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独家丨科学家首次对癌症元凶排序:抽烟熬夜等并非主因

大部分癌症主要是因为坏运气,而不是糟糕的生活方式选择或者其他的原因所致。

此账号为大风号风铃计划加盟成员,文章为凤凰网独家版权所有。

撰文/黄绒

你运气不好,所以才得癌症?

癌症病人在最开始得病时总会问“为什么会是我?”

最近,美国两位科学家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论述了“坏运气”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癌症病人目瞪口呆的原因:癌症是坏运气所致。

在接受BBC的采访时,论文作者之一托马塞蒂博士指出:就人们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而言,有三分之二可归因于细胞的随机突变,而人们一般印象中的癌症元凶——遗传和环境因素(比如遗传、抽烟喝酒、熬夜、环境污染等)——的贡献只占三分之一。“这是人们第一次对其进行衡量。”

发表这一惊世言论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克里斯蒂安·托马塞蒂(Cristian Tomasetti)和伯特·福格尔斯泰因(Bert Vogelstein)博士。虽然研究人员早就怀疑偶然性在癌症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次发现其影响居然如此之大,让他们也颇感惊讶。“这绝对出乎我的意料。”

“我觉得,对于普通的癌症患者,这是个好消息,”托马塞蒂博士说。“知道大部分癌症只是运气不好惹的祸,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宽慰和解脱。”

托马塞蒂博士还以车祸风险为例对该研究结果进行了阐释。一般来说,行程越长,发生车祸的几率就越高,但是恶劣天气等环境因素以及车辆故障等都可能令这一基本风险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基因突变的次数越多,患癌几率越大,但生活习惯和基因也有影响。

这项研究成果颠覆了许多人对癌症病因的认知,在海外医学界争议不断。凤凰网风铃计划作者【肿瘤情报局】接下来将带您梳理——外国人是如何看待“癌症与坏运气”。

支持声音:一段美国女人的真实抗癌史

癌症,自打有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癌症成因,至今众说纷纭。排除遗传、环境影响和生活方式之外,仍然有人会“莫名其妙”就得了癌。

比如吸烟会大大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但其他癌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很多患者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才导致癌症降临在自己身上,也想知道自己是否本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癌症的发生。

于是,“运气”也成为了被医学界认真研究的问题。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科学记者乔治·约翰逊2017年在其著作《癌症编年史》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这本书取材自约翰逊的妻子南希的真实抗癌史,她曾因发现大腿有一个肿块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子宫癌,她最终战胜了癌症。

在阐述病变的细胞如何发展为致命癌症时,约翰逊写道,南希的身体患上癌症的潜在风险的确更高,她被查出患病时已经43岁了,却没有生过孩子。女性怀过孕的次数越少,月经就会越频繁。在每个月经周期,雌性激素会引起女性子宫细胞和乳腺细胞的增殖,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复制DNA ,为可能的怀孕做准备。每个月经周期都给可能的DNA 复制错误创造机会,DNA 复制错误就会导致“流氓细胞”的产生。所以说,雌性激素就是已知的人体致癌物之一,由于身体早熟,现代女性的月经周期增多,受到雌性激素影响更多,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种说法,颠覆了此前人们的许多认知。

首先它质疑了生活习惯对避免癌症是不是直观重要。但答案是否定的时候,这让许多癌症患者不再有太多懊悔感,甚至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解脱。很多癌症患者在被确诊之后,除了考虑今后的生活,都在检讨自己过去的生活,怀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才导致噩运降临在自己身上。

有一些人,为了保持健康一直苛求生活细节,托马塞蒂博士写给《纽约时报》的文章解释说,“有些人喜欢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纳入掌控。对他们来说,这项研究结果恐怕就非常可怕了,因为它代表在癌症中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人力无法控制的。而对于持其他态度的人,这实际上是个好消息。当然,我仍然可以继续坚持我所知道的,所有不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好习惯,比如良好的饮食、锻炼身体、避免吸烟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也无需紧张兮兮事无巨细地留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动作,以及我触摸或者食用的任何东西。”

其次,它质疑了癌症是可预防的看法。这项研究证明,就个体而言,很多癌症病例的发生是由随机性的遗传学意外事件导致的,这意味着可能根本无法去展开预防。所以,应对癌症,应该更加重视开发更好的检测手段,以便尽早发现癌症,在初期阶段便用医疗手段治愈它们,而不是开发诸如疫苗之类的东西。

位于曼哈顿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临床遗传学服务主任肯尼思·奥夫特(Kenneth Offit)博士称赞《科学》上这篇文章“对在不同人体组织中观察到的复杂的癌症模式进行了优雅的生物学解释。”

但他同时争论说,就公共卫生而言,癌症的可预防性是另一个概念。他说:“尽管从细胞水平上来说,大多数癌症可能是由于影响DNA复制的随机事件所导致;但在人群水平上,可降低癌症负担的最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仍是戒烟,了解家族病史,以及将体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因此,不应该轻视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性。”

反对声音:不能被忽视的外在因素

关于癌症与坏运气的结论出来后,在癌症研究界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随后有数百篇论文对癌症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人担心,上述结论认为癌症的成因主要是“坏运气”,会削弱人们预防癌症的诸多努力和动力。

美国纽约石溪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表新的论文说,癌症的确是因为干细胞变坏失控而变成癌干细胞,但原因同时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面,内在因素如细胞每一次分裂都有突变风险,外在因素则是吸烟、紫外线辐射或其他因素等。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结果显示,70%~90%的癌症风险都来自外在因素。

负责该项研究的石溪癌症中心主任约瑟夫·汉努恩表示,外在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不能把患癌症归咎于运气差,也就是说,不能一边吸烟,然后说是因为运气不好才患癌症。英国开放大学的一名统计学专家称,该项研究的证据比较可信,它说明了外在因素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最常见的癌症。英国癌症专家艾玛·史密斯博士对BBC表示,尽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像不吸烟、维持健康体重、饮食健康、少饮酒等不能保证不患癌症,但确实可以极大地减少患癌症的风险。

对此,引发热议的托马塞蒂博士又专门出来反驳说,他的研究并不是说癌症纯粹是运气问题,而是想说明突变才是关注方向,此前研究人员一直倾向于强调环境因素在导致人们产生癌症突变方面的作用,“如果我们按照此思路将癌症突变当成敌人,那么,我们所有的敌人都在体外,因此,为了预防癌症,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不让它们进入体内。但最新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二的敌人实际上在我们体内,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弦易辙,才能更好地对付癌症。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癌症的早期检测、治疗以及预防工作”。

无论如如何,以中国实际情况看,良好习惯、清洁环境至少是可以减少癌症发病率的。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平均每分钟7人确诊癌症;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到85岁,一个人的患癌风险为36%。往乐观方面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预防为癌症控制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的长期战略。

延伸:干细胞疗法的期待和忧虑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癌症与坏运气”研究的出发点之一是要解释一种现象——它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人观察到,却从未真正得到科学解释——为什么某些组织比其他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症?

例如,人的一生中,大肠风患癌症的几率为4.8%,,是小肠患癌几率(0.2%)的24倍。现在,他们的解释是,大肠内的干细胞远多于小肠,且它们的分裂也更加频繁,约为一年73次,而小肠干细胞一年只分裂24次。大肠干细胞重组的次数多,自然变异也就多,那么出现癌症的几率就大。在其他的许多组织中,干细胞分裂速率也与癌症风险密切相关。但该分析中并未包含乳腺癌或前列腺癌,因为尚无有关这些组织中干细胞分裂率的足够数据。

这两位研究者在面对各种质疑与争论时,提出了对干细胞疗法的期待和忧虑。

“当人类胚胎干细胞在20年前被发现时,研究人员和公众很快意识到这些细胞为治疗应用提供了诱人的承诺,”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教授蒂姆坎普说。“现在有一种潜在的途径可以在实验室中产生基本上任何人体细胞类型,然后用它来代替受损的细胞,例如糖尿病胰腺β细胞,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心脏等疾病。“

人类干细胞科学已经从几个孤立的实验室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产业,并启动了再生医学的新领域,治疗癌症便是其应用方向之一。但是,如果导致癌症的细胞突变不可控“全靠运气”的话,那么越多使用干细胞修复,是不是也会导致越大的患癌几率呢。在2018年的新闻中,中国也曾有人组团到国外去接受干细胞注射治疗。但从目前看,这项技术仍尚未成熟,干细胞在正常分裂复制时虽然可以产生更多年轻健康的新细胞,一旦在过程中发生错误的表达,可能触发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增值,进而导致癌症。

版权声明:本文仅发布于凤凰网大风号,禁止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