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和他的标签

周末带孩子去看了《哪吒》,非常好看,孩子看得很开心,看完走出电影院还是笑眯眯的,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

周末带孩子去看了《哪吒》,非常好看,孩子看得很开心,看完走出电影院还是笑眯眯的,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我以前陪孩子看动画电影总是有点不情愿,但是当妈的躲不过啊,在陪娃的各种剧烈运动中,陪电影是最轻松的一款。比起夏天保留节目,陪玩游乐场,我可以毫不犹豫陪看十场电影。这次《哪吒》确实好看,我也蛮喜欢的。画面炫酷,对话有趣,笑点不断。一看就是一群又勤奋又好玩的年轻人的作品。这部电影比绝大多数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棒得多。拍给成年人的电影总是喜欢摆点腔调,秀点情怀,装点深沉,却连好好讲一个故事的能力都没有。《哪吒》的故事讲得很饱满,从头到尾有力气。别说是国产动画片,就是把这些年的国产电影全部打包,《哪吒》都是数得上的好电影。

表扬的话说到这里,接下来说一点题外话。我是一个成年人,既然看了,不能只用儿童的标准评价一部电影,除了好玩好看之外,总归会有些别的想法。我觉得成年人和孩子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哪吒》故事讲得很好,但主题很平庸。这是一个从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的故事。一个活该被雷劈的小坏蛋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变成一个大英雄,一个天生的破坏者变成了拯救者,当他和朋友敖丙一起冲进天雷阵的时候,这种拯救达到最高潮。高潮的一个集中表现是黑压压的百姓对着两位天神一般的孩子跪下去了。哪吒一直在寻求别人的认同,从开始被所有人误解,到这里被所有人跪拜,他完成了善恶的取舍,也证明了自己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据说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热泪满眶,我恰恰觉得这一跪是影片最大的败笔,是创作者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色。

表面看起来哪吒敖丙确实是拯救者,但是只要还记得十分钟以前的情节,就知道这一摊子大事本来就是两位厉害小爷闹出来的,要是没有他们,哪来天打雷劈的世界末日?普通人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日子过得蛮舒坦。这两位小爷一闹腾,日子过不成了,差点全部成为打架的陪葬品。所以这一对好基友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是他们把普通人推到了要死要活的鬼门关,然后再联手把人拉出来。这一推一拉,没有人骂他们,没有人恨他们,反倒一个一个跪了下去,把肇事者当成救世主。

中国百姓历来崇拜猛人,谁厉害就跪拜谁,哪怕这个猛人曾把他们虐得遍体鳞伤,只要稍给一点恩惠又感动得涕泪横流。哪吒敖丙作为极善极恶两颗珠子的代言人,天生就是猛人中的猛人。先是哪吒放火烧村子,再是敖丙发大水想把整个陈塘关活埋,按常理来想,这两项罪状足够普通人恨他们一辈子了。但事实上普通人非但不恨他们,还把他们当成救世主。如果电影是反讽,那倒是很精彩的一笔,可惜不是,我能感觉到主创人员在这一刻内心是激动的。

撇开电影不讲,哪吒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他有一个符号像哈利波特的闪电刀疤一样,任何人都拿不走,那个符号叫“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一百万个故事,一百万个英雄,只有哪吒有这一个标签,否则哪吒就不是哪吒,要说哪吒猛,有比他更猛的,要说哪吒混,有比他更混的。只有这一个标签,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这比“我命由我不由天”要炫酷多少倍?从一个英雄拍到另一个英雄,从一个拯救者拍到另一个拯救者,最后都别跑,都是爹妈的好宝宝,继承爹妈的愿望,光大爹妈的梦想。什么时候拍一个反着来的,我把血肉还给你,我把骨头还给你,你给我的我不要,通通还给你。什么父权君权,什么为国为民,什么拯救天下,去你妈的,小爷我不吃这一套。

当然我这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巨婴时代,哪个导演拍这样的片子大概脑子进水了。炎热的下午说一点风凉话罢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