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逆袭!兰州治理大气污染 HOLD住“兰州蓝”

原标题:精准施策 靶向治理大气污染

   好天气又创新纪录“兰州蓝”再增饱和度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截至8月20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9天,同比增加30天,优良天数比例81.5%(剔除沙尘后为85.1%);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87,同比下降7.4%。

把治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我市地处高原盆地,大气污染曾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挥之不去的阴影,曾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个别年份排名全国末尾。大气污染成为危害民生的重大“心肺之患”,并成为外界认识兰州的一张“负名片”,市民要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呼声极高。对此,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人民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全局出发,作出“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一系列部署,把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作为重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的政治工程来抓,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头号整改事项来抓。兰州市委将大气污染防治抬升至全市总体战略考量,紧紧把握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带来的重大宏观政策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消制约因素多、污染难治甚至不可治的顾虑,打消治理污染影响经济发展的顾虑,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采取超常治理措施,运用行政、科学、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整个社会面展示出强烈的家园意识和高度的思想统一,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同追求,防治大气污染全民参与、治污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21项重点工作,把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列入其中,专门成立了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兰州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省四大班子多次组成专题调研组亲临指导工作,省环保厅进行全程指导和全面帮助,使大气污染治理成为高层次的“一把手工程”。在市级层面,实行“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模式,成立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下设五个专项治理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参与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倒排时间、挂图作业,使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层面,按照属地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不论是中央和省属驻兰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和部队,一律纳入治理工作一盘棋的格局之中,无条件服从指挥,全方位配合支持,形成了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赢得了社会各方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协同努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信心,直面这场艰苦的民生攻坚战。

科学规划治污大格局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我市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污染治理把脉会诊,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及行动计划、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一是按照“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确定了详细的年度计划,确保治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二是探索建立治理污染的法规制度体系,2013年以来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11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法律法规。三是在“1+5”规划框架中,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等八大核心治污措施,先后实施了916个重点治污项目。四是坚持“反弹琵琶、冬病夏治”,制定更为严格细致的冬防方案,连续数年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别行动,营造全市行动、全民参与的“冬防氛围”,形成了全年常态抓、冬季重点抓、年年持续抓的工作机制。

防污治污不留死角

在近些年的治污过程中,我市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执法模式,措施上力求硬中加硬,要求上力求严中有严,先后实施了210项重点工业治污项目,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启动实施了100家重点企业出城入园。 

坚持面源污染监管网格化,把顶层谋划的“最先一公里”和具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起来,按照“一格多用”的思路,全面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通过媒体发布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对严重违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 

此外,在治污过程中,我市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开展良好的部门和干部则给予奖励。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全市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善于真抓实干、敢于动真碰硬的良好风气。 

初步实现精准滴灌靶向治污

伴随着我市治污的不断深入,我市治污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实施了技防优先战略,将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作为治污最大的助力,通过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和区域考核提供支撑和依据。一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利用工业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工况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时段监督重点企业排放情况,发现企业违法违规排污行为第一时间得到制止和查处。二是拓展网格监测效用。利用遍布近郊四区所有社区和远郊县区乡镇的561套网格化监测设备,全面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依据。三是开展扬尘智能监控执法。对施工面积4000平方米或施工期7个月以上的土石方施工工地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及PM10监测设施,全方位、定量化监控工地扬尘。四是开展无人机全域巡航。对城区及周边各类工业企业、土方工地和削山造地、“散乱污”企业、低空面源污染、秸秆焚烧等农业源污染,开展全域无死角航拍取证。此外,还通过机动车尾气红外遥感检测,走航雷达监测等,为我市各类污染源进行走航扫描,精确定位污染源,秸秆禁烧远程监控等,为精准治污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杜绝一刀切式管理模式

2016年起,我市逐步推行差别化管控要求,不再实行“一刀切”式管理。在重点工业企业监管方面,对已经实现超低排放治理改造的、排放水平较低、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发电企业,实行污染物排放“双控”要求,即仅控制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对尚未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继续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限总量的“五限”措施,倒逼企业进一步加快治理改造进度,实现更低排放。在工地扬尘管控方面,2017年实行部分差别化管控要求,土方作业工地在全面落实防尘抑尘降尘措施的基础上,原则上可分时段施工;土方作业工地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一票停工制”,即在检查中凡发现土方作业工地有一项未能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即采取高限处罚并责令停工整改,整改落实情况由所在区县复查验收,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施工作业;凡已完成土方作业、仅剩浇筑及室内外装修的施工工地,在全面落实相关防尘抑尘降尘措施的基础上可全天候施工。 

2018年,我市进一步扩大了差别化施工范围,对所有工地,无论是否涉及土方作业,只要能够做到“六个百分之百”抑尘要求的,整个冬防期均可进行施工作业。差别化的管控要求,一方面可极大地调动企业加大扬尘管控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建筑业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在小型工业源方面,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按照时间节点对已核实的“散乱污”企业,本着区别情况分类处置的原则,在整治过程中杜绝不闻不问和一停了之等不作为和滥作为问题的发生,并加强日常巡查,杜绝已取缔“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同时,对194家高排放企业实行冬季限错峰停产措施。 

优良天气成为促进发展的催化剂

我市强力治污所取得的成绩,获得兄弟城市的认同。 

2014年8月,环保部在我市召开包括京津冀在内的14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介绍推广了我市的做法并概括为“兰州经验”,特别强调兰州的做法对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答案,为全国重污染城市治污树立了信心,对全国治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2015年12月,兰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加巴黎世界气候大会,并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2016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活动中,兰州被评为全国“十大幸福城市”之一。 

实践证明,治理污染“治”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凝聚社会共识和民意民心的助推器。一是优良天数显著增加。截至今年8月20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9天,同比增加30天,优良天数比例81.5%(剔除沙尘后为85.1%);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87,同比下降7.4%。截至今年6月30日,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突出的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由2013年的153微克/立方米、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03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降幅分别达到32.68%和38.81%,其中细颗粒物浓度已接近达标。二是群众直接受益。空气质量的改善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2013年至2018年城乡居民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和就医费用持续下降。三是发展环境优化。“好空气”带来了人气、商气和资金,2014年兰州市旅客吞吐量700万人次,2018年已超过100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吞吐率可达千万人以上的重点机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30.1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8.52%,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0.4%。四是民心得到凝聚。广大市民既是治污工作的参与者,也是治污成果的受益者,好的空气质量增强了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许多人由过去一到冬季出去“躲污染”,到现在邀请朋友“游兰州”,以蓝天为概念的兰州马拉松赛已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全民马拉松赛事,每年吸引全世界的长跑爱好者跑兰马,赏蓝天,共享清新空气和美丽蓝天。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国家及省上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我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兰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除了自身一以贯之的不断治理之外,重点将加强氮氧化物和臭氧污染防治力度,进而推动“兰州蓝”保卫战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生态红利。(兰州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