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台湾故事)“娶”了莲雾的台湾果农林庆维

新华社高雄8月14日电(记者石龙洪、何自力)小心翼翼采下莲雾,一个个挑选、称重、分类,再给莲雾穿上防

新华社高雄8月14日电(记者石龙洪、何自力)小心翼翼采下莲雾,一个个挑选、称重、分类,再给莲雾穿上防撞套,包装入箱后等待经销商前来收购。夏日采收季到来,台湾高雄六龟果农林庆维开启忙碌工作模式。40岁仍单身的他种植莲雾已有十年,把时间都献给了这种娇贵的水果,父亲形容他:“娶了莲雾。”

莲雾果实长得像铃铛,果色鲜艳,质脆多汁,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因风味独特并具清凉解渴效果,深受大陆消费者喜爱。

莲雾好看又好吃,不过照顾起来却不简单。据林庆维介绍,这是一种脆弱的热带水果,没有坚硬的果皮保护,皮薄容易脱水、碰伤,且不耐久藏。莲雾对气候也较敏感,若温差过大、雨水过量,容易出现裂果、落果。“莲雾被称为‘林黛玉型’水果。当地有种说法,‘想负债,顾莲雾’。”林庆维笑着说。

莲雾栽培生产几乎全靠人工,耗时耗力。催花前,要对果树实施环状剥皮、断根、盖黑网、施肥等步骤;催花后,又要进行修剪枝条、疏粒、疏果、捻稍、套袋、病虫害防治等作业。

过去,六龟地区年轻人大多外流到都市工作,随着人口不断老化,老人难以负担种植莲雾的繁重工作。十年前,本在台北工作的林庆维决定返乡,接替年老的父亲,扛起照顾家里莲雾的重任。

接手后,林庆维不断努力改进莲雾种植技术,提升果实品质。他研究果树矮化技术,给小树苗加上支撑,轮流盖上黑网让果树“休息”,减少农药使用量,还利用米糠、稻壳、莲雾的碎枝条等材料自制有机肥……

林庆维家现种植1.5公顷黑钻石莲雾,约有300棵果树,果实年产量约1.5吨。“以前莲雾产量较低,经这些年努力,果实产量和品质都大有提高。”看着丰产的莲雾果实,父亲林汶东喜上眉梢。接受记者采访时,林汶东手持的一株莲雾有7个果,每个果的重量均在200克以上,果实各个饱满透亮。

据六龟区农会主任施秀鸳介绍,该地区莲雾栽种面积约600公顷,逾九成果实销往大陆。尤其在产季,每周两次、每次6吨运往大陆。“岛内市场有限,若要维持好价格仰赖出口。莲雾不耐存放,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因而又高度依赖大陆市场。对农民而言,外销可以省去包装、装箱等流程,节省人力和成本,保持稳定价格,提高实际收入。”她说。

“销往大陆是很好的渠道,让农民有更多收成。”听闻大陆同胞喜爱莲雾,林庆维脸上绽放笑容,颇有成就感。

在给果实做分级时,林庆维用手一个个挑,保证没有瑕疵,再称重分类,然后装上防撞套,小心翼翼保持其完整性。“个头大、品质好的才能去大陆,不能让大陆消费者失望。”他说。

莲雾从开花到采收,要经过五个半月的时间,季节交替、天气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果实产生不利影响。“一旦运气不好,遭遇台风等极端天气,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尽管有丰富的莲雾种植经验,但林庆维仍不敢掉以轻心,时刻关注着气象情况,用心照顾好莲雾。

“靠天吃饭,有时候只好听天由命、随遇而安。”林庆维整天忙碌却也很乐观。父亲则期盼他早日找到伴侣,和他一起照顾莲雾。(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