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三甲启动专项整顿,大批非基中成药被暂停采购!

一份重庆某三甲医院的专项整治方案在网络中热传。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重庆某三级医院公布《关于印发全院基药使用比例达标转型整治方案的通知》明确,对医院非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进行暂停处理,以促进临床优先选用基药。

《通知》指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不低于30%。截至目前,该医院上半年基药采购占比为28.58%,为促进全院基药比例达标,特制订以下整治方案:

整治期间,对非基中成药进行暂停处理,以促进临床优先选用基药;

同通用名、同剂型下,如存在一个基药,一个非基药的情况则暂停非基药;

对国家重点监控目录中的药品每月限量为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销量的70%;

对近两次药事会引进但未进入联合体的基药实施备案采购。

事实上,此番重庆某三甲医院暂停使用非基药目录的中成药,也并非国内首例。业内普遍认为,在医保年底控费的大趋势下,很多医疗机构将会限制中成药在临床上的使用,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逐步改革,未来那些无法证明自身安全有效的药品将会全部退出市场。

null


整顿启动大批非基药品种被暂停采购!

根据此次重庆某三级医院的通知显示,该院暂停了95个非基药产品,加上23个限量70%的品种,同时增加了16个已过药事会准许备案采购品种(未进入重庆市联合体)。

其中,鸦胆子油软胶囊、蟾酥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达立通颗粒、心脑宁胶囊、艾迪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百咳静颗粒、醒脑静注射液(天然麝香)等众多中成药品种。

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家医院被限制70%销售的产品中,除中成药之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奥拉西坦注射液、小牛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免疫调节剂类等化学药物。有分析人士指出,新版基药目录作为基层用药的主要武器,其相关利好政策已经在多地落实,但倘若医疗机构都将把中成药列入暂停销售,无疑大批基药内的中成药在今年下半年将受影响。

今年7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公布。在重庆市卫健委对此通知的政策解读中提到,该市确定的既要配备比例参考了河南、湖北、北京等省市的基药政策,已纳入2019年度市政府对市卫健委的年终考核目标,各级医疗机构的基药配备比例也将完成年度的考核目标。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番专项整顿行动将持续四个月,未来将有一大批中成药的销售将受到影响。更为关键的是,一旦这一政策将扩大至重庆全市,甚至更大范围,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中药行业。

null


合理使用医疗机构不得滥用中成药

事实上,出台医疗机构限用名单,重庆并非首例。

2018年5月,安徽省2018年医保目录出炉。其中,在1481个西药中,有52个限二线用药。而1356个中成药中,有27个限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2019年6月,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发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未中标产品列入限制使用目录的通知》明确,共有蒙脱石散、利血平注射液、头孢呋辛酯等96个产品使用被限,除了临床常用药品,还有很多注射剂、注射液等中成药产品涉及其中。

之所以中成药屡遭被禁,就其原因,是与其频发的不良反应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据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中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约有1.7万余起。

更为关键的是,中成药的滥用似乎也在医疗机构里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动辄过半的回扣驱使下,中成药一直深受临床“厚爱”,也激发了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增速。到2018年,我国仅中成药的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医疗机构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常常在中成药上下刀。中成药在进院、临床使用、药占比考核中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有的医院在备案采购药品目录中明确规定“中药制剂不予受理”,许多医院明确要求医生限制使用中药。

但如何有效地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也成为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业界认为,除了加强对中医理论学习外,未来或将有更多的规范性文件出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