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的颜色

枸杞岛上登高东望大海(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喜欢看海,我也喜欢看海,他看到的是大海的苍茫和人世的无常,我看到的是小岛的美丽和蔚蓝的希望。

沿着浙江东部海岸线从南至北走,多次登上小岛高处东望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画面壮观地在眼前铺展,大海的辽阔总能衬出人的渺小,迎着海风,吹乱发丝的那刻,过滤了平日里纷扰的杂思,变得通透和包容。

点开浙江的版图,在6400多公里的海岸线附近,散布着3000多个小岛。有的小岛有多小?要在地图上点击鼠标不断放大,才能找准它的位置。

记者采访第一任引航员(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调研时每到一处,当地人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刚开始我也只是当作是茶余饭后的闲聊,后来却主动拉着别人打听,边讲述边打开笔记本,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这些故事恰是小岛上最生动的选题,沾染着“海腥味”和“鲜甜味”,在海水中浮隐浮现,等着我们把它捞上来,挠得人心痒痒。

搜集故事中,我发现自己曾经对小岛的认知如此单薄,小岛只是蓝色吗?并不是,大海的蔚蓝调制出了丰富的色彩。小岛不“小”,它开阔、厚重,在小岛的正式采访中,我找到了小岛上属于它们的底色。

枸杞岛放眼望去白色的海上牧场(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7月初,从舟山沈家门码头坐船前往嵊泗枸杞岛进行采访,三个半小时伴着风雨的航行,让我晕得胃部上下翻滚,但一路上从近海到远海不同程度的蓝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最后抵达终点,感慨到“值得!船没有白晕啊。”枸杞岛的蔚蓝,是所有人对大海的向往,也是最治愈的颜色。

我喜欢的是另一种颜色,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海风黑”。采访中,守了33年鸟岛的王忠德、在海域港口引领外轮的引航员谢广伟、枸杞岛经营着“海上牧场”的金友定、环舟山群岛做海洋环保公益的何力……这些人长期吹着海风,皮肤黝黑发亮。看到王忠德20多年前的老照片,除了头发黑些多些,没有多大差别,这样的肤色倒成了他保持年轻的秘诀。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人的精神气,他们大气、果敢、坚守,秉承着大海特质。“海风黑”是他们经历过“狂风暴雨”的印记,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海边人的韧性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嵊山岛上满目的绿(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小岛上的“海草绿”也难以让人忘记,它是嵊山岛后头湾村爬满老房子的爬山虎,也是三门县涛头村的青蟹养殖塘……最动人的“海草绿”是洞头女民兵身上的绿色的迷彩服,我两次走进女子民兵连,看到训练中的女孩子,不禁赞太酷了。采访中,她们脱下迷彩服后,变成了普通的邻家小妹妹,也有女孩间的打闹玩笑。我看到其中一位大着肚子,快要临盆的民兵,我好奇地问她,怎么还待在队里,她特别真诚地看着我说,我喜欢这里,小姐妹都在这儿,想要让肚子里的宝宝也感受连队的气氛。这群海边姑娘弱小身体穿上迷彩训练服的那一刻好像变了身,英姿飒爽,散发着像海草般顽强的生命力。

当然小岛还有其他颜色,比如说海上牧场放眼望去的白色,比如说一江山岛血染历史的红色,比如说舟山港码头如云的巨轮上挂着的各国旗帜的彩色……

记者采访枸杞岛经营着“海上牧场”的金友定(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随着采访渐渐的深入,我对每一个采访故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采访中,我也在思考,如何去写人,怎样的表述最能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怎样才能把人物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以小见大。我希望把选题从海水里捞出来,稿子里带着湿漉漉的海鲜味,突显出每个小岛人根植于海洋的精神面貌。

“你好,小岛”选题萌芽时是初春,结束采访已是盛夏。仔细一算,前前后后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在走在浙江海岸线上,但还是觉得时间匆忙,很多小岛的故事还没来得及搜集,很多小岛的颜色也没有探寻。

留下念想,才会再见。下回再来时,或许我会上普陀岛的素斋馆喝一杯养心茶,去花鸟岛看一看荧光海,去东极岛看一看日出的颜色……小岛上的时间,总想慢慢地来,慢慢地品呀!(记者 傅炜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