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佳丽地的前世今生

文/桃熟流丹 中国的古都之中,南京可能是跟磨难联系得最多的城市,从上古时代开始,就被各种雄主破坏王气

中国的古都之中,南京可能是跟磨难联系得最多的城市,从上古时代开始,就被各种雄主破坏王气、毁灭城市,近代以来更是经历了南京大屠杀和国运的消歇。但即便如此,南京在历次大劫之后都会破茧化蝶,重新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也许,历劫重生就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性格。

说南京之前,我有必要先厘清下古代的“南京”这个概念。

南京为复都制体系下“位于南方的京城”的意思。

东汉的南京即今南阳,曹植在《汉二祖优劣论》将称南阳为南京。

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757年)十月改成都府为南京,与当时的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并称。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罢南京。历时不到三年。

宋朝南京应天府为今河南商丘,宋初升五代时的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为南京。宋朝的南京地处大运河通济渠(汴河)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应天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宋朝最高学府之一。

辽代契丹政权有五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府)、东京辽阳府(今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合称“五京”,其中南京城规模最大。辽代南京城基本上是沿用唐幽州城,只是重修了城墙。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开封府,定为“南京”,以“南京”开封府作为他南下侵宋的基地。金世宗完颜雍迁都燕京(今北京),开封府仍为南京。金代定都南京开封府18年。

下面就是我这篇名城巡礼中的主角,江苏省会,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以及它的前世今生。

南京的古称很多, 从1冶城、2越城(春秋末期)、3金陵(战国时期)、4秣陵(秦汉)、5石头城(三国)、6建业(三国)、7建邺(西晋)、8临江(西晋)、9江宁(西晋、唐、宋、元、明、清)、10建康(东晋、南朝)、11上元(南朝)、12丹阳(西晋东晋)、13蒋州/扬州(隋)、14归化(唐)、15白下(唐)、16升州(唐、宋)、17集庆(元)、18应天(元末明初)、19南京(明)、20天京(太平天国)等。这么多名字,可谓别称最多的城市了。请让我一一道来。

上古——吴越争衡与埋金泄气

1

南京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生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人被称为南京直立人,距今约35万年,也是中国科学家继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和安徽和县人之后发现的又一直立人化石重要遗存。

五六千年前,刚进入母系氏族不久的南京原始人,创造了北阴阳营文化,在当时他们挖土做陶器外,还普遍养起了猪狗。现在,南京汤山建有南京直立人化石博物馆。

夏商周时期,江苏地区方国林立,著名的有大彭国、徐国和南京所在的吴国。吴国源于虞夏时的“裸国”,因盛行“断发文身,裸以为饰”而得名。后泰伯奔吴于今无锡梅里建“勾吴”国,后阖闾迁都姑苏。

那时的南京还是蛮夷之地,但因地形的关系,开始建立起军事设施,这些军事设施后来就成为了南京早期城邑的雏形。当时,南京西南铜井一带矿产十分丰富,吴王夫差就在南京今朝天宫附近的小山上搞了个金属冶炼所,里面住的都是些军人、工匠。这就是南京第一个名称:冶城,冶城就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雏形。

冶城遗址在今朝天宫附近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藏胆灭了吴国,就让范蠡在今天南京中华门外修了越城,城周“二里八十步”,越城就是南京城池的起点。越城遗址模型在武定门南2处城墙展厅的南唐遗址厅可以见到。

越国衰弱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强大的楚国占领越城。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这也就有了他看中南京有长江天堑的地理位置,又听说城北地下有王气,特意派人埋金镇住,“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从此,南京才有了官方的正式名字,金陵一直就叫到今天。

(楚威王就是熊商,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芈月传》里赵文瑄演的那位。战国时代,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所以从冶城到越城再到金陵,都是为了打仗而存在。可以说南京最先一批居民,是当时的士兵和搞挖矿、铸造的匠人。

战国终于秦,始皇设郡县制。金陵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为了炫耀武力,追捕六国子孙,消灭反对者,曾多次东巡,曾在今秣陵关西南丹阳(今南京市江宁区小丹阳,当时为丹杨县)经过,回途又从江乘渡江北返,于公元前208年来到金陵邑。

望气者夜观天象,查看金陵邑地脉,发现这里有厚厚的天子气,预言五百年后必有王者兴。于是秦始皇下令开凿方山,挖河流以截断王气,这就是后来的秦淮河。同时下令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秣”就是粮秣,粮草。始皇或许认为,这里只配叫“草陵”,不配叫“金陵”吧。

秦亡后,经过两汉三国西晋,金陵归属虽屡有变动,可名称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金陵更属于丹阳郡,(以境内丹阳县而名),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后丹阳郡属扬州,扬州治所在在秣陵城西西州桥与冶城之间。东汉因之。

六朝——虎踞龙盘与衣冠南渡

2

三国时东吴孙权229年四月在武昌称帝,九月,迁都秣陵,又在石头山(今南京市清凉山)金陵邑的基础上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又叫石头城),这是南京第一次作为都城出现在历史中。

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再到后来,流经这里的便不再是长江,而是秦淮河了。

和石头城相关的诗词就太多了,最有名的是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所以,现在来清凉山石头城遗址公园来玩的游客,已经看不出长江拍打石头城的景象,但痕迹尚存。

当时的石头城以山为城,以江为池,控江临淮,险固而势雄,历来有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传说“虎踞龙盘”源于诸葛亮所言“秣陵之地,钟阜(紫金山)龙盘,石城(清凉山、石头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不过,诸葛亮究竟来没来过南京,还得要打个问号。然而“虎踞龙盘”这个成语却成为形容南京的专用词了。

石头城承担了南京防守任务的大头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马炎“王濬楼船下益州”灭吴,把改建业改回为秣陵,并将其西南部划分为临江县。太康二年(281年),丹阳郡郡治宛陵迁至秣陵。改临江县为江宁县,这是南京称为江宁的开始(有史可鉴,南朝梁的地理学家顾野王著有《舆地志》记载: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帝指晋武帝司马炎)。翌年,改秣陵为建邺,“建邺”之名由此开始。

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实在太多了,加上经营不善,搞出个八王之乱,内迁的游牧民族趁势造反,西晋彻底歇伙。为躲避频仍的战乱,北人南迁,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北方世家大族的到来,不但发展了南京,也让南方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南京经历了汉朝时期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以及作为东吴都城的发展,已经很发达了,大量士族都选择留在了南京。南京的人口在南渡后慢慢多了起来,而且变成文人特别多的文化名城。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五马渡江一马化龙的司马睿建武元年(317年)顺理成章的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建都建邺,为避西晋亡国之君晋愍帝司马邺(即羊车衔玉出降,被匈奴刘聪逼着青衣侑酒的那位)讳而改建邺为建康。古诗词中,取建康之名较多,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文化人。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自此以后,宋、齐、梁、陈等等政权相继定都在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了“六朝古都”的美称。建康之名,南朝的宋齐梁陈因之。

随着六代京师设在南京,南京周边以及北方各族的百姓也开始迁往南京附近,南京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成为当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故事,一些遗迹今天还能看到,可以让我们怀想古代南京“六朝金粉地”的辉煌。如桃叶渡、乌衣巷等。

隋唐——毁城浩劫与诗人吊古

3

可惜到了隋唐时期,两朝就都推行了打压金陵的方案。蒋州是南京在隋朝时期的名称,《读史方舆纪要》:隋平陈,郡废,于石头城置蒋州。蒋州的得名源于蒋山。

蒋山乃紫金山东吴时的名称。汉代,紫金山被风水先生说成“王气所钟(汇聚)之处”,于是便有了钟山之名。东吴时,为避孙权祖父孙钟之讳,以东汉末年战死在钟山的秣陵尉蒋子文之姓改名为蒋山。因此留下了石头城作为蒋州的州城,管辖江宁、溧水和当涂3县。

唐朝诗人戴叔伦有《送李长史纵之任常州》诗:

不与名利隔,且为江汉游。

吴山本佳丽,谢客旧淹留。

狭道通陵口,贫家住蒋州。

思归复怨别,寥落讵关秋。

隋灭陈后,南京遭受了自建都以来最大的一次浩劫:摧毁。隋文帝下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六朝时期建康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全部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一扫六朝帝王都城的繁华,以免被人占领继续称帝。南京及其周围地区在此后的300年间,成了“幽径”“古丘”的象征。

毁名城的能手杨坚

唐朝一度取消了蒋州的建制,把金陵的上元县(近江宁区附近)改属润州(今镇江),将金陵居民迁往了江都,当时定居南京的人口最多时才4万左右,跟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直没法比。

唐武德三年(620),杜伏威占领丹阳郡(包含今南京),后以江南地归唐,唐王朝以江宁、溧水二县入置扬州,州治在石头城,唐武德九年(626年),将设在石头城的行政机构州治“扬州”大都督府及州治迁于江北邗州(今扬州江都),金陵先后称为“蒋州”和“杨州”即来源于此。同年改金陵为白下县,移治于白下城,所以白下就成为金陵的别称。

顾炎武有《白下》诗: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唐时南京曾用过丹阳、江宁、归化、白下和上元等名称。唐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为升州。升州此为贬义,升是小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意为弹丸之地。现在南京三山街还有升州路。

隋唐两朝实行抑制金陵的政策,造成隋唐时代的南京地区长期衰落,使得该地区城市建设没有多大发展。最后只剩下六朝遗迹,给隋唐的诗人提供灵感。

唐代中期以后,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前来金陵游历和凭吊,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金陵怀古”诗,其中以崔颢、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等最为有名,反映了当时南京地区的社会风貌。

凤凰台上凤凰台,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就曾经借凤凰台和吴晋宫殿怀古。直到现在南京还沿用着很多与凤凰台相关的地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韦庄也曾借台城抒发感慨,南京仍然把鸡鸣寺外的那段城墙称作台城。

唐朝最终因为安史之乱后开始衰弱。当时大量中原人口被迫向南迁移,这是历史上第二次的“衣冠南渡”。南京成为了重要落脚点,人口再次增多。

宋明——五代复兴与留都重地

4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唐昭宗时,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后授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史称杨吴(又称南吴)。杨行密被誉为“十国第一人”,成功阻击朱温南进的步伐,避免了更大动乱,实现了藩镇到王国的转型,他不仅奠定十国中南吴、南唐,甚至实现了南方割据势力和北方五代政权并存的局面。杨吴也是十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杨行密死后,至第四代杨溥继吴王位后称帝。期间迁都金陵。937年,杨溥禅位于宰相徐知诰。次年,徐知诰自以唐室之后,复姓李,改名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南唐的首都南京称为应天府。在六朝建康都城的基础上,重建被隋文帝夷为平地的金陵城,拓宽了原有的金陵城墙外的“杨吴城壕”护城河,基本奠定了今天南京市区的水系布局,杨吴城壕便是这段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最珍贵遗存。

大规模的扩建和调整,使金陵成为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当年杨吴城壕是绕金陵城一周的,而如今它处都已消失,只留下了一段东界,其南起点就是今天的东水关,在这里杨吴城壕与秦淮河交汇。意义非常重大。

当时的南唐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南唐初期实行的保境安民的政策,在国内兴利除弊,奖励农桑,使得国力较为强盛。这一时期的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朝灭南唐。后随着北宋的不断战败,金国不断往南边打,宋朝的中原士族就不断地往南边跑,开始了第三次的“衣冠南渡”,北宋亡国后,当时的南京作为南宋的行都。最初南宋选择建都建康府,后来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迁都临安(今杭州)。但还是有大批的北方士大夫和流民来到南京定居。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南京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

应该说,南京的文化这么深远,和三次衣冠南渡是分不开的。北方不断地打仗,南边相对稳定,再加上大家都偏爱南京的统一,于是北方的士族迁移南京的很多,当时的南京就是古代中国的文青聚集地。

元灭南宋,设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江南及建康府治开省,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这是集庆成为南京又一个别称的原因。现在南京西城墙仍有集庆门。

结束了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南京再一次成为中国的焦点就到了明朝,一个叫朱重八的人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

在之前的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元朝的“集庆”。集庆之战的攻破集庆仅用了十天时间,并随之改集庆为应天,朱元璋称吴王,应天成为南京的又一个别称。但是12年后的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同年就把“应天”改为了“南京”(南京、北京的同时亦称应天、顺天),这是古金陵称为南京的开始。也就是说,“应天”是朱元璋即皇帝位之前改的,当时应该算是元末,勉强算明初。

雄壮的南京明城墙

鸡鸣寺段

明朝永乐十九年正月(1421年),在南京成为明都城53年后,明朝朝廷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由京师改称南京,将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二省一市的范围合称为“南直隶”。

明朝的时候就人口统计已经相当精确,当时创立了“黄册制度”,今天的南京玄武湖里的梁洲湖神庙遗址里,明代黄册库的遗址还在那里,里面展出了部分保存下来的明代黄册。

根据当时的统计,到了洪武26年,应天府(今南京)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70万。(见《明太祖实录·卷140》)。等到明朝迁都北京,大量的匠人、公务员及他们的家人迁往了北京,“户口减过半”(见《客座赘语》),这次人口的损失大概是除了战乱以及抵制政策外,南京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失。

而即便当时的明朝迁都北京,作为明朝两京之一的南京,仍旧保留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办公机构,南京仍旧被重视并且发展,到了万历年间人口就又恢复到了70万。

自此以后,南京的人口基本稳定。即便是后来清朝入关,发生了“扬州十日”这样的惨案,也没怎么影响到南京。并且,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晚近——惨剧见证与国运消歇

5

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将明代南京(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将应天府改称江宁府。

清朝时的南京江宁府,除了是两江经济的中心,还在这里设置了江宁织造府。康熙皇帝六次南下江南,五次下榻在江宁织造府,足以说明他对于南京的重视。江宁织造府所在地位于今天大行宫地铁站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附近。

1842年,南京下关静海寺成为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结束的条约议约地,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地是在静海寺外的长江英军康华丽号军舰上。南京静海寺成为中国打开国门的历史见证。

1853年,发生了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军1月攻克武昌,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谓之“金陵小天堂”。以南京的易守难攻,与清朝缠斗了十年之久。当时太平军进城时,南京的人口“城中男妇几九十万,巡抚杨文定复禁人外徙”(见《金陵通纪》),但被太平军虐死不少,及至天京事变和天京陷落,南京的人口又发生巨大的改变。

1864年曾国荃攻陷天京(今南京),“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其实这中间大部分只是平民百姓,而并非“太平发贼”。

经历了这一大劫的南京,已经千疮百孔,太平天国前南京城最多时人口近百万,可惜到了光绪年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认为南京城需百年方可恢复。

洋务运动中的1865年,李鸿章于此开办金陵制造局,其旧址成为了现在位于中华门外大报恩寺东边的1865街区。街区里面完整保存了当时的建筑和时代氛围,是南京又一个适合怀旧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各省纷纷独立,各地代表移师武汉到南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91天后,被迫卸任让位袁世凯。直到1927年这里又成为全国行政中心。

可惜,恢复了不到百年,1937年的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根据日军的档案显示,南京大屠杀前后两个半月内,南京地区人口从113万减少到34.5万,减少了78.5万。其中,被屠杀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之后,除了部分当年逃难的南京人返回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地人来到南京,这其中主要是来自安徽、河南以及苏北的民众。49年以后,通过人口第一次普查,我们看到南京的人口很快恢复,达到了241万人。这些人,基本就是现在南京人的祖辈。

南京经历了三次“衣冠南渡”、“六代京师”、明清时期的江南重镇发展,奠定了她的文化内核以及地位,历经磨难后仍旧包容接纳着四方来客。

南京人的包容精神,全国闻名。而她的包容性精神,是经历了历史上数次的大变迁造就的。而且数次迁移而来的北方士族,在南京本身的江东文化基础上,带来了北方文化和豪爽的性格,这大概也是南京人如此豁达的原因。

概览十朝都会的南京这座城,似乎命运多舛,我们先来细数一下在曾经的帝王之宅南京建都后,而难逃短命厄运的那些朝代:

东吴定都南京59年,被西晋灭掉。接下来的的朝代也几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后迁都北京而存在近276年外,其他8个,最长的是东晋王朝,存104年,南朝宋:60年,南朝齐24年,南朝梁56年, 南朝陈33年,南唐:39年,太平天国:12年,而之后的国民政府,于公元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就任总统,22年后最终失败。

可以看出除了朱元璋在位的31年时间里,各个王朝并未号令天下,无非偏安一隅,最终倾覆,留下段段悲歌,让人悲叹。网上也有称南京为悲情之城,从这点来看,也不无道理。

从南京的一个个别称的变化来看,城头变幻大王旗,王朝的兴废、帝王的更迭,是南京咏叹不尽的题材。南京就这样一次次成为都城,又一次次成为弃都。如今除了历史,也只有南京的京字,还提醒着人们它昔日的荣耀。

南京的印记

6

我觉得最能代表南京的象征和文化印记首选总统府。理由:从明朝的汉王府到清朝两江总督府再到太平天国天王府再到民国总统府,这里浓缩了太多的历史风云瞬间。

第二,夫子庙和秦淮河景区。理由:这里秦淮河只指东水关至西水关的穿城而过的十里秦淮。此处有秦淮河、桃叶渡、李香君的媚香楼、王谢故居乌衣巷、中华门和老门东等十几处景点。来南京的必到之处。

第三,中山陵及中山路。理由:1925年,孙中山去世,按照遗愿,遗体从北京由津浦铁路到下关江对面的浦口火车站(当时江面上没有大桥),通过轮船到中山码头,经码头到鼓楼(中山北路)再到新街口(中山路)再到紫金山的陵墓(中山东路)。这已经成为南京的招牌了。

第四,南京城墙。理由: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中国明清城墙”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第五,玄武湖公园。理由: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它承载了太多的南京历史。单说两次消失。一是隋灭陈后,建康被夷为平地。玄武湖消失了200年,二是宋神宗时王安石为江宁府尹,为解决年荒,“废湖还田”,玄武湖几乎消失。现在的面积比原先小多了。里面五洲(环洲樱洲翠洲梁洲和菱洲)景点众多,位于南京火车站南广场边,很方便,值得一玩。

第六,石头城和清凉山。理由:也叫“鬼脸城”,以“石城怀古”为主题,将石头城的悠久历史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将古代战场与现代国防教育融为一体,以南京明城墙为轴线,体现历史文化古都的特色。

至于南京名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名臣、名僧、名师、哪怕名妓等就太多了。不再赘述。还有美食,最地道的数秦淮小吃、鸭血粉丝汤和旺鸡蛋等,因人口味各异,不好置评,还是来亲自尝尝吧。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