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记

拥有一个心怡的书房,摆上古朴典雅的书橱,沏上一壶氤氲的香茗,坐在摇摇晃晃的藤椅中,手捧一卷发黄的古籍,徜徉在自由自在的书海里,陶醉于淡淡墨香中。——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家里人的学历都不高。追溯到高祖也不过是落魄的秀才,修身多年没能考中,只在家中后园设一帷帐传授知识,去世后捐了一个七品执事官,也算有了功名。曾祖父没有文化,平凡一生。祖父没有文化,一生靠烧砖谋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坚持要让伯父们、姑姑和父亲上学。大伯父学了师范,毕业后做了教师,二伯父上得卫校,毕业后做了医生,他们两人成了文化人。三伯父、姑姑和父亲的高中是在文革时期上的,姑姑毕业后做了多年民办教师,退休前才给转正,也是有文化的人。三伯父和父亲因为大串联耽误了学业,在家务农,父亲辍学后学木工,成为了一名木匠。

岁月的流逝,让父亲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等我出生后,天天为生计劳碌的父亲对比他的大哥二哥坐办公室的生活,后悔不已,身体瘦弱的他,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自打我懂事起他就天天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能过体面的文化人的生活。

打小我也算就学习认真,刻苦努力。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因为每次考试获得的奖——硬壳夹子(用来夹卷子用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然而步入高中,城里人的花花世界还是扰乱了我的学习生活,再加上高中学业的艰深,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以至1995年第一次高考时,落榜了。

我不甘心,又背起了行囊踏上了复读的道路,一年多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我考上了师专,虽没能考上本科,这也一跃成为了吃公粮的人。父母和家人们都很高兴。

说实话,上师专之前我很少看书,看过最多的也不过是小人书,再就是邻居收废品收回来的书。清清楚楚的记得有一本叫《大千世界》的杂志和一套《上下五千年》的书。这两种书启迪了我最初的读书梦想。父亲一人在外辛苦奔波,母亲还要到村头的砖窑厂背砖,除了生活费之外,稍稍懂事的我怎会再向父母多要一分钱来买书呢。

我真正认真读过的第一本书是高中时从同学手里借来的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那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生活的精神鼓舞了我,我才发现,不仅仅是生活能够指引人前进,书籍也可以鼓舞人奋斗下去。于是我对书有了莫名的崇拜。

到了师专学习中文,我深知没有知识储备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于是不论何时,只要有空我就会到图书馆去看书。书架上一本本制作精美的书籍深深吸引了,摸摸这本想看,翻翻那本要瞧,我一头扎进了书海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丰富的文化营养。也正是这两年来在图书馆里的浸泡才有了我现在的一点点的墨水。

上班后,虽然自己也成了文化人,还要教书育人。但工资低,成家立业都有问题,单位分给一间50平米的小房子,住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安装书橱了。购买书橱的计划只能撂在自己肚子里,又怎敢说给一直抱怨房子小的妻子呢。

转机就出现在我换房之时,我给装修师傅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好边边角角给我做出几个小书橱来。当我把心爱的一直沉放在箱子里的、堆砌在床底下、旮旯里的书籍请进书橱时,我欣慰了,他们也笑了,总算有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即使这些,我还觉得不够,儿子在成长,他需要更多的书籍来补充能量,指导人生。于是,我向妻子学习网购,挑选喜欢的书,把他们摆上我的书架,放进我的脑子。

书橱上的书越来越多,新书一本接着一本的往上摞。多年来对书的渴望没有间断,多年来买书的欲望也未停止。其实这都是对命运的洗涤,也是对人生的感悟。

一本又一本的新书上灰尘蒙了一层又一层。看着一本本的新书,我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可也有说不准的落寞。它们现在属于我了,可我怎么又觉得它们不属于我呢。

我的心里有了说不出的感觉。

作者简介:

新荷一片,原名孔凡河,籍贯曲阜,孔子第七十四代孙,现供职于济宁高新区某学校,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爱好读书写作,经常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写写自己的感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