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童心做学问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宏观部分已完成书稿,现众筹资助该书出版。众筹方案:100元一份,送1本签名书,同

我们会选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在这里,以方便大家了解书稿内容。今天推送的是邓新华老师给该书写的序言。对没有学过经济学的朋友,可能有些难度。不过没关系,您可以大体判断一下该书值不值得您资助。谢谢!

留得童心做学问

邓新华

当主流经济学家在讨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为了刺激经济,去扩大内需,甚至不惜出台政策鼓励消费的时候,谢作诗教授像小孩一样追问:什么是需求?

原来,需要不是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是需求。这个支付能力不是钞票,而是钞票背后的商品和劳务。人们之所以接受钞票,不是因为它花花绿绿好看,而是因为它背后有商品和劳务做支撑。因此,用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本质上还是用商品和劳务交换商品和劳务。你自己没有商品和劳务,那么对他人的商品和劳务就只是需要,还不构成需求。而商品和劳务是生产的问题、供给的问题。这也告诉我们,靠扩张货币其实是不可能增加需求的。

强调供给的重要性,从供给的角度理解经济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就是大名鼎鼎的萨伊定理。但萨伊定理只是说,“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一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其相当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简称“供给创造需求”。而谢作诗教授强调:“供给且只有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与供给是一回事,只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谢教授的经济学思想来源于萨伊定理,但比萨伊定理递进一步,高于萨伊定理。

由于只有供给才能创造需求,因此谢教授提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别忘了,只能用你的商品和劳务去交换他人的商品和劳务,而商品和劳务只能通过投资生产出来。这就是说,假如没有供给,那么就不可能有需求,需求只能通过投资生产出来。

主流经济学以为提高消费比重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费尽心机想降低人们的储蓄率,完全是因果倒置。谢教授强调,只有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把“三驾马车”彻底装进了棺材。

主流经济学之所以有“三驾马车”之说,除了因为没有弄清楚需求是什么之外,还与他们把GDP核算和GDP生产混为一谈、错误地用GDP核算公式去理解GDP的生产有关系。

用公式GDP=C+I+G+NX核算GDP,这只是对全部购买支出进行分类加总。但不能用这个公式理解GDP的生产。不能说消费(C)、投资(I)少了,政府购买(G)多一点,GDP就不变。消费和投资是私人花自己的钱,政府购买是官员花别人的钱,性质根本不同。

自己的钱,一定是需要了才会花,一定花得物有所值。花出去多少钱,一定意味着创造了相应的价值。这并不是说私人花钱就不犯错误、没有投资失败,但不会有系统性错误。

花别的人钱就不一样了。购买本来不需要的,或者物所不值的东西,并不创造GDP。

因为量纲不同,没法直接加总产量,于是宏观经济学用价值度量产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总购买支出来度量总产量。但这个购买支出一定要是物有所值的购买支出。谢教授提出,物所不值的购买支出是假GDP。这个概念的提出,解释了政府通过财政赤字、超发货币制造的是假GDP,带来的是短期的虚假繁荣,长远则在消灭财富,消灭潜在经济增长。

是啊,为什么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私人不愿意花钱。私人之所以不愿意花钱,又是因为不赚钱。私人都不赚钱的事,政府能赚钱?不赚钱的投资就是消灭财富、扼杀未来的增长。

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慢下来。可是谢作诗教授提出,在市场经济下,越富裕,越增长。这是因为,现代意义的增长来源于借助机器等资本品开展的迂回生产。越富裕,越能进行资本积累、开展迂回生产,因此增长率应该越高才对。这就是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之所以慢下来了,不是因为发达的缘故,而是因为破坏市场的缘故。这也意味着,为了发展经济,应该鼓励生产,而不是鼓励消费。事实上,原始社会消费率最高,可是增长率最低。现代社会消费率远远低于原始社会,但恰恰现代社会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原始社会。

既然越富裕,越增长,那么进行不挣钱的投资,消灭财富,当然就是在消灭经济增长了。

鲁滨逊的果子构成对星期五的鱼的需求,星期五的鱼又构成对鲁滨逊的果子的需求。在微观,尽管需求是供给,但是果子是果子,鱼是鱼,需求和供给是分离的。需求与供给分离,于是供求原理就可以使用。在宏观,一方面,需求是供给的一般原理不能变,另一方面,由于考虑总量,需求与供给不能分离了,这时候供求原理就不能用了。因此,主流经济学的AD-AS模型是错误的。更一般地,凡是将需求与供给分开所做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高增长和高通胀相伴随,就是说,如果追求高增长,那么就得承担高通胀的代价。但如果从供给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产生谢教授的疑问:高增长意味着产出多,产出多怎么能够得出价格一定上升的结论呢?谢教授认为,只有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没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没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更没有什么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需求就是供给,宏观上需求始终等于供给,需求增加,意味着供给同样增加,因此怎么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呢?如果货币量不变,一部分商品价格上升,另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总的价格水平不会变,因此哪有什么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

教科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这么一叫,给人感觉,只有浮动汇率下汇率才是变动的,固定汇率下汇率就是固定的。但实际上,无论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实际汇率都会调整,只是调整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并不是汇率真的就固定了,固定的只是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会通过工资和物价变动间接得到调整;而所谓浮动汇率制度,无非是通过调整名义汇率直接调整实际汇率。因此汇率问题的本质,乃是选择调整名义汇率来直接调整实际汇率(浮动汇率制度)调整成本更低,还是选择调整工资和物价来间接调整实际汇率(固定汇率制度)调整成本更低。谢教授因此得出结论,只要工资和物价灵活调整,那么长期中,没有汇率低估高估一说。这个结论听起来石破天惊,但逻辑却不容反驳。

不要以为这中间的道理简单。想想吧,至今中美两国还在为了汇率吵架呢!

当然了,现实世界中,工资向下是有刚性的,因此汇率是有可能高估的。但是无论如何,一国的货币是不可能长期低估的。因此曾经的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2014年还有人在说人民币汇率存在严重低估,可是转眼到了2015年又说人民币汇率存在高估。但哪有变化这么快的经济。这正说明谢教授的汇率不可能长期低估的说法正确。

几乎没有人怀疑“稳定了汇率,引入了通胀”的说法,可是谢作诗教授认为,之所以有这种冲突,主要是错误地拿货币政策去追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价格稳定之外的目标。本来,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是一枚铜钱的两面,应该一致才对。如果各国的货币政策只追求价格稳定,也就是货币稳定,那么货币对内价值稳定与对外价值稳定的冲突就不存在了。一旦货币对内价值稳定与对外价值稳定相一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也就不存在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本来不应该存在,人们错误地用货币政策去实现价格稳定之外的目标,所以才存在。

教科书讲:“本币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币贬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然而谢教授指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本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本币贬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减少。似乎这是无谓的细节,但魔鬼隐藏在细节中。只有理解了这样的细节,才可能真正理解汇率变动的传导机制和后果。

这些道理,谢教授讲出来了人人都能懂,但他不讲出来,连诺奖得主克鲁格曼也犯糊涂。

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国会山保姆公司”的例子中,人们不愿意雇人看孩子,克鲁格曼给出解决的办法竟然是超发“照看券”,这跟主流经济学超发货币刺激经济是一个道理。但克鲁格曼和主流经济学错了,他们错在误拿货币当需求,而忽略了你的带孩子的能力才是你对他人带孩子能力的需求,靠超发“照看券”并不增加带孩子的能力,因而并不增加需求。

实际上,不只是克鲁格曼在犯这样的错误,整个主流宏观经济学都在犯。

我与谢作诗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宁肯放弃行政职务也要坚守学术理念的人。在世人看来,他太单纯了,甚至可以说太傻了。据我所知,美国人与人之间就非常单纯简单,我们叫他们傻老外,而他们最有创造力。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从谢教授身上我看有联系。做学问就是要在他人视为常识、不存疑问的地方存疑问,而这是需要保留一颗童心的。

谢作诗教授的经济学不仅完备、兼容,而且通透、纯粹,就像他的人一样!

谢教授的这本书,每一章、每一节都给人惊喜,给你强大的思想冲击,值得购买阅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