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成人版过家家”,刷新了这些高中生的三观

过家家是小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发挥想象力,自己选择生活场景,形成对成人生活最开始的

过家家是小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发挥想象力,自己选择生活场景,形成对成人生活最开始的印象。

我们或多或少都玩过这类游戏,但是你听说过一堂成人版过家家体验课吗?

暑假里,启行国际青年营,在有着“小联合国”之称的常熟UWC,家境优渥的高中生们扮演一家中东难民,为了生存拼尽全力,做着最低级的体力活,变卖手机、手表、鞋子换取食物。

1.三小时成人版过家家

虽然是过家家,但是这里的游戏更严肃。十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扮演一个家庭的各个角色。

地上废旧塑料布的面积是难民真实的生活空间,在16平米的区域内,学生将迎来一场思想与灵魂的冲击。

废旧报纸、面粉浆糊,看似与日常生活毫无关系的东西,却是学生“活下去”的必需品。他们需要用浆糊把废旧报纸做成纸袋,卖给由导师扮演的商人。

学生脸上轻松,看上去只是一场普通的扮演游戏,但是游戏开始后,一切都改变了。

每个家庭需要用纸袋换来的钱购买“食物”,但是纸袋的售价过于低廉,需要的量很大,很多从未做过体力活的学生感到腰酸背痛。

导师也一改往日和蔼的面孔,变得“凶暴”、“冷酷”,看到不合格的纸袋直接撕碎,仍在地上。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努力的结果会一文不值。

有人开始“恳求”导师,有人连忙跑回去,更加拼命地做纸袋。游戏规则规定,要在10分钟内换取足够的报酬,只有这样,学生扮演的一家人才有可能活下去。

10分钟很快就到了,第一轮游戏结束,有的小组完成了目标,换到了食物,有些小组没有完成,不得已只能“变卖”身上的物品:手机、手表,甚至鞋子。

David老师讲述“贫困体验”课程源于真实故事

很快,第二轮开始了,加入了新的状况——家里有成员生病了,做纸袋的人变少,但是开支却变多了——要为生病的人购买药物。

活动大厅变得更加热闹,学生为了“家人”,更频繁地“恳求”导师,更拼命地做纸袋。

几轮活动后,学生心中五味陈杂:疲劳、愤怒、烦躁、沮丧……最多的还是震撼——为了生存,这样的场景在中东某地每天都在上演!

一堂体验课下来,学生们感慨良多:

Kevin:这让我觉得很震惊,在此之前我从来未曾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的贫困人口。

Gavin低下头小声地说:我无法形容我现在的感受。

Bonita:我认为这样日复一日做纸袋真的很累也很乏味。

Vati:这简直就像另一个世界,太苦太累了。

Nancy: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完全被剥夺了感情,没有时间想任何事情,我仿佛失去了尊严。

原来有人的生活如此艰难,原来别人可以轻易撕碎自己的成果,学生的三观被瞬间颠覆。

David Begbie 人道援助和国际组织发展的坚定倡导者

为什么这些家境优渥的高中生要去一所一流国际学校体验难民生活?不仅是因为可以明白生活的差异与艰辛,更重要的是因为贫困体验是成长的催化剂。

2.贫困体验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有义务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曾在自己的采访中提到自己的贫困生活,“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我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我最后成为作家的原因吧。”

莫言先生认为“寒门出英才”,贫穷有时也是成功的催化剂。贫困生活深深影响着先生的作品,也让先生更加珍惜食物,看到他人铺张浪费时会很痛心。

泰国某任总理在女儿结束大学联考后,就把她送到麦当劳打工,希望孩子可以在充满物欲的世界中学会责任感和自立,体会生活的艰辛。

在很多国家,青少年选择假期打工是很普遍的事情。很多人相信,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彻底消除“金钱优越感”,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艰辛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反差感,会让孩子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废旧报纸有时不是垃圾,而是一家人生活的来源。也能体会到,原来眼前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说理一百次,不如体验一次

“杜绝浪费”、“保护资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理一百次,不如体验一次,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学生在亲身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后,会更懂得“珍惜”的道理。在亲手用浆糊把废旧报纸变成纸袋时,会更明白劳动的意义。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启行营地要设计贫困体验课程?因为贫困体验能让孩子学会珍惜、理解、同情,明白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当他们明白这些书本不曾教过的知识后,我相信他们会变得更有担当、更有同理心、更懂得如何为他人谋幸福。

当他们拥有这些品质时,一定会迈向更精彩的人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