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是种位置

文 / 梁文道 来源 / 《味道 之 第一宗罪》 1. 当品味和文化, 成为一种资本和地位 “有钱买

文 / 梁文道

来源 / 《味道 之 第一宗罪》

1.

当品味和文化,

成为一种资本和地位

“有钱买不到好品味”。我猜这是一句听了之后没人不喜欢的老话。一方面,它违反常理;另一方面,它却又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它违反常理,是因为人类物质文明的精粹要是能在市面流通的话,往往取价不菲,非我等凡夫可及。它是事实,是因为我们也都曾见过一些富人穿戴了一身名牌,把家居装点得金碧辉煌,可就是有股俗不可耐的铜臭味。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明明买得起名牌时装,买得起大师巨作,但就是不一定能买得回叫人拍手叫绝令人肃然起敬的好品味呢?

与其顺着这个问题细究品味养成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有钱人该当如何习得上佳品味;我们不如换个角度,转而谈谈大家公认的那套好品味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谁有权去界定它的标准与定位。

说到这里,我们便能明白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留给我们的一个基本启示,那就是资本,分成很多种,市场上的金钱资本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尚有文化资本的存在。

富裕阶层也许能在身家财富上胜过多数人,站在金钱世界的顶端;但是说到文化,他们就不一定是最有本钱最能藐视其他人的群体了。而所谓“文化”,我们指的就是一连串各式各样的品味判断了。

按照布尔迪厄的说法,品味其实是区隔人我差异的方式。当我们在辨认一个人的品味好坏,判断一样东西是否符合好品味时,重点并不在于那些品味的内容,而在于我们利用这套标准把人和物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我们可以凭一个人的外形打扮来判断他的级数,也可以从一个人喜欢吃什么与习惯怎么吃去确定他所在的社会位置。

比方说西餐的餐桌礼仪,一整套刀叉摆出来,你懂得怎么样去使用它们吗?如果你连正确的顺序都搞错,那你的级别就很低了;如果你晓得依序使用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刀叉,则说明你够得上基本水平;假如你还能将它们挥动得十分顺畅优雅,那你的品味就实在很不赖了。

同样地,我们也很关注一个人的饮食喜好。要是一个人觉得公仔面就算天下美食,那么懂得欣赏“细蓉”的知味食家就能瞧他不起,在心里把对方矮掉一截了。

品味与文化之所以说得上是种资本,在于它们就和赚钱经商一样,也是种必须花时间花智慧去经营培养的一件事。

有了本钱,你便能在这个领域里无往不入,随时随地看扁他人,就像李嘉诚做其市场超人一样地当个品味市场里的“达人”,占据这个文化市场金字塔的顶端。就以吃来说,这种达人我们尊称他为“食家”。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常称“品味”做“品位”,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品味从来都和位置相关。

2.

一切消费的选择,

成了自我的表达

在餐厅点酒,假如不太在行,又不信任侍者推介,往往就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是自家人吃饭,看了半天,结果选的是既非最便宜也非最昂贵的中价酒。二是掏腰包请客,想来想去,于是叫了瓶单子上比较贵也可能比较不合适不划算的酒。

在这两种情况里面,我们的选择都不纯粹是“我们”的,因为我们脑后勺好像装了另一个人的眼睛,盯着我们。

前者是侍酒师或餐厅服务人员的眼,我们怕他瞧不起自己,所以不愿选最廉价的酒,太贵又怕伤了荷包,于是把目标定在价格中游便是理性选择了。

后者是客人的眼睛,一方面要担心自己的吝啬太丢脸,另一方面则害怕人家懂行暗笑自己品味差,在贵一点大概好一点的推理下,就干脆咬牙忍痛来个高价货吧。

选择太多,于是焦虑。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莎乐塞(Renata Salecl)在《选择的暴政》(The Tyranny of Choice)里讲了自己的故事。

那是纽约一家高档食品店,她进去挑选派对上吃的芝士,一照面却是来自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不同芝士。由于不是专家(其实又有多少人是呢?),她只好像个学生似的,仔细研究每一款芝士的小图标,认识它们的名字、产地和风味简介。

如此丰盛的选择,简直就是一个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她眼花缭乱,乃至于她甚至忘了自己曾经试过的好口味。

要问柜台后面那个看起来十分专业的家伙吗?又怕他故意兜售一些根本卖不出去的贵东西。最后,她就和很多遇过同类处境的人一样,随便挑了几款,夺门而去。

事后,她发现当时的焦虑原来包含了几个层面:一,她担心派对上的客人会怎么看自己选的芝士;二,她不满那个售货员一副内行专家的模样;三,她恨自己是个知识贫乏的消费者。

如果这个世界只要我们选择葡萄酒和芝士就好了,可惜人间并非天堂,事情从不这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充满选择的年代

你要慎思明辨地选择酒、芝士、手机、电脑、家具、服装、住宅、工作和伴侣;甚至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体,比如说小一点的肚腩,大一点的胸,高一点的鼻子,尖削一点的下巴。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孩子,只要透过基因技术的操作。

自从启蒙时代以来,撑起现代世界观的自由主义就告诉我们,人生的蓝图操之在我,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全凭你自己决定。到了资本主义烂熟的阶段,人生变得更自由了,意思就是更多的选择,而且总是和消费相关的选择。

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

如此自由,如此多的选择,那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有的,因为这一切选择据说都“表达”了我的品味,乃至于“自我”。

在这样一个品位决定身份、消费选择成了自我表达的时代,尽管我们仍然常说,我们不该成为物质的奴隶,但物质的选择却可以透露出我们的审美趣味。一个人的品味不在于他购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以及理解和拥有物质的方式。

今天我们的消费方式,总是空洞乏味得无止境,一方面源于教养的匮乏,另一方面也源于生活美学教育的缺失。

看理想目前已推出一档「启发生活美学」的短视频节目——《尔雅》。

△点击可收听《八分》节目推荐《尔雅》系列

尔雅:中国第一部词典,指的是知识的阐释与入门。

借用“尔雅”一名,看理想特邀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打造了一系列适于现代人,有关于美学生活指南的短视频节目。现已上线三档节目《学懂法国菜的语言》《学懂葡萄酒的语言》以及《学懂绅装的语言》。

也许这些知识未必都能派上用场,但它们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新灵感,因为生活的艺术就藏在寻常事物里。

法餐

饮食和考试不同,分数排名仅供参考,榜单的评鉴体系才是值得探究的学问。法国菜的用餐规矩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它不仅帮助我们欣赏法国菜、认识西餐,还可以让我们透过法国料理去欣赏生活的艺术、充分享受美食美酒带来的愉悦。

葡萄酒

正如法国菜是一门艺术,葡萄酒也是一种语言。无论是一颗树的生长还是一杯酒的酿成,全都离不开风土:地区、气候、海拔高度、人的劳作与决策......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便构成葡萄酒的身份。风土赋予了每一款葡萄酒独特的个性,气味和口感可以传递出丰富深刻的情感。

绅装

语言不只在酒评和厨艺里,还可以在所有被称为艺术的领域中。着装是表达自我的语言,当我们无法展现内心世界的时候,服装可以代替我们与别人交流。每一种服装风格都有特定的故事和渊源,在追求时尚之前,不妨先去了解想要追随的是什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