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要制度创新搞突破!五个担子变三个担子非创新

南都讯 昨日,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大湾区办”)指导下,南方报业传媒集

南都讯 昨日,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大湾区办”)指导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广州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 开放引领”的2019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各个领域的产学研专业人士一起就大湾区建设如何稳步推进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

论坛上,在出席的省领导致辞之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南方经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世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先后作主旨发言,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问题。

此外,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龚永德,前海香港商会会长、施文律师行主管合伙人林新强,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袁玉宇围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担当”主题开展圆桌讨论,从企业家的角度讨论如何在产业层面提高大湾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在论坛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表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推动者,媒体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议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发挥旗下报、刊、网、端、微、屏、出版等全媒体平台立体传播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果,讲好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大湾区故事。

论坛举行期间,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等为“我们的湾区大文章”南方号新媒体爆款大赛获奖者颁奖。

参加论坛的还有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港澳办、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州海关、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粤港澳三地企业及商协会代表。

湾区高见

刘世锦:

通过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带动城市群发展

在主题演讲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南方经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世锦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为全国提供哪些示范和突破切入,建议大湾区内部可以先试先行,通过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刘世锦作主题演讲。

刘世锦认为,广东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靠的是先行先试、改革开放。目前国内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很多问题是新的,难度有些可能超乎想象,这些坎要过去。广东是一个很好的先行者,可以为其他地方开出一条新路。

刘世锦提出,要实现这样的定位和使命,广东需要做几件事:首先是聚要素和降成本。这一点非常重要,搞制造业成本高了就不行,还要强配套。整个产业配套实际上是广东很重要的优势,美国硅谷搞一个新的创新产品,配套可能解决不了,但是深圳华强北能解决。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有全世界最具有竞争力、最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之一,但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国内的大学教育与基础研究,特别是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现在没有成批地出现。

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是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范围内要加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目前国内的城市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特征就是大都市圈加快发展、城市群加快发展,像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现在都上升为国家战略。都市圈其实就是在原有核心城市的周边,比如50-100公里的范围之内能够建成一大批小镇,也包括一些中小城市。这些城镇可能是几十个,也有可能是上百个。大都市圈建成以后,制造业以后就去这些小城镇里,因此成本更低;而核心城区就发展高端、高附加价值、能够承受高成本的高端服务业。

要形成这种都市圈就一定要让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包括人员、土地、资金。简单来说一方面农民可以进城,另一方面城里人也能够下乡。但现在农民进城还有一些阻力和障碍,同时城里人下乡也不容易,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流转。

霍建国:

五个担子变三个担子

不是制度创新

在演讲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利用制度创新进行改革突破,但也要避免将制度创新和程序性变化混淆在一起——有些东西只是程序简化,五个担子变成三个担子并不是制度创新。真正的制度创新是瞄准真正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藩篱,这是一定要突破的,也是中央鼓励的,一定要大胆闯大胆试。

霍建国作主题演讲。

霍建国还提出,在推动先行先试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关键是操作者把握好重点和节奏,哪一个领域先动,什么时候动、动的幅度多大需要精心设计,最好有制度性的安排。另外,加强制度创新还需要发挥法治的基础作用,全面落实外资法打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能力要跟上。“实际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核心要点就是执法问题,我们很多规章制度都有,但是执行起来就会走样,这样就没有办法保证良好的营商环境。”

王珺:

大湾区建设可以

小切口带动大变局

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在演讲中讨论了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问题——如何通过小切口带动大变局。

王珺表示,自2月份中央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省委省政府最近也出台了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规划纲要怎么落实出台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条件下,怎么样更好实施路线图和任务书,可以从小切口入手。

王珺作主题演讲

王珺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简单入手逐步向复杂演进。像欧盟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由煤钢共同体再到2003年欧元推出,这中间50多年、27个国家就是一场由简到繁的融合过程,从贸易到劳动力、到资本。粤港澳大湾区因为有“一国两制”的基础,而且有过去长期合作的基础,所以肯定不用这么长时间,但可以借鉴欧盟的发展历程。

另外,王珺建议后续的推进可以从增量入手,逐步带动存量调整的渐进式改革。这也是国家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像价格双轨制改革、经济特区都是在一个地方先行先试再推广到其他地方,最后做到以点带面。现有的增量就是新基建,比如说5G商用,无论是港澳地区还是珠三角地区都在面临新一轮信息技术、信息革命的推广,大家都在同一起点,同一起点项目安排上可以按照新标准进行协调,比如说广东准备建9000个新的基站,还有新的港口、机场的协调,特别是道路桥梁的协调,这些方面的协调就是从小切口和增量入手。

王珺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不同行政区域,各行政区之间的协调成本也可以进行分解降低项目推进的难度,同时政策上可以鼓励在顶层设计指导下的地方创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地区和珠三角九个城市各有优势,广州偏重于综合性合作,包括制造、文化、体育赛事等,深圳是科技创新,东莞是制造业合作,珠江西岸是装备制造业和产业链的合作,这些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合作基础和特征,新时期如何围绕着规划纲要在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各个地方、各个城市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一点也是政府部门在选择小切口时需要更多关注的地方,只有调动了更广泛的地方的积极性,才可能有更多的创新空间。

统筹: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见习记者 周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