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重用人才当如“北戴河”

近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58名优秀专家人才代表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带着家人,来到美丽的北戴河休假。他们中间既有成果丰硕的院士、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也有平凡岗位的技能工匠、医疗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的礼遇和重视,对人才家人的无限关心,是礼遇重用人才的伟大尝试,为各级党和政府礼遇重用人才做了最好的示范,“北戴河”模式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创优争先的洪流中来,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发展是指标,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简而言之,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科技进步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又需要经济上的投入。这当中,人才是最具活力和革命的因素,因此,礼遇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管好人才也是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北戴河”模式当从教育质量管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需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与其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如说学校好比是生产千千万万人才产品的超大型工厂,各个教室就是车间,而生产工人是关键。产品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

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存在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部分教师师德失范;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应试教育成为常态;教育行政化愈演愈烈,学校教育忽视德育;职业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高校教育的学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等一列教育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一步一个脚印,坚实有力地去逐步解决,而社会也需要耐心的配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功”和“猛火”。

“北戴河”模式当从好的环境干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能够带给人们生命的希冀、丰收的憧憬。人才正如一粒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没有好的成长环境,最终也会泯然众人矣或胎死腹中。我们要给人才充分宽松的成长环境,要时时给予松松土,施施肥,洒洒水,晒晒太阳,才能茁壮成长。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大的视野,宽的心怀,要慧眼识人,要给人才充分的舞台,要用人不疑,要眼睛容得下沙子,要容得下部分人才的“缺点”。也许有的人才水平高,能力强,但说话不一定受人待见,处事不一定会“来事”,领导干部要观人观心处,看事看细节,充分给予人才信任,让人才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北戴河”模式当从福利待遇做起。人不是活在真空里,人是物质世界的人。同理,人才也需要基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按照按劳分配原则,贡献大小理应获得更丰厚的待遇。我们的各级党政部门要从政策上对人才的工资、福利、职位等进行全过程激励。依据岗位价值和业绩表现,合理确定人才待遇。把个人收入与劳动效率挂勾,突出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原则,充分发挥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人才首先是人,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理念,落实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热情关心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从政治待遇、经济收入、硬件环境多方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优秀人才名利双收。

“北戴河”模式当从人才困难解起。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水不流常势,人不保常顺。在人的一生经历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各级党政部门,要关心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人才的家庭困难,要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才的家庭,要关心人才的健康、人才的婚姻、人才的住房、儿女的就业就学难题,担人才之所忧,解人才之所困,以情留人,以心交心强化巩固党管人才、党爱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地将“北戴河”模式移植到各地,树立全社会积极参与礼遇重用关心人才的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贡献力量。(范超)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