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内部反腐需从制度与管理破题

互联网企业反腐近来屡屡登上舆论热榜。南都发布的《互联网反腐风暴》报告显示,仅今年前7个月便有8家互联

互联网企业反腐近来屡屡登上舆论热榜。南都发布的《互联网反腐风暴》报告显示,仅今年前7个月便有8家互联网公司爆出110余起反腐案件,共涉及220余人被开除或移送至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和涉事人数均为2015年的11倍以上。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便有美团、360、小米、暴风集团、滴滴出行、百度共6家企业接连曝光了40余起员工腐败或舞弊案件,与2018年一整年爆出的规模相当。

互联网公司交出的反腐答卷,让很多人为之震惊。暴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行贿被公安机关拘留,而百度一名实习生因违规外传业务数据被辞退。贪腐者有企业高管,但也可能出现在非核心部门,有的贪腐者甚至只是普通员工。互联网企业内部腐败的门槛似乎很低,当然这并不等同于任何员工皆有贪腐的空间。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反腐案件涉及的人员岗位中,销售、渠道、市场、运营以及商务拓展/BD等为高发区。其中,涉及销售岗位的互联网企业反腐案中,百度销售人员占比超过一半,而在互联网公司公开披露的11例商务拓展/BD岗位腐败案中,美团占据了10起。这种腐败结构显然与公司相应的模式有密切关联。百度的营收中,在线搜索平台广告业务占了很大一部分,美团的业务则主要依赖拓展商户,两家企业虽然都有其他大量的支持部门,但真正直接为公司赚钱的分别就是销售和商户拓展,他们自然也是最有机会贪腐的群体。

这显然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腐败发生逻辑有出入。过去企业腐败虽也时常发生,但腐败的前提通常是要获得某种权力,一般不太可能发生在普通员工身上。而互联网企业内部的腐败就不是简单的“以权谋私”,无论是百度的销售人员还是美团的商务拓展,抑或是天猫的运营“小二”,他们可能只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却依靠手中握有公司重要的资源、数据,借助公司的平台和渠道便利,继而获得腐败的资本。

此次报告提及的企业,多数是某个领域中的佼佼者,百度的在线搜索、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美团的外卖,这些企业在垂直领域建立起相应优势,并且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巨大的平台。这类企业一方面有着规模扩张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激活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诉求之下,企业结构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线条分明,老板更不可能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相反必须充分授权,这种扁平的管理结构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力,但客观地说,也为内部寻租提供了便利。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多次表示,唯一能阻挡公司前进的就是内部腐败。这样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相反可能是很多大企业管理者的切身体会。此次报告提及如此惊人的腐败数据,一方面反映互联网公司腐败现象高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某种风向,即中国互联网行业逐渐进入严苛的反腐。但是否抓了几个人就大功告成?对于员工来说,企业强化反腐的确能形成一定的震慑,问题在于,和传统权力部门的反腐一样,企业内部腐败也有相应土壤,反腐之所以发生,归根结底出在管理环节上。反腐之外,如何弥补管理方面的漏洞,既维持企业活力,同时又规范内部管理,这无疑是摆在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所以,关注互联网公司反腐,更应该聚焦企业治理接下来会呈现何种新的变化。腐败其实只是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极端形态,互联网企业规模壮大以后,还会出现各种大企业病,工作效率低下、养懒汉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优化管理。当下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反腐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企业要保持甚至提升竞争力,可能更应该注重挖掘管理方面的潜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