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对家庭没有归属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而花在电子产品和虚拟网络世界的时间急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而花在电子产品和虚拟网络世界的时间急剧增多,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只有在吃饭的时候简短聊聊,沟通减少了,隔阂增加了,有的家庭成员感觉不到存在的价值和归属感,心理上逐渐远离了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

一、留守型

同事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出生之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见到父母,多数时候是在手机里看到的。每年同事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她了,相处几天后,与孩子熟悉了,却又要离开了,只有第二年再来看望孩子……

现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群体,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即使父母很爱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爱,反而觉得父母一次次地抛弃了他。长大后,即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情感链接较弱,也无法很亲近,感觉不到归属感,与父母的关系较疏离。

二、多余型

某天,我在公园里,看到带着2个孩子的妈妈,小的还抱在怀里,大的也就5~6岁,路过一个小店,大的想要买水枪玩,妈妈正想拿钱,小的哭闹起来,妈妈赶紧找地方给孩子喂奶,大的留恋地看了看水枪,赶紧跟上妈妈的脚步,还要帮妈妈拿东西,以便妈妈可以照顾小的……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都养育了二孩,两个孩子的年龄差异不大,有了二孩,父母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老大缺少了关注,老大感受不到关爱,认为是二孩抢走了父母,感觉被家庭排外了,因此,才常有老大欺负二孩的事情发生,如果父母没有处理好此事,会让老大认为父母已经不爱他了,可能会放弃与二孩的竞争,游离在家庭的边缘。长大后,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如果妻子和孩子的关系较亲近,也会感到被排挤,进而游离在家庭外。

三、残缺型

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离婚了,男方有了外遇,2个孩子都判给了她,男方只承担赡养费。前段时间,她交了男朋友,男友也是离过婚的人,孩子判给了女方,男友说如果再婚,只能接受我朋友的小女儿(3岁),不能接受我朋友的大儿子(初中),这个儿子在住校,他知道父亲由于要再婚不要他,现在连母亲也要再婚,也不要他了,他存在的价值……

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也逐步增多,孩子缺少了父爱/母爱,也很难融入新的家庭环境。长大后,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家庭。因此,对这些人来说,家庭的概念很模糊,感受不到原生家庭(亲生父母)的爱和关怀,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家庭没有了归属感。

最早与孩子建立情感关系的是母亲,母亲悉心的照顾,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有安全感,有信心去尝试各种挑战。随着父亲的介入,组成了原生家庭,教孩子与人相处、建立关系的模式,这种模式,会终身使用,再遗传到下一代(代际相传)。

如果你对家庭没有归属感,有家也不想回,就要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你的什么需求,在家庭里得不到满足,该怎样弥补这个缺失。多花时间与父母、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改变不良的关系模式,使家庭成员获得存在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杨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咨询师。为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点击“阅读原文”来听华大心理微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