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的摇篮

10年前,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和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国际社会

10年前,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和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国际社会在制止海洋污染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一问题依然非常严重。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正在继续威胁着人们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对海洋设施造成破坏,并且也令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区自然风貌受到侵蚀。

这份报告提到,一次性薄膜塑料袋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应当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或逐渐淘汰。为此,时任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专门向全球各国发出禁止使用一次性薄膜塑料袋的呼吁。报告指出,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袋和聚酯瓶是最为常见的海洋垃圾,这些塑料垃圾慢慢地变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被海洋生物所吞食,其有毒成份在有机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不仅威胁到这些生物本身,也有可能随之进入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

报告还指出,海洋垃圾的泛滥反映出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大痼疾,那就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不善。减少垃圾数量、改善垃圾管理和回收等措施,配合以经济刺激和惩处措施,将有助于大幅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因此,不论政府或个人都应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管理予以更多重视。

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味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我国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我国将这一天确立为“全国海洋宣传日”。

2019年世界海洋日的活动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海洋:最熟悉的‘陌生人’”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将熟悉的海洋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分子到最后出现生物,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在海洋里面完成进化的;全世界的动物有32个门类,其中有23个门类生活在海洋里面;海洋里面的热量和湿气可以调节气候;人类每年从海洋采集6亿多吨蛋白质,占整个人类需求蛋白质的22%;目前为止海洋里面已经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量的45%,随着开采能力和勘探能力的提高,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加。他说:“海洋是森林的摇篮,海洋是气候的调节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伞。”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则以一组详细的经济数据,勾勒中国海洋经济轮廓,凸显海洋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他指出,“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8.3万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近10%;海洋经济增速6.7%,高于同期GDP增速,对国民经济增速贡献近10%;海洋经济解决了3684万涉海人员的就业问题,在中国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涉海人员,涉海人员就业占比近10%”。王宏进一步阐释说,“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一个缩影,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海洋经济也不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保护蔚蓝,守护未来

其实,在人尽皆知的海洋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少有人知的海洋——不断减少的海洋生物,不停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福特斯克金属集团董事长弗利斯特拿起一个他称之为“小怪物”的塑料瓶,狠狠地做出一个扔掉的手势,“这个‘小怪物’持续的时间比钢铁更长,它不会分解为分子结构,只会分解为一种毒物。我们谈到海洋的时候,会发现巨大的机会,但我们也不应该直面巨大的挑战。我们知道,至少有5000万吨的塑料正在毒化海洋,正在分解为微小的有毒颗粒,它正在成为一种毒物”。

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体现在每一位与会嘉宾的发言中。柬埔寨环境部副部长索法莱斯在发言中表示,在过去的20年中,柬埔寨经济增长达到了27%,是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生态和环境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向蓝色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沿海资源,是我们一直非常看重的问题。”

这同样也是印尼的关注点。“印度尼西亚同样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国家之一,比如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既和我们本地相关,更与全球相关。我们应该保护珍贵的海洋资源,我们正与我们的人民一道探寻保护海洋的方式,探索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资源保护体系。”印尼协调海事部副部长伯哈努丁表示。

而在具体做法方面,欧洲投资银行业务机构和实施团队负责人阿莫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有很多创新的海洋经济模式,它们并没有获得资金的支持,为什么呢?”阿莫自问自答道,“因为他们的产品非常复杂、他们的市场非常不明晰、他们的技术开发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我们作为国际投资机构,希望能够承担一些风险,支持那些真正的海洋经济模式创新”。

“40年前我开始做海洋保护工作的时候,大家的兴趣都不大。在心情过于沉重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承认,至少大众对于海洋保护的意识是大大提升了,”多年从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保护国际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彼得·塞利格曼感触颇深,“年轻一代正在改变,利用社交媒体的巨大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推动海洋保护,那些对海洋做错误事情的公司会被认为是猎食者,我们要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征税,我们要始终记住,海洋不是一个商品,海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要生存下来,如果不把海洋当作家庭成员来看待,它就不会健康,而我们的孩子会为此承担后果。”

众所周知,地球上海洋的覆盖面积约为71%,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岸线18000多公里。展望未来,这片蓝色国土是国民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

放眼全球,世界海洋强国无一例外都极其重视国民海洋意识。美国要求所有国民要进行终身海洋教育;澳大利亚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增设了海洋教育的课程;日本把每年7月16日定为“海之日”,民间团体会举行相关活动,让孩子们学习水性、体验海员生活、清扫海岸……

筑梦海洋强国

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在海南三亚举办,包括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总决赛、蓝丝带万人净滩、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展等系列活动。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表示,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程度、综合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保护海洋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不断提高。

以海南为例,近年来,海南推动海岸带专项整治,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打造蓝色海湾,完善海洋环境法规条例,促使全省海洋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94.6%以上。此外,问责106个海岸带违规审批项目,查处围填海案件51件,对2002年至2017年共184宗填海造地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

张占海指出,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陆海统筹,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整体性保护。进一步做好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加快建立以保护地为核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并开展红树林、珊瑚礁等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宣示了我国继续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保护海洋环境更应从自身做起,树立起爱护海洋的理念,积极采用环保的生活方式。(资料来源:新华网、《第一财经》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