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相辉映,《激荡中国》创新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语态

深度文娱导读: 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而言,如何把一段段观众熟知的历史讲出新意、破除观众对此类纪录片的

深度文娱导读:

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而言,如何把一段段观众熟知的历史讲出新意、破除观众对此类纪录片的审美疲劳,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而近期一部叫《激荡中国》的纪录片就为这个难题提供了新鲜的解题思路。

《激荡中国》由巴九灵、深圳卫视、优酷、第一财经、云集将来联手打造,是一档由知名卫视、新媒体视频平台、专业财经领域KOL和优秀制作机构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以著 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两本著作《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作为参考框架,“激荡”系列的顶级IP再加上吴晓波亲自“操刀”撰稿,可谓是汇集多方专业力量的强强联合之作。

《激荡中国》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祖国献礼的一部作品,它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祖国70年的发展成就做了梳理。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叙事语态上有所创新,通过把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相结合,让观众在了解祖国如何一步步繁荣富强的同时,感受到了个体自身与祖国之间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投身祖国建设的原动力也被充分激发。

在200位时代见证者娓娓道来的讲述中

呈现祖国壮阔的发展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羸弱、百废待兴,通过70年的执着奋斗,现在国家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时代风貌。祖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可对于纪录片制作而言,如何呈现这种壮阔感而不让观众觉得生硬,是一个技术难题。以往此类题材的纪录片往往会采用宏大叙事,可对观众而言不够亲切、代入感较差。

《激荡中国》采用了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相结合的叙事策略,通过祖国70年发展历程中200位亲历者的口述,来呈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心里产生的波澜。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亲历者的感受对观众而言更具亲和力,即使没有亲历过那段历史的观众,也容易被带入到历史情境中。另一方面,既在宏观上把握住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又有细节、情感的铺垫,不会造成“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偏颇,叙事的层次感很好。

在首集《七十年,七代人》中,用“祖国心·前辈”“闯·共和国同龄人”“奔跑·60后”“知识英雄·70后”“我不是小皇帝·80后”“勇敢·90后”等七个段落来呈现从“20后”到“90后”每一代中国人的特质,在每一个段落中用诸如“祖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成功”“恢复高考”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勾勒一个个不同时代的历史版图。

与此同时,相关历史的亲历者娓娓道来的口述,让一段段历史更具象而有温度。对个体的关注让这部作品彰显了人文关怀,也便于和观众进行情感互动。此后的19集中,《激荡中国》一共采访了200位时代亲历者,从他们的口述中感受到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的休戚与共,在人物命运的转折中窥探到时代的变迁,在叙事上这是一次对祖国壮阔发展历程的个体式表达。

以往国内不少纪录片在处理此类题材时,往往容易做成单纯梳理历史的文献纪录片,“只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众多平凡英雄却是失声的”。《激荡中国》把时代发展的落点放在个体身上,用200位时代亲历者的口述,打捞起一段段温情的回忆,构建起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的紧密关系。

用600分钟的纪录影像

探寻中国70年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驶入了稳健的快车道,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被完全扭转,创造了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的发展引来了国外惊叹与好奇的目光,对中华儿女而言,祖国七十年的沧桑巨变是一段承载着光荣与梦想,为民族复兴砥砺前行的光辉历史,可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有一系列的谜题需要揭开:过去的70年,中国发展的自身动力来自何处?哪些革新造就了中国当今的社会生活面貌?《激荡中国》这部纪录片就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为这些谜题找寻答案。

在《关键一招》一集中,讲述了发生在197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的四个故事:清华大学教师柳百成收到了出国留学考试通过的消息,却忐忑不安,因为在此之前国家已经有20年没有往国外派遣留学生了;安徽凤阳小岗村这一年发生旱灾,村民们分明有地却吃不上饭,18户村民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分田契约上按下了手印;年广九的“傻子瓜子”销售火爆开始和国营商店正面竞争;深圳经济特区在不同意见中挂牌成立……

后来柳百成学成回国,在国内开启合金铸造的新领域,并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傻子瓜子”在全国开了多家分店,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安徽凤阳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成了农村改革的起点;深圳现已实现2.4万亿的经济总量,跻身全球城市30强……

《公司元年》一集则聚焦1984年,讲述了刘家四兄弟、张瑞敏、王石、柳传志在一片质疑声中下海经商,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时代悄然变迁,《激荡中国》中呈现的这些个体取得成功的背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正是国家为个人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无数怀揣着美好愿景的个体才得以在时代的浪潮中御风前行。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力,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武汉长江大桥成功修建,从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顺利通车到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为祖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打开国门》《资本破冰》《新生力量》等不同主题中,电子商务、大众创业、便捷支付等社会热点议题也被聚焦探讨,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后是一代代人的创新求变。

《激荡中国》一共20集,每集30分钟,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同侧重点的探讨下,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中国奇迹”的创造得益于每个个体的坚守奋斗,更离不开国家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国家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技术创新则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加速度,二者为祖国社会经济的巨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吴晓波所说:“解析历史,面向未来,从个体的成败中探寻规律,洞察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历史中汲取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启示,这也是《激荡中国》用600分钟的纪录影像进行探寻的初衷。

每个人不只是时代的观潮者

更是时代的踏浪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站在时代之巅的社会精英,也离不开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民众。《激荡中国》联合总导演、第一财经电视制作人陆熠欣说到,“中国奇迹正是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书写的伟大故事,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奇迹的亲历者、实践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把社会经济发展的落点放在个体身上,激发起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就的自豪感和参与感,这是《激荡中国》在立项之初就确立的主题基调。“每个人不只是时代的观潮者,更是时代的踏浪者”,这是这部纪录片一直想传达给观众的信念。

《七十年,七代人》一集,从哈电汽轮机场一名质检员李笑毅的视角,讲述了她们一家三代为哈电汽轮机厂奉献青春的故事。哈电汽轮机厂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厂,李笑毅的爷爷被派到苏联学习技术,她的奶奶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祖国基础建设,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工;随后她的爸爸和姑姑也在家庭的熏陶下,成为哈电汽轮机厂的一线工人;李笑毅自己也接过了家庭的接力棒,不知不觉已经工作十年有余……

李笑毅一家的故事,其实是中国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无数中华儿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种精神继往开来,一代代人前仆后继地奉献,才有祖国今天的辉煌。《激荡中国》对平凡个体的关注和社会认同,让观众在感受其共情力和感染力之余,更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薪火相传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部纪录片对平凡个体的召唤,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

《激荡中国》打通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隔膜,在对国家发展历程的梳理中,号召每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勇做踏浪者,这是一部对现实具有反作用力的难得作品。《激荡中国》是出品方之一的优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的“四重奏”之一,与《造物中国》《色彩中国》《做客中国》构成有机整体,从不同角度展现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出品方 深圳卫视作为全世界了解深圳经济特区重要的媒介平台之一,一直秉持着“先锋卫 视”的品牌定位,以“先锋、时尚、理性”塑造全国卫视景观中独一无二的“深圳Style”。 正因如此, 深圳卫视也希望通过《激荡中国》 展现祖国七十年间的伟大成就,并从中传递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 将创新先锋的精神传播给更多人。

《激荡中国》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出品方云集将来在纪录片领域精耕细作积淀的丰厚经验,多年来云集将来一直以前瞻性、创新性的视角开发纪录片产品,既推出了《追眠记》《生命里》《可以跟你回家吗》等关注当下平凡人生活的现实类纪录片,也有《本草中华》《本草中国》《中国美》等聚焦人文历史的文化类纪录片。

生产一系列与时代同呼吸的作品,是主流媒体应有的时代担当,云集将来在产品输出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时代记录者”的身份。如果说在时代的浪潮中勇做踏浪者,是《激荡中国》对观众的号召,那么云集将来则是纪录片领域的踏浪者,用不断创新、贴合时代的创作理念引领新时代纪录片的新风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