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记者,中国的英雄

8月13日 我们认识了他 付国豪 在暴徒的野蛮殴打下 他从未屈服 取而代之的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我

8月13日

我们认识了他

付国豪

在暴徒的野蛮殴打下

他从未屈服

取而代之的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我支持香港警察,

你们可以打我了”

视频在这里↓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这句话,铮铮铁骨!

喊出了中国记者的品格!

刚刚,#我们的国豪平安#登上热搜榜

环球网记者跟进了最新的报道:

【@环球网 :#我们的国豪平安# ,感谢所有关心的人!昨天夜里我@胡锡进 与已被送到香港一家医院的环球网记者付国豪通了电话,我先要告诉大家,非常万幸的是,他没有受到很严重的伤害。他已经完全安全了。国豪很朴实,当另一名在医院陪他的同事把手机交给他时,他第一句话就对我说:“非常对不起,给大家添麻烦了。大半夜的,让大家都不能休息。一直说安全第一,但我今天还是出事了。”记者是一种职业,这个行业里的许多人分不清、也不去想这个职业究竟卑微还是伟大,但他们会在珍视自己的职业精神上更多一些自作多情。记者这个职业出现在全世界最没有秩序、最动荡、最荒诞的地方,很多杀人不眨眼的军阀恶棍都给予了记者人身安全的保证。

人民日报评论:付国豪,真汉子!做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有的样子!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表微博声明:

我还要代表报社向付国豪表达诚挚的敬意。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他没有向暴徒屈服。他此次赴港除了报道,没有任何其他任务。他是一名善良、正直的记者,这种善良和正直支持了他面对暴徒时的英勇。

这,是中国的记者

2008年5月17日晚。青川县委宣传部在机关大院倒塌的废墟上,为从各地赶来的记者设立了帐篷发稿中心,此前由于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比起其它灾区被媒体关注晚了三天,被誉为“最后发现的重灾区”。

2000年10月10日,华商报记者邓长泰在渭河决口处采访时落入激流。

2007年8月6日,北京北三环安华桥雨后出现积水,这段北京最繁忙的道路之一的路段一度交通中断,排险人员紧急赶到现场做出排水等应急举措。

2012年12月4日,为了一个好的角度,郭锐经常爬上长春的各种高楼。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3月5日,北京,一名摄影记者躺在地上仰拍人民大会堂外景。

2013年05月0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天漠景区里的一名全副武装的摄影师在风中拍摄。

距离岩浆如此之近拍照十分危险。摄影师Kawika Singson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极大的危险。流入海洋的岩浆量,风向,以及岩浆基床的结实程度等风险都需要考虑。

2013年11月6日,两岁两个月的雌性大熊猫“张想”在四川省雅安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进行放归,记者“全副武装”在现场采访。

女记者巾帼不让须眉,大炮一样可以扛,还可以躺在地上拍摄。

在家人眼中,她日夜颠倒,奔波忙碌。而在朋友眼中,她总是临时爽约,不回信息……

有人说,选择做记者,就选择了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他说,当我走入雷场,贴身拍摄人民军队英雄的扫雷部队,见证生死线上的青春绽放。

他被吹到变形,也依然帅气啊啊啊……是的,当你选择了做记者,就选择了在深夜2点被电话叫醒,第一时间奔赴新闻现场的紧急; 选择了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就踏上最近一班列车出发的愧疚; 选择了逆流而上,在别人逃离的时候走向险境的勇敢。

因为深爱这片土地,他们冒着严寒酷暑上山下乡,记录人民的喜怒哀乐。

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他们登高、溜索、潜入水下。 不管身下是冰冷的白雪,还是随时可能碎裂的冰块,只要能做出更好的报道,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值得。

向下的探索,有时候比想象中更艰难。 距离地面200多米,行程接近一个半小时,巷道里幽深沉闷、煤尘滚滚,他们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脸上也被煤灰覆满……

堆积成山的生活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即便隔着口罩对嗅觉也是极大的刺激。 对此,他们没有退却,勇敢用亲身体验还原真实的现场。

带 着护膝的,可能是英姿飒爽的滑板少年,也可能是长期跪地拍摄的体育记者……

穿着“伪装服”的,可能不是野战队员,而是采访大熊猫野化放归的记者……

他们是镜头的主人,也是镜头里的常客。 一不留神,奔跑的他们也能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

他们是观察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 他们肩负着向真相掘进的使命,每一笔都成了历史的追光、时代的注脚、前行的基石。

这,是真实的力量!

有人说: 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东西南北中哪里都是记者的战场。 在新闻的路上,记者始终在寻找真理,始终坚持追求公平,努力塑造各自的新闻品牌。 记者行走世界,在人世间穿梭,摄影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真实世界,文字记者用笔耕耘人类历史。 记者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敬佩,每一滴泪都是一个个伤心的往事,但是只有记者们不怕苦不怕累,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郑晋鸣 光明日报记者,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郑晋鸣选择把这辈子最宝贵的时光,献给自己笔端的那些好人、榜样。

24年前,他第一个写了孔繁森,

10年前,奔赴汶川灾区,报道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

4年前,在连云港开山岛住了5天,

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王继才!

这一辈子,遗憾很多。

父亲去世时,在两会采访。

第一个孩子在新疆发生意外时,在南沙群岛采访。

第二个孩子,见第一面时,已3岁。

“我不年轻了,但我们的事业永远年轻!”

@孙虎 央视记者

“突如其来的枪声中断了我们的采访”

去摩苏尔、去前线这么多次,

很多危险的时候,很多拍的新闻都没有让他们看见。

想对家里人说,我们这边真的一切都好,

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张建波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记者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

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恐惧。

这里成了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非洲的1001个日夜,

经历过战火洗礼,

与疟疾、黄热等疾病擦肩而过,

能做的就是以笔和相机为武器,

把疫区的最新情况报道出去,

把中国与非洲同心抗击疫情的故事报道出去。

@黄虹 央视九三阅兵直播导演

这一天,

有4万现场观众和5亿电视观众。

这场直播,

由记者黄虹和她的“战友”完成。

九三阅兵,

成为2015年中国人印象最深刻的集体记忆。

“腿肿的不只我一个啊!”

阅兵的主体,

是一支经过严格训练、高度磨合的军队,

必须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

而电视直播团队,

同样也要做到“米秒不差”。

定方案、试信号、架机位、演练……

连续一个多月,她和同事们通宵熬在长安街……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希望继续,记者继续!

探寻真相的脚步,追赶时光的身影,挥洒汗水的青春。

记人,记事,记时代,风雨兼程,笔尖即担当。

他们一起用行动挺起了民族脊梁、中国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