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黄渤:从幼儿园三轮车冠军,到中年百亿影帝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沉潜,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 就在起起落落中,2019年8月,黄渤迎来了人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沉潜,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

就在起起落落中,2019年8月,黄渤迎来了人生中的45岁。

文| 阿伍

咔哒,门开了。

15岁的黄渤闪身进屋,缓缓把门锁复位,习惯性地将脚步放到最轻,以掩盖半夜溜去歌厅的事实。

他伸手开灯,却摸到开关上有一张字条,上书一行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抬头,母上大人站在面前,还没定神,劈头就是一巴掌:“你还知道回来?老师说你这次考试又退步了,退退退,你要堕落到什么时候?”

少年摸摸被打痛的脑袋,赌气般地小声咕哝:“我要堕落一辈子。”

人生伊始,黄渤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然而在父母的期望之下,他似乎从来没有过上进的意思,反而总是在步步后退。

1974年8月26日,青岛老黄家迎来了第二个男孩,取名黄渤。老黄家都是聪明人,努力又上进,可这个儿子似乎是个例外,拿过的唯一一个第一名是在幼儿园的三轮车比赛,自此之后,黄渤小朋友再也没有让父母骄傲过。

骑 三轮比赛中的黄渤

做主任的母亲白天在单位训人,下班后就得马不停蹄地赶往儿子的学校,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待挨训,再在回家的路上教训儿子。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儿子的顽劣他们看在眼里,但依旧心存侥幸,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长大些懂事之后心思便会回到学习上。如此,对儿子的管教自然愈加严苛。

黄渤也曾努力过,却不知为什么,那些课文、单词怎么都进不了脑子,读书对他而言几乎是种耻辱。

“学习太差,老师不喜欢,同学也瞧不上,我不知道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好在当命运把黄渤的学习之门焊死之后,又偷偷给他打开一扇文艺之窗。

在一次中学生卡拉OK大赛上,黄渤拿了奖。从前招人嫌的差生摇身一变,成为班里的宠儿。

黄渤参加中学生卡拉OK大赛

尽管在学校,黄渤开始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但在父亲眼里,他仍旧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见儿子的心思都在唱歌上,父亲总会大骂:“人都往高处走,你只知道往后退,你不努力学习,唱歌跳舞能当饭吃吗?”

随着年纪增长,黄同学的名字在成绩单上越来越靠后,老师无可奈何地对黄渤母亲说:“你家儿子不是块学习的料。”

在母亲眼里,老师这句话是对儿子学习命途的宣判,然而对黄渤而言,却仿佛是特赦。在此之后,他便不再与学习死磕。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当人人都在努力学习向前冲的时候,黄渤开始“堕落”。

他扔下书本,转身进了歌厅。

青年黄渤

他做起驻唱歌手,从一场15块唱到一场50块。几个月后,他把赚来的2000元换成一麻袋的零钱,示威般地放在母亲面前。那些钱比父母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还要多。

母亲质问他钱的来路,黄渤故作云淡风轻地回答:“这个月唱歌的工资。”

那是母亲第一次认识到,对儿子而言,读书之外,唱歌跳舞原来也是一条路。他虽然考不出好成绩,却也可以拿起麦克风,在音乐领域追寻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当人人都拥上阳关道时,退一步,走上那座属于自己的独木桥,未必是坏事。

高中毕业,黄渤组起一支乐队,取名“蓝色风沙”。

演出服自己缝,路费自己掏,日日拖着七八十斤重的道具箱赶火车,黄渤带着这支乐队南下北上,几乎走遍中国大大小小每一座城市。

在追梦的路上,他们收获过鲜花与掌声,但也踏入过陷阱与圈套。

原本说好2000元一场的演出费,拿到手却只有800元,更有甚者,演出还没结束,主办方就已经跑路,几个人身上的钱都凑不够回家的车费。

虽然辛苦,但黄渤毫不在乎。只要开唱时,台下有欢呼掌声足矣。

人一旦有了梦想,怎么活都是有灵魂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驻唱歌手由从前的万众瞩目逐渐沦为吃饭喝酒时的背景。无论黄渤唱得多么动情,乐队演奏多么用力,都不会再引起多一分的注意。

迫于生存,黄渤依旧在城市中辗转,在酒吧与歌厅间赶场,最忙时,他曾一天之内在11家酒吧唱过歌。即便疲于奔命,他却从没放弃做专业歌手的理想。

那时,他曾向唱片公司投出过许多张小样,然而那些心血转眼就进了垃圾筐。给知名歌手写过许多首歌,却也从来不会有人关心作者是谁。

黄渤“漂”在广州认识的毛宁、杨钰莹,和在北京驻唱时遇见的周迅、沙宝亮,都开始签公司,出专辑,眼看着身边朋友慢慢都火了,但是他却迟迟“混不进圈子”。

躺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种绝望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今天23,明年24,日历抽一张,随着马桶就冲下去了,自己的青春也像被冲下去的日历似的,哗一天过去了,哗,一天又过去了。”

少时,他选择组起一支乐队,离开家乡。然而疯狂过后,他恍然发现,曾为之热血过的一切,都是一场空。熬不下去的黄渤决定退回青岛,开起一家皮革厂。

剪掉象征着叛逆与自由的长发,规规矩矩穿起一本正经的西装,昔日的“渤哥”成了“黄总”,企图过起安稳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没风光几日,他的工厂便在在破产的边缘风雨飘摇。

为周转资金,黄渤时常应酬,喝完酒就带着客户去歌厅。他曾经站过的舞台上依旧有人唱着歌,话筒后的人也如他曾经那样年少轻狂。

看着台上用力歌唱的少年,他感到无比失落。感慨自己再也没了热血,然而却总有人正热血着。

烂醉的黄渤早已经听不清台上的人在些唱什么,浑浑噩噩中,他问:“我究竟要做什么?”

天无绝人之路,老天像是听到黄渤的呼唤一般,让他的发小打去一通电话:“北京有个演戏的机会,你想来试试吗?”

从没演过戏的黄渤握着听筒犹豫半晌,他想,如今的路走不下去,那便往后退几步,换条路接着走也未必不好。

2000年,26岁的黄渤再一次踏上北上的列车。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趟旅途,将会改变他的人生。

在北京的12天,他参演了一部戏,名叫《上车,走吧》。

进剧组第一天的他,懵懵懂懂,需要摄像时刻提醒不要走出镜头。然而拍摄到后期时,对于每一个镜头,这位新手演员都会拿出多种诠释方法。

导演管虎说,黄渤天生是块演戏的料。

《上车,走吧》电影画面

在剧中,黄渤饰演的小明瞒着家里人偷偷离开他们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来到北京,一路努力却又一路碰壁。

在片子的结尾,他借着酒意,对着北京的万家灯火说:“北京,你不是我的。”

酒醒之后,小明离开了那个曾赋予他梦想的北京,12天的拍摄结束后,黄渤也乘着绿皮列车返回青岛。

对黄渤而言,小明的经历映射着他人生的前半场,但是他没有猜到,这次本色出演,给他的未来埋下了一个彩蛋。

次年,这部片子获得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穿着临时买来的正装坐在一群有名气的演员中间,有评委专门走下嘉宾席来鼓励他:“你可以得最佳男配角的,年轻人,你要好好演戏。”

黄渤感觉自己面前是一条坦途,对于有天赋的他而言,比起读书和唱歌,演员这条路似乎并不难走。

影片获奖后,黄渤开始时常接到片约,甚至有人愿意为他量身定做剧本。导演管虎也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出演自己的新剧《黑洞》。

《黑洞》剧照,黄渤在其中饰演配角,最长一句台词只有12个字

然而这次,自恃有天赋有作品,对演戏信心满满的黄渤,在陶虹、陈道明等老戏骨的光芒之下,蔫儿了。

在专业演员面前,他意识到自己青涩而原始的表演是优势更是劣势,仅仅凭着天赋,演戏这条路注定走不远,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好演员。

黄渤决定,放下眼前拥有的资源,不再一味向前冲,因为他开始明白,演好戏,需要积淀与学习。

这位27岁的大龄青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人人都觉得他疯了,他妈妈也坚信,儿子不可能考得上。但黄渤却推掉所有片约,退回做演员的原点,从零开始。

从小学就没怎么认真学习过的黄渤为了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付出了前半生努力的总和,直到第三次报考,才勉勉强强跨过北电的门槛,进入配音系学习。

此时的黄渤已近而立之年,比同班同学整整大出十岁。

不止年龄大,他的相貌也毫无优势,甚至有同学取笑道:“现在北京电影学院招生门槛这么低吗?什么样的人都能招进来?”

黄渤与大学同学

黄渤的老师曾说:“除去英俊的容貌,上天把一切都给了黄渤。”

然而正是这上天的一点小小的吝啬,让黄渤在看脸的演艺圈吃尽苦头。

他去试镜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导演见他便大骂选他试镜的副导演:“这也是个重要配角,你找来的这个人,是个什么东西?”

和同学一起试镜,他甚至会被认成经纪人。

上天没有给黄渤一张上镜的脸,他却赋予自己一颗上进的心。哪怕只是一瞬间的镜头,他也会琢磨出多种演法,对着镜子一次次地练习,他的眼神语气里,全都是戏。

2006年,《疯狂的石头》黑皮一角让黄渤开始被观众记住,到2009年凭借《斗牛》一举拿下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黄渤一夜之间爆红全国,那一年,他35岁。

《疯狂的石头》电影画面

所有的一夜成名,都是天道酬勤。

黄渤曾说:“有的人演戏是偶像派,有的人是实力派,而我是体力派。”

毕业到获奖的几年里,有他为《疯狂的石头》中一场不到1分钟的戏,在高架桥上整整一天的狂奔;也有拍摄《斗牛》时,每天从山底到山顶40多趟,足足跑烂38双鞋的辛苦;更有着一个镜头的上百次推倒重来,无数拍摄的通宵达旦。

黄渤的收获不是偶然,正如吴晓波所说: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成为金马影帝之后,黄渤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

《杀生》、《泰囧》、《西游·降魔篇》......一部部片子把他一次次送上领奖台,也不断刷新着国产影片的票房记录。

黄渤俨然成为高票房的代名词,他的名头也从“50亿先生”一路飞涨成为“百亿先生”。

最风光时,他曾同时接到12部剧本,春节与十一的黄金档期中,他有三场大戏同时在院线上映,而上一个风头如此强劲的人,是葛优。

名气与忙碌是一对双生子。

盛名之下,黄渤犹如巨大票房制造机上的一枚不停转动的重要齿轮,他无法停下,更无权离开。

因为彼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为个人而努力,背后的团队、片方、投资方的压力他都要扛在肩上。

最忙时,黄渤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有时睁眼闭眼之间,便从北京到了上海,还未来得及稍作休整,便要开始面对媒体的镜头。

当所有生活都被工作填满时,忙碌的“忙”,就等于盲目的“盲”。

黄渤深深感到,繁忙的工作,毕恭毕敬的员工仿佛一个个隔绝真实世界的气泡,生活并非眼前这样。

这位给无数人带来欢笑的喜剧影帝,感觉自己再也笑不出来了。

陈佩斯曾说:“演员都是把自己做祭品奉献给观众。”而对那时的黄渤而言,他感觉在繁忙之中俨然已经失去自己,更拿不出什么再去奉献给观众。

他开始怀念十几岁在外唱歌的日子,看到风吹动姑娘的裙角会乐,开唱博个满堂彩心情便能好上一整天,拿起一张地图想去哪里便去,他怀念那种毫无顾忌的快乐。

他也会怀念最初拍戏时,每次进片场都是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和十万个解决办法去的,尽管迷茫,却单纯美好。

《上车,走吧》剧照

然而,他从前塑造小人物所依赖的精神土壤已然贫瘠,演戏也开始失去原本的快乐。“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潦草一番,就走了,这样拍戏有什么意思?”

影帝当过了,大奖拿过了,风光过也收获过,那往后余生,该做什么?前进的路已经走到头,那便再往后退一退吧。

2015年,黄渤再一次激流勇退,推掉了所有片约。

有人替他可惜,40岁,正是实力派男演员的黄金时期,此时退出不知会错过多少好戏。

然而黄渤懂得,人生有两大快乐,一种是拿起从没得到的东西,而另一种,是放下背负已久的东西。

他曾说:“人一旦到了山顶就没意思了,因为在山顶便只能原地踏步,再也没有向上的余地了,所以不如退回半山腰。”

退下被“影帝”抬上的顶峰,黄渤导出电影《一出好戏》,也开始参加综艺。

他不为赚钱,也不为流量,只是像他在节目里说的那样:“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和朋友们一起开心一起玩罢了。”

虽然那些住出租屋,吃路边摊,靠着几声喝彩就能开心一整天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但在与朋友们的相处中,从前那个一度感觉自己“再也笑不出来”的喜剧影帝,仿佛又回到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在参加另一档节目时,他也开始关注起生命中最沉重也最本源的东西——生老病死。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在节目中,黄渤谈起父亲的病情,不禁落泪

看着节目中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他也会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曾用皮带用力抽打他的男人,如今却已记不起自己还有黄渤这么一个儿子。

逆着晨光,他数得清父亲头上的白发,有时黄渤会在心里默默地问:“如果我当时再淘气一点,你是不是就能记住我?”

他开始期望时光可以倒退,然而这次,向来善于后退的黄渤,再也退不回去。

哪怕只是和父亲坐在一起聊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哪怕让父亲再狠狠打自己一顿,都再也做不到。

“太晚了”,这是他在提起父亲时说的第一句话。小时候拼命对抗,而如今,却没有时间原谅。

早已不惑之年的黄渤流着泪说:“如果现在他能打我一顿,那得有多高兴啊。”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而那些失去的东西,却永远都无法寻回了。

而他为人称赞的高情商中,又何尝不是以退为进智慧。

在2013年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黄渤上演了一次教科书式的高情商示范。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金马奖颁奖典礼,黄渤机智回应蔡康永

主持人郑裕玲一开场就调侃黄渤的发型与服装,语气并不友好:“你今天穿的是睡衣吧。因为我五年没来金马奖,所以我穿得很隆重。你看看台下,刘德华、梁朝伟、成龙,他们都穿得很隆重。”

黄渤马上接过话头说:

“对,因为他们是客人嘛,客人到别人家里去,肯定要穿得隆重一点。因为你五年没有来,而我这五年一直在金马奖。把金马奖变得像家一样,回家就要穿得舒服一点。”

而一旁的蔡康永却说:“黄渤,这是我家,不是你家。”

此话一出,黄渤有些尴尬,现场气氛也有些凝滞,连场下的刘德华都马上变了脸色。

刘德华停止鼓掌,笑容在脸上凝固

黄渤并没有接下蔡康永的话,而是迅速转移话题,他说:

“其实我刚才看到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跟你一起,这么久了,只看到过人骑马,没看过马骑人。”

在大家的掌声与笑声中,全场接近冰点的气氛终于缓和。

蔡康永红毯造型中有一匹“马”

面对敏感而尴尬的话题,黄渤没有以强硬的方式回击,反而话锋一转将之避开。

他的巧妙应对,既没有让对方难堪,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善良,又何尝没有以退为进的智慧?

他的这种智慧让他在人情世故中,可以不刻意逢迎他人,更不会委屈自己。

也让他在与命运的博弈中,赢下漂亮的一局。

不善读书便做起歌手,唱不成名就开起工厂,工厂倒闭又做了演员......

乍看之下,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失败者的履历,遇事则避,节节败退。

然而这却是影帝黄渤最写实的人生轨迹。

出道将近20年的黄渤已经45岁, 他的朋友们说,“这么多年,渤哥一点儿都没变。”

这些年,从睡地铺的草根歌手,到万众瞩目的票房影帝,黄渤从未忘记来时的路。

在名利与繁华之下,他始终清醒而赤诚,知世故而不世故。

在高峰与顶点之上,他始终明白,只有行至半山,才会有再一次向上的余地,那是他儿时便有的以退为进的智慧。

只是儿时,他觉得人越长大越复杂,走不下去那便先退几步换条路走;而如今,他发现人越成长其实越简单,只需要往后退几步,便可海阔天空。

读书时,黄渤时曾写过一篇题为《沉潜》的作文: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沉潜,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

这正应了他常说的那句话:正因我一直在谷底,所以才能有不停向上的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