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学者齐聚绥化 共商玉米产业发展大计

东北网8月25日讯(记者陈显春庄园)金秋绥化,高朋满座。8月25日,“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

东北网8月25日讯(记者陈显春庄园)金秋绥化,高朋满座。8月25日,“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在绥化市举行。通过院士、专家与政府、企业、农民进行对话,研究解决玉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方法和路径,讲好玉米故事,推动绥化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话会现场。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玉米是有着几千年种植历史的传统农作物,从最初的主要口粮,到优质饲料,再到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新材料、化工、轻工、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价值极高的工业资源。

绥化对玉米产业发展下了很大功夫,不仅研究的很深,而且实践上也走得很远,从生产到加工、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从品质到品牌,从牵动力到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都有一整套想法。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在致辞中说,各位学界精英和工商界翘楚汇聚一堂,碰撞思想与智慧、分享知识与经验、畅叙友情与心声、共话发展与合作。对于绥化来说,既是一次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层次的重大机遇,也是展示玉米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平台。绥化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高峰值达到300亿斤。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绥化“第一支柱产业”的“领军者”。

绥化市长张子林在主旨演讲《把握产业脉动共赴玉米之约》中说,百年绥化,因农而生、向工而强。1999年山东诸城兴贸的龙凤玉米投产,开创了绥化玉米加工的先河。20年间,绥化经历了加工能力从10万吨到目前近千万吨的沧桑巨变。一批批重量级企业纷至沓来,经历了产品从产业链低端的寥寥几种到如今的上百种,世界玉米产业链的顶端开始有了绥化的身影。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院士以《依托龙江农业资源,建立和延伸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说,玉米深加工就是将玉米籽粒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达到物尽其用、科学应用之目的。玉米是农产品转向工业原料的最大品种。因此说到玉米,除了农业思维,还需要工业思维、商品思维来看玉米。纵向发展,贯穿玉米种植到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过程。从横向发展,围绕玉米贸易供应的政治、经济、农业、工业、军事等领域的供给、科研、产业等,成为主要农业国的国家战略。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研究员石维忱以《创新引领生物发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演讲主题,他说,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生物发酵产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拓展产业链条、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改变了原先产品较单一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多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盈利水平。以创新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和高端化战略,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实现产业新的发展。

对话会上,还举行了绥化鲜食玉米标准发布仪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