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维护原生态之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维护原生态之美,人类才能获得文明传承之美,才会有山水之美、农村之美、创造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追求之美,才会有风之美、水之美、食之美,从而保持人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最近看樊良树先生的新著《绿水青山新时代》感触良多。樊先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研究,他走访了很多偏僻农村、具有古老历史文化传承的古镇和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野。

在樊先生的著作里,既有对古老生态文明的赞颂,又有对现代人生活的反思,还有对中国未来生态文明的路径思索,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维护原生态之美是人类贴近自然的最佳通道。中国与世界一样,具有美山秀水;中国又与世界不同,中国人口最多、资源最多,农业发展史漫长,落后使得人们急于求成,忘却了对资源的保护。当污水遍地、雾霾充天、荒岭凸显,我们才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时至今日,深受自然报复的人类开始明白,维护原生态之美,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自然给人类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给人类提供自然之美。这些来自于自然的一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维护原生态之灵性需要限制人类的欲望之手。人类要发展,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要向自然索取。气候变暖无疑与人类这种追求欲望之快关系密切。比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混凝土森林耸立的结果。一方面是发展带来的高享受,一方面是欲望背后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灾难。而要想山清水秀,没有遏制人类愿望的真心,没有系统长远的策划,缺少长效到位的监督,我们的家园之美将不复以往。

维护原生态之长期性需要人类有惠及子孙的设想,避免竭泽而渔的发展观。但生活中,不难发现存在着许多寅吃卯粮的现象,还有不少人抱着牟利的心态,恨不得把资源采尽,但这种坑害子孙的做法获取的只是一时的繁荣,带给这个世界的,却是难以弥补的伤痕。

维护原生态需要人人从尊重自然的一切做起。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很高的地位,长期的农业文明,让中国的生态文化自成系统而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如何把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移植到今天的发展视野里,将生态循环经济发挥到极致,不仅是理论研究者思考的话题,也是每一位实践者行动所应遵循的纲领。作为专业人士,可以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做出贡献;作为普通公民,一张纸的再利用、日常垃圾的精细分类,对自然的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呵护,都是对原生态的维护,都或大或小隐藏了对自然之美的贡献。

维护原生态,要求个人言行恢复到自然的境界,遵循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纵观人类每一次决定带来的环境破坏,无一不是违背自然的结果;横比每个国家的发展链条,生态变异会穿越时空的枷锁。所以,维护自然之美,要求决策者、实践者乃至日常凡夫俗子,都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恢复到自然的境界。不要以挑战自然的名义破坏自然,以获得自然赠予的狂喜掠夺自然,而应给自然恢复生机的希望,给自然长期延续的希望。

维护原生态之美,人类才能获得文明传承之美,才会有山水之美、农村之美、创造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追求之美,才会有风之美、水之美、食之美,从而保持人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戴荣里

作者:戴荣里

倾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

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8月下旬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