖先面临的环境和生存策略。语言文字是生存策略(文化)最核心的传播载体。

为什么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单一语言市场,她就是拜母体原生文化的汉字系统所赐。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是画符的后续成熟阶段,汉字使用者可以“望文生义”,而不依赖语音。在发展的过程中,汉字又完成了形声、会意、指事等抽象高级功能,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体系。

汉字使得我们能轻易看懂孔子老子时代的生存智慧,形成千年社会发展历史观,会更加倾向于以百年和千年为单位来计算其社会的演进,把扩大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3

万科的“文化村”

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才36%;2018年,狂飙到近60%。前者是万科的第一个“文化村”项目“良渚”诞生之年,后者则是时隔18年之后、万科第二个文化村项目“眉州文化村”的启动之时。

5000年前史前生存状态和1000年前宋代生存状态,恰恰是中华原生文明的发蒙期和成熟期的两个切片。这两期不同成熟度的文化遗产,可以隐喻为万科“文化村”的两个节点:“良渚”对于2000年的万科是朦胧的、理想主义的——就像良渚本身之于中华文明;而2018年的“眉州”,是万科的成熟期,是外部必然趋势和使命——正如宋代文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高峰向外输出。这里面似乎有某种暗合。

自2018年万科的战略定位调整为“城乡建设和生活服务商”为始,万科不仅把城市建设好,还要在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压缩的背景下,把乡村的建设置于战略的重心。

中国乡村到底该怎样建?旧有的农耕生存策略已经难以为继,血亲宗族社会也被打破,人口已是明清时期数倍之多、人均耕地面积稀少,城乡二元模式仍未消除……乡村是现有城市的规模外扩和功能延伸,还是另一种城市?

在万科“良渚”文化村,安藤忠雄设计的博物馆是对“诗意”的呼唤,“玉鸟流苏”就是对“原生”的挖掘和舒展,“村民公约”就是对“无语”的反驳… 18年前的万科,“良渚”是一种回答:高知中产离开城区、守护古文明遗址、发展现代商业与文化设施、拥抱自然生态和低密度居住、建立一种亲密的、相互尊重的、乌托邦情怀的自治社区共同体。

那么,18年后的苏轼故里,万科又将提供怎样的答案?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万科周刊)

文章来源:万科周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