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罗奇:中国经济转型进展“非同寻常”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8月27日发表题为《猛攻中国》的文章,作者为美国耶鲁大学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8月27日发表题为《猛攻中国》的文章,作者为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文章称,中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转型,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非同寻常”。特朗普政府正在对“过时认知中的中国”进行猛攻,而这些认知反而让其声称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今年将是我在耶鲁大学讲授名为“下一个中国”的课程的第十个年头。这门课程聚焦现代中国艰巨的经济转型。它阐述的是能够躲避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打击的移动目标,而特朗普政府正把矛头对准“过时认知中的中国”(对于一个希望复兴旧美国的领导人来说,这是个信手拈来的目标)。特朗普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朝三暮四——它们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种种严重后果——就是这种脱节的破坏性副产品。

我的课程从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所着手解决的挑战的紧迫性讲起。但主要关注点是由此产生的增长奇迹如何为中国提出4个迫切的转型要求: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日益由国内消费驱动的增长转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过度储蓄向储蓄吸收转型,以便为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中产阶级急需的社会保障网提供资金;以及输入创新向本土创新转型。这4个转型挑战集合在一起对任何国家而言都将是令人生畏的。

中国领导层认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再思考和一系列新的战略计划和改革。

尽管西方对中国有这样那样的批评(更不用说现在华盛顿沸沸扬扬的两党政治焦虑),但过去十几年里在走向“下一个中国”的道路上,中国所取得的进展实际上是非同寻常的。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开始出现,服务业成为日益强大的增长引擎。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几乎消失了,这一趋势对于其国内经济所需要的储蓄吸收至关重要。从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到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本土创新的迹象随处可见。

但是对中国来说,与美国的贸易冲突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可持续性挑战。

不要去管这种态度的彻底转变是否合理。我倒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担心,但我理解怀疑者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恐惧和焦虑。真正的问题与其说是这些指控的依据,倒不如说是特朗普处理这些指控的政策存在严重的不连贯性。

特朗普政府正在对“过时认知中的中国”进行猛攻,而这些认知反而让其声称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