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初心||楞严经从因果和修证上做了定义

(作者:牧猪人何勇)

null

一、佛经如何定义初心

佛在《楞严经》(卷四)说,初心有两项确定不变的含义。

佛“宣示阿难 ,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以下摘引。

“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 ,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 !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 !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二、从哲学上理解初心

《楞严经》初心的两项不变的含义,有两种哲学含义。

佛经从因果关系定义了初心。要“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就“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种豆结豆,种瓜结瓜。以生灭心为本修因,不可能成佛,因为佛不生不灭。要以无生无灭为因地心,才能修证成佛,圆成正果。由是,初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统一,是动机和目的的统一,是目标和方法的统一,是因果关系的统一,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佛说初心是知行合一的修行。佛说“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觉明菩提初心,虽有不生不灭的因地心,但在修行路上,仍需勇猛精进,并要克服重重干扰,放弃有为相,从根本上解除烦恼。世间空无形相,便无结可结,无结无解,入此境界,非知行合一不可。

三、做农业的初心定在哪里?

这些年做农业的人很多,半途而废的也多,原因就是初心不明。做农业来不得盲目,说多了都是泪。做农业,要懂农业;做农业要有爱心,爱农村、爱农民;三农人才的专业和情怀境界,是做农业的初心出发地。不懂农业,没有爱心,就不要去涉足农业了。土里巴吉从2009年研究古法放牧,培育莽山黑豚,最近入驻京东超市,这是十余年坚持的回报,但其中辛酸苦辣只有创业农人自己知道。这样例子,更多的是折戟沉沙。

做农业的目的,也是要认真审视的。自古,说到挣钱,都知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如果想挣快钱,不要投身农业,想获取高额利润也不要做农业了;做农业要有高尚的目的,为乡村振兴,为餐桌安全,为一方村民勤劳致富,有尊严地生活。目的和初心不能统一,那就不是做农业的初心。乡村振兴的政策来了,到乡村创业投资的号召来了,农业和农村是未来长期的重心,那里大有作为。农业技术和爱农村、爱农民的心,是做农业的因地心,知行合一,久久为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null

《楞严经》将因果联系起来说初心,立因地心,修正觉果;决定修成什么果,就要立修正的因地心;立心不对,就修不成果。做农业如此,做工业、做教育,做哪个行业都莫不如此。土里巴吉十年磨一剑,瑶山里的农民,从无到有,培育出莽山黑豚,也能上到京东超市,这就是初心和坚持!初心,是当下的流行词,《楞严经》从出因果讲初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从修证讲初心,具有知行合的实践意义。(文/牧猪人何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