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卡尔松 | 形式与内容

《自然与景观》 作者:艾伦·卡尔松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艾伦·卡尔松(加拿大阿尔伯达大

《自然与景观》

作者:艾伦·卡尔松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艾伦·卡尔松(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哲学博士)

翻译 陈李波

在这一背景前提下,我转向八个候选科目中的第一个,我所称之为的“形式”。以此称呼,我意指那些在美学意义上引起人们感情的线条、形状以及色彩的组合,如同某些传统形式主义理论家如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的所称之为的“有意义的形式”。这些形式——“引起人们感情的线条、形状以及色彩的组合”——是审美欣赏的重要维度这一论断,我认为这很难拒绝,景观欣赏也是如此。即便几乎是只关注艺术的贝尔,他也接受着这种可能性:景观也能看做,用他的话来说,“一种纯粹的线条与色彩的组合”;他曾经反问到:“谁不能将景观的这个突然的意象作为纯粹的形式,哪怕在其生命中只有一次?在这一次,不是将其看做原野或者农舍,而是将其感知为纯粹的线条和色彩。”贝尔认为景观可以如同保罗·赛尚(Paul Cezanne)的风景画那般进行观赏。而且就他这点考虑而言,无疑正确,因为我们经常能够在形式上对景观进行欣赏。这不仅是某些风景画类别强加在景观上的欣赏模式,也是那些流行的表现景观不那么精细的宣传品如明信片——注重主体轮廓、强烈的线条还有动人的色彩——强加在景观上的欣赏模式。这些图像使得景观的形式层面的欣赏相对容易起来,尽管很肤浅,但仍不失恰当。因此在适当的景观审美欣赏中,所教授的课程必须包括这些技巧以及与形式相关的知识。

我们承认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形式主义者的其它作法,即坚持形式维度不仅审美欣赏的一个基础维度,而且是审美欣赏的唯一维度。如同大家所熟知的,贝尔和其他一些形式主义者由于断言形式欣赏已穷尽审美欣赏之内涵而臭名昭著。在欣赏中,对形式的考虑到了这一极端地步,乃至对内容的任何考虑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存在许多问题。进而在景观欣赏之中,这些问题便显得至关重要。这些问题就是,在一方面,景观如同桑塔亚那所说的,是无定形的并且必须加以组织才能欣赏;但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形式元素却没有提供一个充足的欣赏资源来组织这样一处景观。这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按照形式自身,景观的形式元素几乎不能确定。确定它们方式所依据是除了它们自身之外的其它事物——特别是内容。举例而言,考虑到任何一处在形式上打动我们的景观,以草木丛生的山景为例,这座山有一个主要山峰和两个次要山峰,试着想象一下:它具有多少形状?一个?三个?还是几百个?它又具有多少线条呢?问题的关键是:为了确定景观中的这些形状和线条,我们必须涉及内容。如果我们说这里有一个主要形状,这部分上是因为,一个主要山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说有三个形状,则因为确定形式的内容是一个主要山峰和两个次要山峰。如果说有几百个,那是因为我们能够将每一个可确认的树木当成特定的一个形状。这些考虑阐明了依据形状、线条以及色彩来对景观形式进行欣赏时,我们必然在本质上涉及景观的内容。简而言之,在景观欣赏中,我们不能在不考虑内容的情形下欣赏其形式。

如果形式欣赏要求我们将内容同时考虑的话,我们便远离纯粹形式主义,重回到我们所建议课程的第一个候选科目。这标明着正确的课程必须同时包括内容与形式。然而所余下的课程的七个候选科目,都非常清晰地具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内容。因此我们的问题又变为:哪些内容与欣赏相关联,如何相关联?考虑形式后面的第一个候选科目,我将其冠名为“常识”。通过这一称呼,我意指我们在对世界概念化时,通常意义上所使用的分级与分类。实际上,纯粹形式主义者如贝尔恰好将这一类知识剔除在审美欣赏之外。如上所述,贝尔要求我们按照形状以及色彩去观赏景观,而不是按照田地和农舍那样去欣赏景观。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我们上述论证正确,那么常识便成为一个为欣赏景观形式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因为至少参照这些概念化所用的常识,我们才能典型地构筑,或用桑塔亚那自己的话来说,组织一处景观。还是以上述山景为例,我们组织景观时涉及到我们的分类方式,如山脉、山峰、树木等这些常识。因此,内容的这种基本类型(即常识),似乎对于任何景观的审美欣赏都是必须的。因此,常识必然是正确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科目,尽管这门欣赏课程的教授中,几乎不需要对其过多处理:因为它正是在我们语言学习和我们社会化中所必须的知识类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