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情绪,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开端

null

小孩子还不懂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又无法被大人理解时就会突然发脾气。作为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并尝试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保持敏感状态,并且要及时响应。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在饿了或尿布湿了感觉难受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适,这时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弄懂孩子哭声表达的意思,孩子很快就会止住哭泣,并露出满足的神情;但如果家长没有弄懂,或者忙于别的事情无法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往往会越哭越厉害,很难哄住,甚至到最后已经哭不动了,但同时孩子的心灵却也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家长要及时识别并响应孩子的情绪。

null

除了孩子用哭声、表情来表现的情绪外,孩子行为中包含的情绪也需要家长的关注。

尤其是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薄弱时,他们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发脾气、摔东西之类的行为很容易被家长识别出来,然如果孩子只是闷闷不乐地悄悄躲进自己的房间,那么家长就不能很容易地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而且如果孩子的性格偏内向的话,则相对开朗的孩子更不善于变大自己的感情,这就需要家长的更用心的观察。

孩子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家长往往只看到表面的行为,而往往意识不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比如孩子不开心,家长设法哄孩子,刚把玩具递到孩子手里,孩子就立即把玩具摔了,这时多数家长的反应可能就是怒火中烧,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而难以冷静地想想孩子这么做背后的情绪反应。

这就首先要求家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轻易生气,并且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行为反映出的情绪波动。

null

有的时候实在无法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时,不妨问问孩子,让孩子自己来表达。

虽然很多时候只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就可以判断孩子的情绪,比如当TA表情严肃、呼吸沉重时一般是正在生气,当TA悄悄地哭泣时则是在伤心了,当眼睛睁大看东西时可能是好奇或者恐惧。但人类的情绪是复杂的,即使是孩子的情绪也无法用这些简单的模式完全概括,总会有实在无法理解孩子情绪的时候,这是不妨问问孩子,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通过问话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应选择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比如“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告诉妈妈你这会儿的想法”,而不是“你是不是生气了”这类只能让孩子回答是或否的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更有助于孩子准确表达自己情绪。

null

但是开放式的提问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情绪是什么,更无从将其表达出来。由于孩子的经历还很少,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孩子逐步认识各种情绪了,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识别情绪。比如有一些专门针对情绪启蒙的积木或图画书,上面绘有各种表情,家长可以把每种表情所表达的情绪讲给孩子。

之后再逐步让孩子尝试将自己的情绪画出来,因为孩子在语言能力欠缺时,形象思维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了。画情绪时可以按照积木、图画书上的来画,或者也可以教孩子用太阳、乌云、多云之类的天气标识来对应自己的情绪。

家长还应明确的一点是,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没必要在孩子伤心、恐惧、愤怒的时候急着加以制止。对孩子来说,每一种情绪都是必不可少的体验,只有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才能有学习应对它们的机会。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体验丰富多彩的情绪,并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然后采取针对措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