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集体转型

易妍君 8月9日,第一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正式发售。此前,货币基金新产品审批已暂停了一年多。 而几天

易妍君

8月9日,第一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正式发售。此前,货币基金新产品审批已暂停了一年多。

而几天前,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了交银天运宝货币基金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的公告,这也是年内首只触发清盘条款的货币基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货币基金的发展已然步入了慢车道,今年二季度,大多数货基的收益率集中在2.2%~2.6%区间内。同时,仅3%的货基实现了收益率增长。收益率普遍下行加之政策收缩,货币基金的规模缩减趋于常态化。一名公募市场人士向记者感叹,“股东现在也开始考核非货的规模和排名了,货基也会继续做,但权益才是重中之重”。

至此,货币基金迎来了银行理财分流货基市场、向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转型等一系列挑战。

收益持续下滑

8月2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交银天运宝货币基金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款。同时,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该基金将进行基金财产清算,该基金合同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具体来看,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12月29日,在成立之初疑似为机构定制基金,由两大机构“拼单”成立。随后又引入了多个机构投资者,截至今年二季末,两家机构投资者持有该基金67.6%的份额。收益率方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同类排名中,该基金近一年、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排名分别为587/646、623/647。就7日年化收益率而言,二季度以来,该基金的收益率长期在2.0%以下,万份收益在3~5毛区间徘徊。7月4日~7月15日,其收益率一度不足1%,万份收益不到3毛。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雄向记者表示,不排除市场上有一些货币基金是机构拼单组成的,但并不是普遍现象,整体来说还是个人的零售投资者占比较多。单只基金“若只有几家机构投资者拼单,极端情况下确实会可能出现巨额赎回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基收益率普遍处于下行空间,银行理财分流货基市场的趋势愈发凸显。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规模不足2亿元的货币基金共有33只,而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的有5只产品。

一名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预计未来货币基金清盘的现象将逐步增多,呈现常态化特征。主要在于,在流动性新规制约下,部分货币基金投资受限、规模增长困难、合规风险较高,为基金公司贡献收益难以覆盖其运营成本。

实际上,2018年中以来,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较低,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下滑严重。此前最辉煌的阶段,表现较好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普遍在4%以上、甚至超过5%,但2018年下半年,货基7日年化收益纷纷破三。今年以来,多数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在2.5%左右。其中,二季度,货基区间收益率整体下移,大多数货基的收益率集中在2.2%~2.6%区间内。同时,仅3%的货基实现了收益率增长。

与此同时,收益率普遍下行直接影响了货基规模。货币基金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后,迎来了规模持续萎缩的阶段。从全市场的情况来看,2013年之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基金的兴起,带动了全市场货币基金的规模快速增长。2014年5月,货币基金资产总值在开放式基金中的占比超过 50%。高峰时期,即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末,这一比例连续20个月超过60%。直至今年二季末,货币基金规模占比下降至 58%。同时,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二 季度,货币基金规模跌破8万亿,下降至7.7 万亿元。

在金信民兴债基金经理杨杰看来,货币基金规模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第一,货币基金较低的收益率削弱了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第二,货币基金监管趋严,风险准备金要求限制了部分货币基金的规模扩张能力;第三,银行的类货币基金产品投资限制相对宽松,投资收益具备相对优势,对传统货币基金形成一定分流;第四,货币基金不再纳入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统计,基金公司通过货币基金冲规模的动力下降。

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指出,2017年以来,货币基金新规出台,规定同一管理人所管理的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基金,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超过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货币基金规模设定了天花板。

规模“天花板”效应

2016年以来,针对货币基金的监管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监管部门鼓励基金公司大力发展权益类投资,明确了行业规模排名应剔除货币基金规模。

华北某公募人士直言,受到短期资产收益率降低的影响,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于银行现金管理类的产品的收益率而言,很难再有过去的竞争优势,后续货币基金还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他谈到,未来,如果货币政策收紧,将有利于货基收益率的提高,但是受到《流动性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影响,货币基金管理受到的监管要求相对过往更大,收益率也很难再度达到从前的高度。

张婷分析称,从2018年以来,央行一直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利率不断下行,而货币基金主要投资银行间市场,导致货币基金收益大幅下行,从政治局会议的传导信号来看,下半年仍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说明银行间利率大概率仍会维持低位,货币基金收益难以上行,大概率仍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甚至更低。

她谈到,货币基金规模、收益率持续下行,会使得一部分资金从货币基金转战到其他的收益更高的替代产品,比如银行理财、短债基金、债券基金等。

另一方面,对于由货基贡献了大部分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而言,货基收益率下行、规模锐减的压力不言而喻。

张婷认为,目前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因为准备金的限制有了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以货基为主的基金公司需要寻找其他的规模增长点,比如增加短债基金等货币替代产品等。

严雄也表示,若单纯以货币基金来贡献规模和收益,从长期来看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需要多元化基金类别和收益来源。此外,就市场格局方面,他认为,货币基金本身能调整的地方不算多,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类货币基金或者货币基金+的产品出炉,去提高整个收益率水平。

产品创新、转型

另一方面,货币基金的转型探索也在进行中。“资管新规”鼓励货币基金从摊余成本法向市值估值法转型。据了解,今年仍有个别基金公司上报了传统以摊余法计算的传统货币基金,但至今仍未有批复。

今年7月12日,首批6 只符合规定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正式获批。同时,首批净值型货币基金试点仅面向机构投资者。

金信民兴债基金经理杨杰表示,净值型货基不存在估值偏离的问题,降低了投资者“挤兑”风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保本风险,有利于降低行业风险。净值型货币基金主要面临的挑战,一是投资者初期认可度不高,收益波动性略高,存在单日亏损风险;二是银行的类货币基金的竞争分流。

杨杰认为,随着净值型货币基金的逐步普及,传统货币基金分化将加剧,短债基金的市场接受度逐步上升。

张婷也谈到,货币基金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估值法转型,最大的挑战在于投资者的接受度,之前采用摊余成本法,给基金投资者带来货币基金只赚不亏的固有印象,而采取市值估值法,货币基金净值大概率会进行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如果后期净值型货币基金普及,投资者也会不断接受这类产品。”张婷认为。

此外,中金固定收益研究报告分析称,后续来看,货基规模仍面临收缩的压力。一方面,随着货基收益率不断下行,货基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渐走弱。此外相比银行现金类理财产品而言,货基无论是在申赎的便利度还是收益率方面(银行类货基收益率集中在3.4%~3.6%,高出公募货基100bp左右),都无法与之抗衡,此前备受追捧的一些优势已经不在。

“另一方面,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分层的格局还未解决,中小银行和部分非银仍面临流动性压力,由于货基灵活申赎的特点,机构会优先赎回这种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来应急。从历史经验看,机构配置货基往往跟其自身流动性呈正相关,当流动性充裕时,机构对货基的需求会走高,这种需求更多是阶段性配置需求,因此当流动性收紧时,机构就会相应地赎回货基。”该研报指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