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鹏):陕西省延安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年来,这场绿色革命让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鹏):陕西省延安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年来,这场绿色革命让延安的山青了,水秀了,天蓝了,风沙少了。不止如此,它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转变了他们的传统耕作观念,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延安市区往西北方向开车30多公里,就来到了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临近中秋,果园里的树上挂满了比拳头还大的苹果,按照品种的差别套着不同颜色的袋子。村民白光荣说,再有20多天袋子就能取下来,晒几天等苹果一变红就可以出售了。

退耕还林政策启动后,茶坊村把1600多亩坡耕地推平种苹果,到现在果园面积已经扩大到2400多亩。当问到种庄稼和种苹果在收入上有多大差别时,白光荣给算了一笔账:“一棵树产100来斤苹果,一亩地栽45株苹果树,总共就是5000斤,按照每斤卖2块多算,每年能卖1万多元。种粮食一亩地收入1000多。白天村里广场上根本就见不到人,都在果园忙着呢。”

在甘泉县石门乡杨家河村核桃生态扶贫点,村民刘国军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帮扶下,五年前种下的六亩核桃已经进入了初果期,去年光核桃收入就达到8000多元,等核桃进入盛果期,收入还会提高很多。刘国军说,这比起过去广种薄收的光景不知好了多少倍,“种核桃比种地好,人又轻松收入还高,以前过得太苦了,(因为)我们这里的土地产量低。”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作为巩固成果和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延安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和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已经打响品牌,不仅打入了全国各地的蔬果市场,还出口到欧美国家。

“我是退耕还林政策最大的受益人!”

说话的人名叫仪志愿。1997年,仪志愿在黄龙县流转土地4000亩,计划发展种植业。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他把不便于耕种的1600亩土地全部退耕,先后舍饲养殖湖羊2000多只,土鸡9200只,年收益达600多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与农民联合成立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等方式,累计带动周边4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仪志愿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里本来就是贫困山区,交通不便、消息不畅,农民就没有改变观念的机会,咱们来了就可以引导他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咱们坚决贯彻这个理念,山上种玉米收入很少,咱们栽上经济林,山绿了,也美了,经济收入也高了,两全其美的事情。”

由于退耕后人均只保留两亩多口粮地,农民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做生意、开旅店、做手艺……如今的延安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20年后,吴起县吴起街道南沟村从秃岭泥滩变成了青山绿水。去年,当过村支书的闫志雄带领乡亲们以集体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旅游公司,把家乡打造成了3A级旅游景区。闫志雄说:“我们打造了这么几个景点:不忘初心广场、接待中心、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民俗园、窑洞群、山上有烽火台,还把100多亩不能种地的盐碱地改造成荷花池,吸引游客来看花看草。我们从去年8月6号开门营业,算上年底的滑冰,半年我们就收入100多万。”

当前,延安120多万农民集体告别了“广种薄收难温饱”的历史,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增加到2018年的10786元,真正开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郝云峰说,过去农民想的是怎么糊口,现在想的是集约化生产和对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比例;过去农民被绑在土地上动弹不得,现在则能利用农闲之余外出务工。但变化最大的,体现在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上。“过去他觉得孩子读书没用,因为家里劳力不足,很小就让孩子辍学回家放羊、种地。现在有钱也有时间了,一个人在村里搞生产,另一个人在县城租块地方或买块地方专门教育孩子。我觉得这给社会带来了一场极大的变革,真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