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雪漠与王荣起导演、耿秀彦研究员对谈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中国符号的创意美学——作家雪漠与王荣起导演、耿秀彦研究员对谈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null

2019年8月23日上午11点,应北京如学传媒有限公司之邀,国家一级作家雪漠与著名导演王荣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耿秀彦做客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英文简称BIBF),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符号的创意美学”对谈,围绕中国文化的符号表达、文化创意的美学、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等方面展开了交流。本次对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雪漠自传体长篇散文《一个人的西部》责编陈彦瑾女士主持。

中国符号的创意妙用

中国符号,是能够代表中国,并且足够影响世界的意象。它浸润传承了中华古老文明的精髓,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中国字、中国结、“四大发明”、陶瓷、长城、兵马俑、中国功夫、《道德经》、孔子等等,都是为世人所知的中国符号。

王荣起导演是国家一级撰稿、编剧,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总撰稿,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文化创意中心主任。

王荣起导演认为:“我内心是真的喜欢中国符号的,你看五大时装节都大量地选取中国符号,无印良品的爆款中式长条凳、竹梯的灵感也都来自中国。但是,仅仅有符号是不够的,东西方都有大量拙劣之作,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重新编码的过程中构筑艺术品位,有了品位,我们才有和世界对话的资格。”

去年六月,由王荣起总导演带领团队打造的“感知中国”——《国华九韵》中华文化雅集展演,在世界最大的人文交流平台——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意大利著名的罗马安东尼亚姆礼堂精彩上演。在对谈中,王荣起导演说这次的《国华九韵》展演,其整体策划受到《道德经》“有欲观其妙,无欲观其徼”的启发。对这句话,作家雪漠在《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中有精彩解读。徼意为边界,观其缴,启发王导在艺术指导时运用跨界融合的手法。对于《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王导喜爱有加,而雪漠的文学作品,王导认为文笔非常有特性,特别是《一个人的西部》,让他在阅读中体会到一种“平凡中的巨大深刻”,油然而生感动之情。

那么,在运用中国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王荣起导演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文化符号一定要强调个性,在展示文化符号的时候,要有自己独特的角度;第二,一定要有共识,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第三,在符号的层面上,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跨界,也就是科技跟文化的融合。王导说:“在符号上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志向和追求。我个人也喜欢,就像我喜欢雪漠先生的作品一样,这是我的一个很个性化的追求。但是我知道,我要给大众做的时候,要想到大众的共识,我要让更多的人喜欢,更多的人接受,包括外国人。”

文化创意如何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耿秀彦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时期重大课题《文化创意+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

  耿老师就文化创意如何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介绍道:“首先是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沿,了解文化的本质。我们要以传承中国优质文化和先进文化为己任,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以把我国丰富、优质而正确的文化内容,通过我们创造性的想法融入到我们的产品、产业的审美之中,然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把它传播、植入、渗透到世界各地为根本目的。”她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文化是本源,科技是后盾,艺术体验是诉求,创意成果是它的核心价值,美学经济是它的发展原则,对资源的占有少,对环境的污染小,对经济的贡献大。所以说没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积垫,又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认知,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不高,都会很难有好的文化创造力的。

耿老师在她主编的国家“十三五“”时期重大出版规划项目《“文化创意+”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共26本)序言中说:“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文化、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更将是哲学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美学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未来走势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毋庸置疑,未来,提高‘国家内涵与颜值’,文化创意产业责无旁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的研究成果,对原来大家认识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耿老师在对谈中说:“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那么传统产业应该怎么转,怎么升,经济结构怎么调整,一定是文化来发挥引擎作用。刚才雪漠老师和王导都提到,就是跨界融合。那么,怎么去理解跨界融合?我的观点是,文化要跨行业,跨行业,同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从而引领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耿老师又提到“大文化”的概念。她说:“开展‘文化创意+’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首先要以大文化观、大产业观梳理出我国十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以问题为导向,找到问题的症结,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null

 无我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读者,这是非常让我欣慰的。我即便只是一个泥胎,无数的读者的光芒也能把我照得金光闪闪,所以我是被读者照亮的。所以,我非常感恩在座的朋友,以及所有读我作品的朋友。我是为读者写作的。”作家雪漠如是说。

如今,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随着雪漠作品的翻译、出版和发行,雪漠的读者群日益在庞大,涉足的地域也在拓展着,呈现出了一道独有的风景。这时的雪漠,历经二十多年时间“完成”自己之后,正如他在“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再版序言中所说的,从成为雪漠开始享受雪漠了。当然,这里的“享受”,也可以用另一个词来诠释:奉献!其奉献的方式就是写作,而且这种写作又是喷涌式的写作,写作速度非常之快!为什么?“因为首先实现了一种无我,没有自己,没有成见,没有所有的小我,只有一种无我的融入和无我的爱,融入这个世界,融入我所能感知到的人生,表达一种爱,喷涌式的爱。”

也正是这种无我的爱,这种无私的真诚,打动了读者。“读者需要我才写作,这是我的特点。”很多人都知道,雪漠写作的同时,还在培养读者,他和读者一起成长,一起做事,继而影响着世界。他说:“这种培养不仅仅包括中国读者,也包括海外的很多朋友、很多读者,所以只要和我一接触的朋友,必然会被某种东西打动,拥有一种人格的训练,拥有一种无我的爱,拥有一种超越很多标签和符号的某种东西,这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精髓的东西。”

null

 文化传播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感动世界

在全球化文化的语境中,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尤显重要,“走出去、引进来”,这也是目前大家都极为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最近,雪漠新书《堂吉诃德在北美》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雪漠在北美考察期间写的文化游记,同时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输出与传播,以一位作家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梳理和对比,又以灵动的笔法写出了自己独有的思考和展望。北美之行,让雪漠有了一种“睁开了眼睛”的感觉,明白了世界需要什么,也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走,该怎么做。

雪漠在书里说:“一路上,我们都在讨论和寻找传播的多种可能性。因为,走的地方越多,我们就越是确认了一个现实:沿用传统的方式传播,并不适合当下的这个世界,假如不去改变它,不去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子——也可以在复制的基础上开辟——中国文化是很难真正地走向世界,被世界所熟悉和认可的。”那么,如何做?打碎所有的标签。所以,雪漠在对谈中说:“第一脚踩中华大地,第二,不要标签,甚至不要文化标签,重新诠释文化。我们的文化也必须重新诠释,融入时代主流,融入这个时代的话语体系,这时候需要消解自己。”那么,如何融入时代主流?雪漠提出,让文化改变生活方式。

雪漠说:“文化的传播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感动世界,因为你想改变别人的时候是很难改变的。我们自己连儿子都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感动别人。所以,艺术和文化,在未来的传播中,其实是一种熏陶。随着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生命互相接触之后的一种生命气息的交融。”

null

雪漠又说:“世界其实非常需要中国文化的基因融入世界主流文化的基因产生一种新的东西。这种文化符合我们整个时代、符合整个人类,但没有西方和东方的标签。它是一种全新的东西,甚至没有‘文化’这个概念。它只有一种和谐,只有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未来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一种氛围,感受到一种气场,感受到一种感动,感受到一切被化解之后的一种大爱。这种文化出现之后,所有的文化都会在这个大的文化圈中变成一种营养。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大同世界。”(古之草、黄永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