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上学

“妈妈,我想上学。”这句话出自变形记中贫困地区一双双渴求教育的大眼睛?还是身边因为某种原因中断学业的

“妈妈,我想上学。”这句话出自变形记中贫困地区一双双渴求教育的大眼睛?还是身边因为某种原因中断学业的孩子的肺腑之言?

都不是。

当我问身边那些已经当爸当妈的朋友们,听到孩子说出:“妈妈,我想上学”的心理感受是什么,他们说会感到欣慰,因为觉得孩子懂事了,长大了,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了。我能想象,如果对于孩子长期在老师或家长眼中是一个对学习没有动力,每天上学需要三催六请的人,他的父母在听到从孩子主动说出想要上学时产生的那份感动,甚至会热泪盈眶了吧。

其实,这是上周带着孩子与闺蜜们一起聚餐时,在场的五位上小学的小朋友发出的声音。

我当时问:“在座的小天使们,暑假过得开不开心啊,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了,你们想不想上学啊?”

五个小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想!”

本以为想激励激励他们,提醒在暑假尾声时收收心,可是小朋友们的出奇一致的回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竟然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只下意识地问了句:“为什么呢?”

▲假期中的无数任务

毛毛(女,8岁,二年级):“阿姨,你是不知道,我从上学期考完试只等了一周成绩出来,正式放暑假后,每天早上起床时间比平时上课还要早,因为每天下来校外课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妈妈给我报了5个班,数学、英语、舞蹈、游泳……”

轩轩(男,10岁,四年级):“我也是,上学期英语没考好,又单独上了一门强化课,再加上暑假要钢琴考级,几乎每天都是高强度练习。”

询问了一圈后发现,暑假最“轻松”的孩子是我家的娃,他马上该步入小学,我只给他报了一个美术班,每周两次课。在这个小群体中,我家孩子的假期过得显得闲散而特别。

▲“我想上学”

我想,假期的设置本身是为了让孩子休整,对平时规律紧张的学校生活进行适当地调剂,从以紧凑、规律的学校作息为主,转变成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是形式的变化,由单一的学校学习转变成更多的活动内容,比如社交、生活实践、乃至自己独处。

其实这些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在假期表现的放松、或者看起来有些散漫时,也没必要过分焦虑和担忧。打个比方来说,北方的树木普遍生长得高大而雄伟,就是因为气候环境是四季分明的,既有快速生长期,又有蕴藏能量的潜伏期。

而现在假期在很多家长看来只是“可以让孩子增值”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弯道超车,进行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不安。可以想象,在孩子的每个长假,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在他们完成各类课程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由于人类的放松和休息方式不仅仅只有睡眠或者玩乐,各项不同的活动交互进行本身也是一种放松,在孩子身上也完全适用,但这条标准必须通过孩子本人的确认,不能够是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可行。

最后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一个小任务,思考日常与孩子交流内容中,如果除去学习方面的,还有哪些?它们所占比例又会有多高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