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涛:五年内制定中国灾难心理救援统一标准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队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会长肖涛作客红网嘉宾访谈室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队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会长肖涛作客红网嘉宾访谈室。

肖涛与红网网友进行交流。

红网时刻8月30日讯(记者 刘丹 实习生 李紫寒)没有心理救援的救灾不是完整的救灾。相比于灾难引起的躯体创伤,心理创伤不仅会影响受害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甚至会波及整个社会人群。在各类灾难救援工作中,心理救援的功能作用不可或缺。

遇到重大灾难时,心理救援工作应该怎么做?在灾难尚未发生之时,心理救援工作又如何开展?近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队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会长肖涛作客红网嘉宾访谈室,就我国灾难心理救援工作与广大网友们进行交流。

开展学术研究 制定心理救援统一标准

“应急状态下的不良情绪可能引发各类精神障碍和行为问题,严重者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造成终身心理疾病。”肖涛介绍,近年来,我国的灾难救援已经开始关注到心理救援的重要性,但是在心理救援建设上仍然缺乏相应的概念、体系与标准,极易导致不恰当的干预,对受害主体造成更严重的心理损害。

为更加有序、科学地开展我国灾难心理救援工作,今年8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顺势成立,肖涛担任首任会长。分会成立后,如何具体建设我国灾难心理救援体系,成为肖涛首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理救援工作没有统一理论标准指导,在学术上以引进应用西方理论为主,同时缺乏研究数据,科研优势也不足”,肖涛介绍,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成立后,将通过统筹社会力量建立“专家库”,通过学术研究,在五年内制定分别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心理救援应急预案与灾难心理救援方式、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形成心理救援培训体系,制订培训计划与教材。

吸纳多方力量 构建心理救援体系

专家库的建立需要统筹多方社会力量。在我国目前的心理救援工作中,社会力量相对分散,心理专业、医学专业、人文社科专业、教育专业、军警力量、媒体力量、社会力量等等似乎都在参与其中,但缺乏统一领导和整合。

肖涛表示,“心理救援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问题,更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如何以医学为主导,广泛有效调动各个部门与各类专家积极配合参与,达成统一共识,是心理救援分会目前的核心工作,这一项工作也关系着实时救援的实现。

对此,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将成立中国灾难心理救援工作顾问小组,统筹国家以及各省市紧急医学救援队、全国心理救援专家、医疗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民间救援队和社会媒体资源,积极参与、及时协调政府解决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心理救援的相关问题,将社会各界力量聚成一股合力。

强化心理救援概念 落实知识普及工作

“我们说到防灾减灾,其实防灾是更为重要的。在灾难未发生之时进行深入广泛的心理救援知识科普,往往比灾害时候的心理救援工作更加重要。”肖涛介绍,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成立后,将研究并建设有效的基于人群的心理状态监测系统,以提前感知异常,防范个体心理事件危及社会安全,同时将整合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演练演习工作。

让心理救援的概念深入人心,广而告之,肖涛认为,心理卫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不可缺位。“公民是灾难危机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的危机意识、危机防范能力和危机应对水平也是关系公共危机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肖涛介绍,心理救援分会也将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普及工作,积极推动在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灾难危机教育。同时将联动新闻媒体,发挥其在灾难心理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引导,营造舒缓、稳定的社会心理环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