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之变

8月5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委员会会议室墙面上的一张《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区位示意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8月5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委员会会议室墙面上的一张《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区位示意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2018年陆港区的区域规划。”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王莎莎介绍,“这已是第四次调整之后的规划了。”

王莎莎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2016年和2017年的陆港区区位示意图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陆港区现在的区域规划面积虽然变小了,但也变得更加精准了。”

王莎莎所说的“精准”,其实是指陆港区区域规划内各要素单位的构成更加合理。

2018年版的陆港区区位示意图显示,乌鲁木齐火车北站片区、西站片区、八钢铁路场站区、三坪中心站、高铁片区等集中连片,已初步形成了面积约67平方公里的港产城联动发展区域。

事实上,示意图的演变对应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发展演变史。

从2008年的乌鲁木齐铁路国际物流园,到2013年提出建设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枢纽基地,再到2015年提出建设乌鲁木齐国际物流中心,直至2016年正式命名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陆港区名字的变化,契合的是乌鲁木齐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脚步。

建设国际化都市,需要有综合性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的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之所以落地乌鲁木齐,就是看中了乌鲁木齐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过程中的国际化进程。“依托乌鲁木齐可以发展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市场。智能终端产业园最终将构筑乌鲁木齐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王立刚说。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就要通连世界。目前,陆港区已开辟线路通达中亚及欧洲18个国家25个城市。货物品种也由最初的日用百货和服装等拓展为机械设备、水暖器材、电子产品及配件等200多个品类。班列数量更是从最初一年仅有55列,发展到2018年的1002列,而2019年1月至7月底,已开行600余列。

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区委常委、陆港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马春雷看来,陆港区集中展现了乌鲁木齐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新服务——打造集铁路运输组织、便利化通关、物流供应链服务等全流程服务。截至今年7月,陆港区已引入知名商贸物流企业90余家,外向型产业落地过百亿元。

国际化大都市是智慧而灵动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

8月5日16时许,新疆电子口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洋和他的团队正调试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智能场站系统。王洋介绍说,这套系统为全国首创,上线后能够有效解决中欧班列与国际货运协会、国际货约系统的电子对接,以及与海关、铁路、跨国铁路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境内外班列运行数据的实时动态显示,可实现中欧班列业务全程电子化。

最近,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乌鲁木齐市的王震云入围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王震云是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退休干部。多年来,她不离不弃照顾并激励脑瘫的儿子。如今,她的儿子出版了30万字的小说《残爱》等作品。

“家家都安定,社会更安宁。我倡议人人都爱护家庭,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8月7日,王震云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乌市先后有1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12人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27人被评为市、区县道德模范。

一座城市,“道德种子”深入人心,城市就会温暖;尊崇道德蔚然成风,城市就会更有力量。

这些年,尤其是2011年乌市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当代雷锋”庄仕华、“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尤佩纪等榜样模范的美德善行不断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精神标识。

从2002年创办化工废液回收处置利用的小工厂,到如今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疆宜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有着企业坚守的信念。

创业初期,该公司董事长韩汶冀就提出做“良心企业”的办厂理念。公司严格依照危废管理条例运营管理,多次得到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表扬,并被评为自治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近年来,乌市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开展社会诚信活动,建立市民诚信档案,打造诚信示范街区,48家企业荣获4A级信用企业,358家企业荣获诚信企业荣誉称号,全社会诚信水平明显提升。

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道德风尚,乌市崇德向善的文明精神厚积薄发。

7月22日,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举办了以“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志愿者签约仪式,24名社会志愿者通过现场讲解、知识问答及才艺展示等内容的考核,正式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服务前来参观的市民。

9岁的小学生韩一灵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讲解员,从去年7月开始,她已经持续开展此项志愿服务100小时。

“我们现仅有9名专业讲解员,志愿者的加入,能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乌市烈士陵园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王金芝说。

做志愿者光荣,已经成为乌市文明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这项道德实践活动中。

近年来,乌市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目前,市、区(县)、管委会(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志愿组织架构初具规模,已形成协会、分会、服务队三级网络,组建5300支志愿服务组织、设置2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80余万名社会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文明践行、扶危助困、善行义举已成为城市道德基因。

“今后,我们会继续通过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等方式,弘扬真善美,构筑起乌鲁木齐‘一城好人’的道德高地。”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宣传工作负责人谭胜表示。

8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雅山片区管委会宝山西路社区山水银座小区,巴哈尔古丽·木合买提推开家中南侧的窗户告诉记者:“正前方山坡上那棵被绿色围栏保护起来的白杨树所处的地方,就是当年我家平房的位置。这棵树是我父亲40年前种在院子里的,过去的棚户区已成为记忆。”

顺着巴哈尔古丽所指的方向看去,雅玛里克山的这片区域位于乌市火车南站的西北角,这里曾经遍布着的平房,是那些年坐火车来乌鲁木齐的外地人最先看到的景象。

40年前,12岁的巴哈尔古丽随父母搬到这片棚户区,一家七口居住在不足60平方米的平房内,只有上水没下水,如厕去露天旱厕。巴哈尔古丽说:“那些年生活条件特别差,夏天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冬天道路很滑,出行困难。”

1986年,巴哈尔古丽结婚后,也在雅玛里克山上有了自己的平房。为了让自己的小家漂亮起来,她开始像父亲那样在房前屋后种树,因为山上土层薄、石砾多,又严重缺水,几乎年年种,却很少有存活的。1996年,沙依巴克区提出“改造雅玛里克山、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的构想,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雅山的绿化并不理想,至2017年,22年累计造林绿化面积仅1.4万亩。

2009年,巴哈尔古丽从小居住的那片平房开始拆迁,2015年拆迁完成后,原址上开始栽种树木。“拆迁时,那棵白杨树和周边活着的老树都被围栏保护起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雅山能种活一棵树真的挺不容易!”巴哈尔古丽说。

不仅把老树保护起来,2017年乌市启动“树上山”项目,累计组织动员群众32万人次,用一年半时间在雅山上完成之前22年种植树木的总量,建成万亩绿地。以此为基础,在雅山建设集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森林公园。

与此同时,雅山周边陆续建成一批低密度的住宅,并在附近增建学校、社区医院、老年活动中心和大量基础设施,打造民生普惠的宜居之地。

2018年,巴哈尔古丽和老邻居玛丽亚木·玉山等10户人家,又一起返回雅山,在山脚下的山水银座小区购买了高层住宅。

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巴哈尔古丽穿过小区后院,在通向雅山山顶的景观大道上散步。父亲栽种的那棵白杨树就在景观大道旁,周围摆放着健身器材,巴哈尔古丽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乐此不疲。

“我在雅山整整居住了40年,亲眼看到雅山的变化,更加不愿意离开这里了。”巴哈尔古丽说,“现在,我家住在新雅山,推开窗户满眼绿色,鸟语花香,在城市森林花园的景观大道上遛个弯,这日子过得真幸福啊。”(傅翔龙 于熙 魏红萍)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