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圣经”:王羲之《十七帖》赏析

点击箭头处 “蓝色字” ,关注水石书法 水石书法(ID:Waterstone_Culture)——传

点击箭头处

提起草书,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怀素或者张旭,或沉醉于《自叙帖》的奇踪变化,神采动荡,或怀想于《古诗四帖》的满纸如云烟缭绕之势。 然而今天我要向诸位书友推荐另一位草书大师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与其行书、楷书一样,特出不群,气象超然,对后世同样影响深远。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此成为了学草书者必临的神贴。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475.11*27cm

那么何为十七帖,接下来让小编为大家做简单的科普,《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 《十七帖》凡27帖,134行,1166字。 唐太宗李世民甚爱此贴,据载: 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 而历代书家与文人对《十七帖》都十分推崇,其中又以朱熹的品评最具代表性。

王羲之《十七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朱熹赞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朱熹的品评一方面恰当地阐释了《十七帖》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又弘扬了一种天然有度的书法传统。它不同于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相反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而自远。而其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王羲之《十七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可以说王羲之的《十七帖》虽为草书,但其从容有度,行气贯通,兼有楷书和行书的质地,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连绵不息,以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王羲之《十七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而在用笔方面《十七帖》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然后一般习草书者往往容易陷入误区,比如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或者说写草书时过于追求狂放,而失去了自由的分寸感,能做到“大开”,却不能做到“大合”,实难得草书之大成境界。

王羲之《十七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另外《十七帖》虽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草书教科书也。 因此学草书者不妨从王羲之《十七帖》临摹开始,感受与领悟,慢慢步入草书之无相法门,那么境界自然也就上去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