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升级,受害者低龄化

精心设计的连环诈骗,移花接木的组合骗术,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新骗局——花样不断翻新的新情况反映了金融安

精心设计的连环诈骗,移花接木的组合骗术,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新骗局——花样不断翻新的新情况反映了金融安全、金融反欺诈形势依然复杂。

南都金融研究所特别推出《2019金融消费安全报告》,这是一份数据来源广泛的报告,数据采集自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金融行业协会、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以及南方都市报民调中心;这是一份基于海量数据的报告,仅南都民调中心就采集了上千条真实可靠的金融投诉报料;这是一份实践性极强的报告,不仅用数据呈现当前金融安全形势,描绘金融诈骗受害者画像,预判未来金融安全动向,更给金融消费者提供专业有用的金融反欺诈实招。

Part1

非法集资成金融诈骗“重灾区”

所谓金融诈骗,主要是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近年来,金融诈骗犯罪手段花样百出、骗术骗局翻新快,一不小心“天上的馅饼”就会变成“地下的陷阱”。

南都金融研究所调研显示,通过集资、贷款,以及电信网络等形式进行金融诈骗的犯罪活动呈高发趋势。其中,非法集资是金融诈骗的重灾区。在2018年南都民调中心接到的金融类报料中,涉嫌非法集资的投诉占比高达31.44%。

而这一结论也与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披露的数据高度契合。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非法集资案件1万余起,同比上升22%。

除了非法集资外,近两年来,贷款诈骗案件也呈爆发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南都民调中心接到的金融类报料中,与贷款有关的投诉仅次于非法集资类。

Part2

数字化犯罪攀升 黑产骗贷需警惕

随着金融数字化进展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科技与金融业务场景融合不断深化,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趋势明显,给予了网络金融犯罪更多作案空间。其中黑中介、黑产团伙的快速渗透,对金融机构和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其他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NDFRI调研显示,为了达成欺诈目的,黑中介伙同黑产团伙已经构建了一条集用户数据获取、身份信息伪造和包装、欺诈策略制定、技术手段实施等分工的完整产业链。

据了解,黑中介、黑产团伙通过线下小传单、线上的贷款“口子”论坛以及QQ、微信等渠道,寻找有贷款需求的人群;同时,以“帮忙做贷款”、“推荐贷款渠道”等为由,接近防范意识较差的用户。通过来路不明的贷款审核链接,诱导用户完成注册和实名认证,获取用户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信息,甚至生物识别信息。

黑产团伙通过其他非法渠道,将黑中介获取的用户资料完善,编造一个合理的身份。包括伪造征信资料、工作身份、工作记录和定位信息等,甚至为每一个身份配一部手机,伪造虚假的点外卖、打电话等场景,试图以此骗过贷款平台的风控。

在这个产业链中,黑中介往往在白天出动,接近“猎物”,然后把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转售出去,而黑产团伙则完成身份伪造、欺诈和骗贷的后续步骤。

Part3

金融诈骗受害者呈低龄化趋势

什么样的群体更容易受骗?受害者的损失情况如何?根据调研数据,NDFRI梳理了金融理财类诈骗受害者群体画像,让金融消费者和金融从业者更直观地洞察金融诈骗受害者的特征。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网络普及,金融诈骗受害者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从2018年金融理财类诈骗受害者的年龄段分布看,90后受害者占比最高,达到所有受害者总数的37.6%,甚至出现了4.9%的00后受害者,而50岁以上的受害者占比仅25.3%。随着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日渐提升,80、90一代正成为金融电信欺诈的重要目标。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多项数据统计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金融消费中受骗。根据南都民调中心2018年接到的金融类报料数据统计,过去一年收到的报料,有六成来自于男性受害者,仅有四成来自女性受害者。而2018年电信诈骗举报数据统计也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骗。从金融理财类诈骗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76.3%,女性占23.7%。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为12032元,女性为10547元。可见,男性不仅更容易被骗,损失金额也比女性更高。

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2018年金融理财类诈骗举报的数据统计显示,来自广东的受害者最多,遥遥领先其他省份。广东是金融诈骗高发地,最高法数据亦显示广东金融诈骗案件收案量高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互联网金融强省,各种新型经济犯罪大多先在这里出现,并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跨区域等新变化。如此看来,广东打击金融诈骗压力较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