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高原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一章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部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从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全面系统阐述,是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行动指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文化创新。当前,中国正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要肩负时代赋予的文化创新使命和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增强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心和底气。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要做好重点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各级各类媒体都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建设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注重抓好重点人群,即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法律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造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吸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要汲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社会主义文艺,要与时代同步伐,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要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要抓住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良好网络秩序。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确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