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黄家驹和张国荣活在当下

最近坐滴滴偶然听到了久违的《AMANI》,热血瞬间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司机大哥透过内后视镜瞟了我一眼,眼神交汇的刹那我们会心一笑。

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听老歌,他说老歌是用心写出来的,我接着问他喜不喜欢张国荣和梅艳芳,他转过头看了看我,然后迅速回过头去,丢了句:“兄弟,加个微信,这单免费。”

下车的时候他问我:“黄家驹和张国荣活到现在会怎么样?”我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幸好他们没有生在这个年代。”

null

黄家驹(1962年6月10日-1993年6月30日)

null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

null

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艺人更新换代这么久了,我周围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三个人念念不舍呢,这种追崇好像已经深入骨髓,一段旋律或是一个话题就能激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带给人一种久违的宁静感和踏实感。

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连同那个纯真的年代一起刻进了我们心里,我们在回忆他们的同时也是在回忆那个时代。

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的这种情愫不叫追星,可能我们自认为追过星,但其实不是,有谁记得黄家驹小时候住在哪里?有谁记得张国荣的饮食习惯?又有谁记得梅艳芳的手链是戴在左手还是右手?不会有人记得,但是我们记得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神态,他们眼睛里的灵魂,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记得他们展现的艺术。

艺术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沉淀下来就晶莹剔透,浮躁地摇晃就什么也看不见,当然,咖啡和茶叶本就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

时过境迁,再来看看现在的演艺圈,看看现在的媒体平台,看看当代企业的狼性教育和心灵鸡汤,一切都变味了,纷乱的视听就像一个因腐坏变质而发出酸臭的什锦果盘,高贵得让人难以下咽。

物质和精神是两条互不相干的时间轴,没有一荣俱荣,也没有此消彼长,而上帝对人类永远是公平的,也许我们现如今就该吹着空调喝着咖啡,静静地看着面红耳赤的逐利之争和虚情假意的撒娇卖萌。

最后借用家驹的一句歌词结尾:可否正番一口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