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两所学校”吗? 听听校长们怎么说

白天在学校,晚上在培训班;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在培训班。对于越来越多的孩子来说,他们实际上是在“两所学校”上学。学生们真的需要“两所学校”吗?不到校外补课,在学校就不能学懂、学好吗?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带着这些疑问,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南昌市多位校长。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程晓杰:超标教育最终未必达标超前教育最后未必在前

null

当前,家长、社会对各类校外辅导班趋之若鹜。总体上看,这是一种从众心理、跟风心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是否需要读辅导班,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选择,因材施策。

家长在选择校外辅导班时,还要克服焦虑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超标教育,最终未必能够达标;超前教育,最后未必真的在前。每个孩子开花的季节不完全一样,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天赋特点也不一样,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就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尊重规律,精耕细作,静待花开,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家长还要明白,不管是校外辅导,还是校内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让孩子又上学校,又上辅导班,过多的辅导一定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同时,我们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延长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就会减少孩子的休息时间,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兴趣,最终也不利于孩子可持续地提高成绩。

我始终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辅机构只能是一个补充,孩子成绩提升的关键还是在学校、在课堂。南大附中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可以说是“多管齐下”,包括狠抓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南昌大学国家级实验室听科技专家讲座,开设名师讲座,组织校外研学,开展各类艺术体育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南昌十九中校长朱毛智:课堂知识都消化不了去校外补课容易“虚胖”

null

家长都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不仅文化课成绩要好,艺术、体育等最好也要会几样,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这边刚上完语数英补习班,那边又赶着上舞蹈、绘画、钢琴等兴趣班。但是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同的,无论是报学科类培训还是报兴趣班,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其次一定要有选择性,不建议什么科目都去补。

我还建议家长降低预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就拿上兴趣班来说,很多家长觉得,培训费花出去了就一定要看到效果,上了钢琴班、舞蹈班等就一定要考到多少级,这就是教育的功利性,过度的压力容易扼杀孩子的兴趣。

理想的教育是轻负担、高质量的,不能是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但现实中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确实非常强烈,因为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最终的录取标准都是分数,成绩在金字塔尖的学生才能真正脱颖而出。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学生不得不拓展学习深度、延长学习时间,于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趋之若鹜。

我希望家长要有定力、不盲从,理性地面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人格,远远比成绩更重要。

现在的确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造成学生必须去校外补课。其实,学校里老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正所谓众口难调,一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能会“吃不饱”,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会“消化不良”,课堂上的内容都听不懂、吸收不了。

我的看法是,如果课堂上好几门学科的知识普遍消化不了,想靠补习来提升成绩,意义不大,即便一两次确实考得更好了,也是“虚胖”,成绩很容易就“打回原形”,这时更应该多花时间在学校把基础打好。当然,如果只是个别学科存在问题,针对性的补一补是可以的。

我们学校也要更加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辅导和关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相对更多的收获感。

豫章中学校长陈平:可以是“零食”不能当“正餐”

null

如今不仅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校外补课,成绩好的学生也在补课,甚至补得更多。我曾经专门做过调查,有成绩最顶尖的学生一个星期补7门课,每天放学后都在校外补课,你想,成绩最好的孩子都在补课,其他孩子呢?在剧场效应下,大家都放松不下来,即便不想补课,但如果成绩总是上不去,在现实的分数面前还是会妥协。

而部分热门民办学校的招生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外补习的风气,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其中推波助澜,在给小孩报培训班的路上,家长们根本停不下来。

经常有家长向我咨询,哪里的培训班好,能不能推荐一下。也有不少家长提意见,说学校老师教得太浅了,老师讲的这些知识已经在校外学过了,要求老师讲多一点、讲深一点。家长们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毕竟我们现在还是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知名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客观地说,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针对性的辅导,对考试是有帮助的,但学生的时间是一个常量,不是变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花的时间多了,自主学习时间肯定就压缩了,而且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还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

校外培训可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但定位应该是“零食”,不应是“正餐”,我希望家长能全方位考虑,如果一定要在校外补课,也不要长时间地大量补课,这样一来学生付出的努力可能会是在学校的几倍,把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搭进去,短期可能会有成果,但从长期来看是否值得?毕竟长期的校外培训很容易磨灭小孩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学习的主阵地依然是在课堂,我们学校也在不断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我们学校的初中部现在正采取小班化教学,争取让每名学生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我们还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面批,这样教学更具有指导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